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连续完成三例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手术
202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孙英贤教授、郭亮教授使用雅培微创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MitraClip™,为3例DMR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术中孙英贤教授、郭亮教授带领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密切协作,手术非常顺利。据悉,这三台手术是MitraClip™在中国上市后在沈阳市的首次使用,其成功开展再次验证了MitraClip™的卓越临床应用效果,“微创”新方案可在保证手术的安全性与精准性的前提下,为术者带来极大的操作便利。同时,这也意味着MitraClip™在辽宁省内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将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患者1病史资料:
男性,75岁,近期因胸闷住院,术前TTE检查提示,二尖瓣后叶P1、P2区腱索断裂,收缩期断裂腱索连同瓣叶翻转入左房,多普勒探及重度二尖瓣反流。
患者2病史资料:
女性,57岁,近期因胸闷住院,术前TTE检查提示,二尖瓣前后、后叶增厚,前叶A1、A2处可见腱索断裂,二尖瓣瓣叶活动幅度降低,二尖瓣重度反流。
病例3病史资料:
女性,69岁,近期因胸闷住院,术前TTE检查提示,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前叶脱垂脱向左房侧,多普勒超声探及该处偏心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经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孙英贤教授、郭亮教授评估后,决定对以上3位患者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术前TEE显示二尖瓣后叶1区、2区脱垂,反流重度
合适的房间隔穿刺位点进行穿刺
术中夹持二尖瓣瓣叶
术后三维影像提示二尖瓣反流明显降低
DSA下夹子位置完美,形态没有改变
术前TEE提示二尖瓣前叶脱垂
术前三维超声清晰可见A1、A2区脱垂,反流累积1区、2区
术前测量穿刺高度大于4cm
术中选择合适位置进行房间隔穿刺
大鞘穿过房间隔放置在左房合适位置,避免过深以及过浅
术中双平面X-PLAN调整夹子位置
三维12点方向准备下夹子到左室
术中夹子夹紧二尖瓣瓣叶
术中反流即刻降到微量
DSA下夹子位置完美,形态没有改变
术前TEE显示二尖瓣前叶脱垂,反流重度
反流累计A2、A1区
术中三维调整夹子位置
术中二尖瓣夹夹持瓣叶过程
术中反流即刻降至微量
DSA下夹子位置完美,形态没有改变
这三例二尖瓣钳夹MitraClip™手术为高难度挑战性的病例,对房间隔穿刺高度和器械夹持位置要求非常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孙英贤主任领导下,郭亮教授、张海山教授、高远教授、梁长斌教授、常野教授,麻醉科王俊主任、曹学照主任、卞慧娴教授,心血管超声科李楠教授、程艳彬教授通力合作,不畏挑战,积极尝试新技术,新产品,圆满完成了手术,取得了完美的手术效果,让更多的二尖瓣反流患者获益。
MitraClip™系统是一种基于外科缘对缘修补技术的经导管治疗系统,也是首款获准上市的基于导管的二尖瓣反流治疗器械。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有了新的选择: 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仅需穿刺 股静脉,经房间隔进入左心房、左心室,运用特制的二尖瓣夹合器夹于二尖瓣前后叶,从而改善二尖瓣反流。
MitraClip™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用于心功能严重受损、全身情况较差的高危患者。MitraClip™器械从2003年起用于临床患者,积累了19年的研发和临床使用经验,该器械于2008年3月获得了DMR(原发性/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和FMR(继发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适应证的CE认证,并于2013年10月以及2019年3月分别获得FDA对DMR和FMR适应证的批准。于2020年6月获得NMPA对DMR适应证的批准,2021年四月获得FMR的适应症。该系统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批准。全球有超过150,000名患者接受了MitraClip™手术。MitraClip™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新技术,需要多个科室的共同合作,对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要求较高。我院瓣膜介入团队成立于2017年,由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麻醉科、心血管超声科、血管外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的骨干力量共同组成。团队技术成熟,手术疗效显著,使大量高龄、高危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转危为安,恢复了健康,延长了寿命,享受了高质量的生活。

专家简介
孙英贤 教授
心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科带头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SCI收录杂志)副主编。

专家简介
郭亮 教授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会员:国家卫计委介入培训导师。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

专家简介
张海山 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学会任职: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心血管病全程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悉复杂冠脉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的介入治疗,擅长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旋磨治疗及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极高危冠脉介入手术。2015年成功完成东北地区第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极高危冠脉介入手术。

专家简介
高远 教授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卫生部冠脈介入培训中心培训导师,辽宁医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从事冠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心脏病学(PCI),主动脉瓣膜介入(TAVR),二尖瓣介入治疗(Mitraclip)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从医以来治愈了大量的心血管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病人,广受好评,擅长复杂冠脈介入技术。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核心期刊篇,SCI论文多篇。2018.05~2019.05响应中组部号召援助新疆塔城地区医院工作一年。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级课题共计多项。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