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教授:真实世界视角--氯吡格雷还是替格瑞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需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PLATO研究的III期临床试验发现,相比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可更显著减少高加索人群ACS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因此,现在指南推荐优先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
然而真实世界下,医生的临床选择往往与指南有所差异。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2Y12抑制剂到底应如何选择?在近期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心脏大会(CHC)线上会议上,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对此进行了讲解。医谱学术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氯吡格雷 or 替格瑞洛
指南与现实的碰撞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指南 (2017)》[1]中,推荐ACS患者首选的P2Y12抑制剂为替格瑞洛。
指南明确指出,不论既往用药方案如何,若无禁忌,均推荐ACS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90 mg bid维持);对拟行侵入性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诊断明确后尽快给予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90 mg bid维持),不能使用替格瑞洛时予氯吡格雷(负荷量600 mg,75 mg qd维持)。
然而,李毅教授团队发表于Mayo Clin Proc的研究[2]纳入2016年3月-2019年3月北部战区总医院19704例接受PCI的ACS患者,在排除住院期间转换P2Y12抑制剂、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事件、无法计算GRACE评分的患者后得出的结果却显示,临床上氯吡格雷应用比例显著高于替格瑞洛,GRACE评分越高危,氯吡格雷使用比例越高(图1)。
图1 GRACE评分越高危,氯吡格雷比例越高
研究还发现,相较于低分值组(GRACE评分≤88),GRACE评分较高(GRACE评分>88)的患者,PCI后1年的缺血/出血事件风险也明显增高(图2)。临床医生在进行P2Y12抑制剂时,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为了规避其风险,可能倾向性选择氯吡格雷。
图2 GRACE评分与缺血/出血风险
研究还对使用P2Y12抑制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老年、女性、既往卒中、外周动脉疾病、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贫血的患者,临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氯吡格雷;对于年轻、男性、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长支架的患者,临床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替格瑞洛。临床上,老年、既往卒中、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贫血的患者,属于缺血/出血双高危人群,这一分析提示对于缺血/出血双高危患者,临床医生更倾向于氯吡格雷。
下图(图3)为该研究中12个月临床结果,从图表不难看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于缺血事件的抑制效力更好,但同时也会带来出血风险增加,其双刃剑作用不可忽视。
图3 PCI后12个月临床结果
P2Y12抑制剂该如何选择
李毅教授提到,临床可基于风险特征、基因分型/血小板功能、风险评分对P2Y12抑制剂进行选择,并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风险评分对P2Y12抑制剂进行选择。
GRACE评分
李毅教授团队根据不同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显示:在GRACE评分低危组(GRACE评分≤88),替格瑞洛在缺血方面无明显获益,但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加;在GRACE评分中高危组(GRACE评分>88),替格瑞洛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风险,但出血事件风险无明显增加(图4-5)。
图4 不同GRACE风险分层中P2Y12抑制剂对1年临床结局的影响
图5 不同GRACE风险分层中P2Y12抑制剂对缺血/出血事件风险的影响
CRUSADE评分
李毅教授团队的另一项研究[3]关注了不同CRUSADE风险分层下P2Y12抑制剂对1年临床结局的影响。该研究回顾分析了2011年10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单中心PCI病例,结果显示,在中高出血风险患者中,替格瑞洛抗缺血作用与氯吡格雷相近,但出血风险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在低出血风险患者中,替格瑞洛抗缺血作用明显,且出血事件风险未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图6)。
图6 不同CRUSADE风险分层下P2Y12抑制剂对1年临床结局的影响
OPT-CAD评分
李毅教授团队回顾分析了2016年-2019年北部战区总院单中心ACS-PCI病例,以评估不同OPT-CAD风险分层下P2Y12抑制剂对1年临床结局的影响[4]。结果发现,对于高危组患者(OPT-CAD评分≥90),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明显减少缺血事件风险,出血事件发生率,两者无明显差别;对于低危组患者(OPT-CAD评分<90),替格瑞洛并未带来缺血事件的明显获益,但出血事件风险明显增加(图7)。
图7 不同OPT-CAD风险分层下P2Y12抑制剂选择对1年临床结局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各种风险评分的应用,可对P2Y12抑制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过,ESC《NSTE-ACS指南2020》也指出,基于多变量风险预测模型的风险分层能否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未来仍需要RCT研究进行检验。
小 结
PCI术后P2Y12抑制剂长期治疗,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根据风险评分(如GRACE、CRUSADE、OPT-CAD等)对患者进行分层可能有助于P2Y12抑制的选择,但还需RCT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Eur Heart J.2018;39:213-54
[2]Mayo Clinic Proceedings. Elsevier, 2023, 98(7): 1021-1032.
[3]Chin Med J(Engl).2018;131(17):2017-2024
[4]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21;97:1032-1039
专家简介
关注医谱学术,实时掌握最新动态!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