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刻】葛均波院士受邀在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 2023)期间发表特别演讲

浏览量:1995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1月12日,葛均波院士受邀在2023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 2023)期间发表特别讲座:保罗·达德利·怀特讲座(Paul Dudley White Lecture),这是美国心脏协会自成立以来首次邀请中国学者发表此类演讲。
01
保罗·达德利·怀特讲座
保罗·达德利·怀特是一位伟大的美国心脏病学家 ,也是近代著名的世界级心脏病学家。他是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是预激综合征的最早发现者 ,也是世界最早的《心脏病学》专著的作者 , 作为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私人心脏病专家,他指导总统从心脏病发作中康复。怀特博士对世界心血管疾病更好的研究、治疗和教育的愿景帮助该协会成为世界知名的领导者。
 
02
讲座内容:泛血管
在此次特别讲座中,葛院士发表了题为《泛血管疾病:我们做了什么,未来还能做什么?》的特别演讲,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目前多个专科按照特定器官和病种分别研究和诊治,葛院士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重新和统一认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提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建议利用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改变该类疾病的诊疗范式。
 

 
讲座伊始,葛院士首先感谢了美国心脏协会的邀请,并介绍了保罗·达德利·怀特这位伟大的心脏病学家。
 
和保罗·达德利·怀特博士的理想一样,葛院士也期望全世界通过更好的研究、治疗和教育来降低泛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时代,以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例迅猛增长,慢性、非传染性和老年性疾病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葛院士首先展示了《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2》,目前我国现患脑血管疾病1700万,冠心病20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这些疾病往往合并存在,葛院士利用团队诊疗的一例患者做了很好的阐述,并指出当前的诊疗模式如同盲人摸象,无法窥其全貌。
 

 

过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经典学说主要包括:损伤和炎症学说、高血脂学说、高血糖学说、机械应力学说,这些重要学说都衍生出重要的诊治方法或药物,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死亡率在过去的50年出现了显著的降低,然而目前似乎到达了平台期,不再继续下降。
 

因此,葛均波院士适时地提出了泛血管学说,并提出了这些疾病的残余风险:残余炎症风险、空气污染风险、残余血栓风险、残余胆固醇风险、残余代谢风险、压力/应激风险等。
 

加之目前各种影像设备和后处理技术的进步,为泛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估:临床特征、临床表现、生物标志物组学、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力学组学等等,而人工智能时代为这些数据的整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望实现个体化的泛血管风险指数。
 

 

泛血管医学的中国实践

 
目前,泛血管疾病患者奔波于多个临床、医技科室,通过建立一站式疾病管理,实现多学科协作,有助于更好服务患者。2021年5月28日,全国泛血管疾病中心(PVMC)正式启动,是多学科协同诊治创新模式的重要探索,标志着我国泛血管疾病管理从理论正式迈向实践。PVMC通过多学科合作,将血管性疾病患者纳入统一筛查路径,通过标准化泛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系统性检查,达到早发现、早干预、减少误诊和漏诊的目标,以降低泛血管疾病危重症比例。
 

“十四五”重点专项将助力泛血管疾病体系建设,三年任务包括构建涵盖超过20个省市、1000家医疗机构的泛血管疾病预防和诊治四级服务网络,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泛血管疾病多学科防治模式。PVMC将整合医院资源,推动体系创新,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通过多学科协作,助力临床最优治疗方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特色诊疗中心,提升医院影响力吸引患者。最终全面提升泛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水平,保障泛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权益。
 
此次葛院士在世界舞台展示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全新理念以及诊疗范式,必将为此类疾病的诊疗带来新的希望,必将在此类疾病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专家简介 


葛均波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血管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校长,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被授予“长江学者”、“科技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血管内超声技术、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冠脉疾病细胞治疗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他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或SCI-E收录论文30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19部。担任《内科学》(第8版)、《实用内科学》(第15版)教材的主编工作,Cardiology Plus主编、Herz副主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扫码关注

医谱app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9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