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丨复杂特殊的二尖瓣病变,TEER如何治疗?
经导管治疗二尖瓣反流(MR)具有创伤小、可重复进行等优势,近年来各种基于外科二尖瓣修复术式的微创治疗被应用于临床,如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技术、经导管二尖瓣瓣环成形术、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等,其中TEE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证据最多的MR介入治疗技术。
TEER治疗复杂二尖瓣病变的策略分为交界区病变、宽大脱垂或连枷病变、Barlow 病、瓣叶裂、多瓣膜病合并重度MR等。
交界区病变
(1)对于交界区小隆起病变,可置入一枚短夹封锁住交界区;
(2)对于累及范围比较广的严重脱垂病变,可以先处理病变最严重的区域,然后根据残余分流再决定是否植入第2个夹子;
(3)后叶比较短时,可以先在交界区置入短夹,再靠近中央区置入第2枚夹子,稳定瓣叶活动,即“拉链”(zipping)策略;
(4)如果是活动度较大的巨大连枷样交界区病变,可先将交界区与单侧瓣叶进行缘对缘钳夹连成一片,在靠近中央侧置入第2枚夹合器。
宽大脱垂或连枷病变
(1)在左房内调整夹合器位置时,脱垂瓣叶位置较高,可能会被打开的夹子钩挂,因此应小角度打开夹子,轴向调整完毕后保持小角度后再进入左心室;
(2)夹子的轴向需垂直于对合缘;
(3)采取“锚定”或“拉链”策略;
(4)采用长宽夹子夹住脱垂最严重区域,再用另外的夹子解决残余反流和稳定第1枚夹子;
(5)如连枷高度过高,可采取单侧捕获策略;
(6)只要瓣口面积允许,宽大脱垂应尽量植入第2枚夹子稳定瓣叶活动。
Barlow 病
(1)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减少前后瓣叶之间的对合间距,可以增加钳夹成功率;
(2)注射腺苷让心脏搏动暂停:减少瓣叶活动度,有助于快速捕获瓣叶进行钳夹;
(3)多个夹子并排锚定:对于活动度极大的巨大连枷样病采用多个夹子不仅显著减少MR,对瓣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稳定效果。
瓣叶裂
(1)汇聚钳夹(convergent clips):也称为“V”字钳夹法,在瓣叶裂的两侧各放一个夹子,成“V”字形,增加瓣叶对合。这种方法夹子的轴向并不垂直于二尖瓣对合线,而是相互对称达到稳定平衡。最后瓣口形成三孔,需要评估术后是否出现瓣口狭窄。
(2)锚定策略(anchoring clips):在瓣叶裂两侧各放一个夹子,相互靠近平行排列,依靠完整瓣叶组织增加钳夹稳定,术后仅存在微量反流。
(3)钳夹主要病变:对于一些合并有瓣叶裂的复杂二尖瓣病变,如果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脱垂或腱索断裂机制,如TEER可使MR严重程度下降2个级别以上,可以作为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
多瓣膜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
(1)对于多瓣膜病患者行经导管手术,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病变类型和外科手术风险评分,以及心脏团队的能力和患者意愿。
(2)对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先进行TAVR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以及最佳优化药物治疗,再评估是否行TEER。
参考文献:吴永健,林逸贤,周达新等.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精简版)[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3,30(03):333-343.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