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东教授: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年度报告2023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又称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是指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使用X线和(或)超声影像作为引导,将人工肺动脉瓣通过经导管介入的方式置入到病变的肺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肺动脉瓣置换的一种微创操作技术。
在2023心血管健康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长东教授作“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年度报告2023”,详细梳理了国内外肺动脉瓣介入治疗的现状及其最新进展,为TPVR的深入探索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医谱学术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动脉瓣反流(PR)是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最常见的远期问题,可导致右室扩张和功能障碍、左室功能障碍、电机械不同步、心律失常,引起心衰和死亡。TOF术后大部分患者在10-30年后面临PR手术。
法洛四联症修复(rTOF)患者的解剖类型主要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并肺动脉瓣狭窄、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及ROSS术后,术中可通过跨环或不跨环修复(70%~95%)以及外侧或原位(带瓣)管道替换(5%~30%)进行治疗,但无论哪种手术策略都将面临肺动脉瓣生物瓣置换后衰败的问题,此时可选择TPVR进行解决。
rTOF患者的解剖类型
张长东教授指出,rTOF的解剖形态具有多样性[1-2],且患者肺动脉直径和长度变化率很大,这使得肺动脉顺应性过好但差异较大,弹性形变量变异大,难以预测,局部外扩形变还可带来额外摩擦锚定力[3-4],故而在TPVR前,要根据不同时相的血管直径变化来评估瓣膜植入的位置和型号。
右心室流出道形态学分类
01
非原生流出道PR的发展和应用
非原生流出道PR的发展和应用以美敦力Melody瓣膜系统以及爱德华Sapien 3瓣膜系统应用最多,两款短支架球扩瓣均获批、写入指南并进行商业应用。这两款器械延长了瓣膜使用时间,减少及延迟了手术更换瓣膜管道的需要,减少并延迟了患者反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痛苦。
两款瓣膜特点汇总
其中,Melody瓣膜的疗效与安全性在IDE试验、PAS试验以及PMSS试验长期随访结果中均得到证实,Sapien在Compassion S3研究、Compassion研究、SapienXT注册研究中也显示出优异的长期结果,无I型支架断裂报道,且心内膜炎发生率低于Melody报道。
在法国玛丽·兰内隆格医院单中心报告中,Sapien显示出远优于Melody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Sapien瓣膜的再次手术干预率、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生率均低于Melody瓣膜;在Meta分析中,使用Sapien瓣膜IE发病率为2.1%,而Melody瓣膜IE发病率为8.5%,使用Sapien瓣膜可使IE风险降低79.6%[5-6]。
相较于Melody,Sapien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优
02
原生流出道PR的发展和应用
原生流出道瓣环径为2.0~4.5cm,常合并RVOT-PA瘤和残瓣功能不全,对于解剖合适、瓣环不大者可用球扩瓣进行TPVR,但球扩瓣最大可用于28-29mm瓣环,鉴于患者瓣环大小的不均匀性和动态变化的特性,球扩瓣无论如何改进都不可能满足约三分之二PR患者的需求。
Melody瓣膜用于原生流出道PR的数据有限,此前有报道其总成功率仅58%,植入失败原因为RVOT直径低估、主动脉根部受压和冠脉受压[7]。
Sapien瓣膜常作为off-label适应症用于原生流出道肺动脉瓣反流治疗。有学者回顾EUROPULM S3注册研究15个国家35个中心840名患者数据发现,70.5%为金字塔型,50.7%为原生流出道。Sapien瓣膜技术成功率为98.5%。中位20.3月随访,8例IE(1、3和6年累积发生率0.5%、0.9%、3.8%),11例再干预(1、3和6年累积发生率0.4%、1.3%、8.0%),4人出现肺动脉瓣血栓形成[8]。
自膨胀瓣膜国外主要有美国美敦力的Harmony、爱德华Alterra Adaptive Prestent瓣膜和韩国的Pulsta瓣膜,具体特点如下图所示。自膨胀瓣膜的瓣环可拓展至36mm,在原生流出道PR的应用方面更好的满足了临床需求。
三款进口自膨瓣特点及进展
除上述三款进口瓣膜外,近年来国产TPVR自膨瓣的研发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款国产自膨瓣特点及进展
▪ Venus-P已获得欧盟CE认证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证上市,直径24~36mm,型号选择为瓣环直径+1-2mm。
▪ PT-Valve已完成中国上市前临床试验入组,推送通过性更好,采用瓣区非压迫铆定,冠脉风险更低,其规格为28-20、32-23、36/40/44-26;型号选择:远端花冠>STJ/Annu。
▪ Salus为经胸小切口路径,目前已完成多中心临床研究入组,直径18-32mm,其经胸杂交(Hybrid)的手术方式更适用于儿童患者、漏斗型/金字塔型原生流出道患者。
目前,TPVR领域的国内外指南共识不断完善,在这些新指南、新建议的帮助下,TPVR的开展有望更加规范。
国内外指南共识相继发表
03
解剖适应证最后的限制
此前,由于倒漏斗型流出道(或称金字塔型)等解剖条件的限制,至少1/3的患者无法实施TPVR,如今,随着特殊的瓣膜释放技术(如肺动脉分叉内释放、一侧分支锚定植入长支架后低位植入球扩瓣等)的发展,TPVR解剖适应证最后的限制被解除。
TPVR解剖适应证不再成为限制
04
TPVR长期并发症
TPVR的长期并发症包括I型支架断裂引起瓣膜毁损、IE、瓣膜血栓及肺栓塞、支架刺激流出道导致顽固室性心律失常、支架压迫尖顶导致胸闷胸痛/假性动脉瘤等。
有学者汇总了目前最大样本量的TPVR长期预后数据[9]发现:
▪ TPVR后8年累计死亡率8.9%,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TPVR手术年龄、其他位置人工瓣、存在起搏器/除颤器与死亡相关。
▪ TPVR后共258名患者肺动脉瓣再干预,累积发生率25.1%,其中外科再干预14.4%(95% CI:11.9%-17.2%)。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心内膜炎、肺动脉瓣衰败、术后高压力梯度等,管道衰败比原生流出道风险更大。
▪ 各年龄范围内TPVR后长期生存率和免于再手术干预率与外科PVR结果相当。
TPVR长期并发症研究数据
05
总 结
解剖结构合适患者,TPVR是首选手段。
人工瓣膜需适应复杂的流出道肺动脉解剖学特点,应根据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和技术手段。
自膨胀瓣膜代表了TPVR的主要方向,但证据尚少,未经充分验证。
肺动脉瓣膜的长期并发症问题需密切关注。
本文图文来自幻灯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专家简介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