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晞教授:左心耳封堵治疗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浏览量:1894

 

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一种有效降低与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风险的微创手术,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显著发展。2023亚心国际心血管病大会期间,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从国际LAAC治疗最新指南共识和研究方向、LAAC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LAAC手术方式相关的研究、LAAC围术期管理的相关研究四个方面,深入总结阐述了左心耳封堵治疗最新进展。

 

国际LAAC治疗最新指南、共识、研究方向

指南与共识

 

2023年12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美国心律协会(HRS) 联合更新了《2023ACC/AHA/ACCP/HRS心房颤动诊断和管理指南》,对LAAC推荐进行了升级,将有长期抗凝禁忌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推荐级别升级为2a。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合并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应考虑进行经皮LAAC(2a,B-NR)。2)对于脑卒中风险中高危以及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大出血高风险的患者,经皮LAAC或为口服抗凝药物的合理替代方案(2b,B-R)。

 

另一个重要的指南共识文件是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和HRS在2023年联合发布的《SCAI/HRS经导管左心耳封堵的专家共识声明》。该共识对LAAC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对医生或医疗中心在开展LAAC治疗时应具备的能力、制度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重点介绍了LAAC的具体步骤,怎样有效完成LAAC手术。

 

房颤预防卒中的研究方向

 

尽管存在多种已证实的卒中预防疗法,但在人群和个体患者层面上卒中预防的最佳方法仍然存在重要问题。NHLBI研讨会专注于确定与房颤卒中预防相关的关键研究方向,新发布的报告旨在促进创新、有影响力的研究,使房颤患者更个性化、更有效地使用卒中预防策略。研讨会回顾了主要的认知差距,并确定了在以下领域推进房颤卒中预防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

(1)改进卒中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分层工具;

(2)用口服抗凝血剂应对挑战;

(3)界定经皮LAAC和手术左心耳闭合/切除的最佳作用。

 

非瓣膜性房颤LAAC治疗现状和未来方向

 

随着设备迭代、操作经验增长,LAAC越来越安全、有效,正成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替代治疗措施。做为卒中预防策略,是否选择LAAC取决于三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即未经治疗的血栓栓塞事件的累积风险、LAAC的围术期风险,终身口服抗凝药(OAC)治疗中出血和不依从的长期风险。虽然LAAC治疗目前主要针对不适合OAC的患者,但正在进行和未来的研究将澄清LAAC在适合DOAC患者中是否不劣于OAC;未来的设备更迭应该专注于消除PDL和DRT。

 

LAAC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LAACS Ⅲ试验:无论患者是否服用OAC,LAAC获益均一致

 

LAACS Ⅲ是一项在其他计划心脏手术时左心耳封堵与不封堵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方案对患者和监督抗栓治疗的医务人员采用盲法。试验的主要终点为缺血性卒中或SE事件、事件发生时间。OAC药物的使用、不使用及其控制权由家庭医生掌握,医生可以自行决定启动、停止和重新启动OAC。结果显示,63.5%患者接受VKA,18.5%患者接受NOAC治疗,组间OAC使用比例无差异;60.5%、29.4%、9.9%患者接受了全程、部分、从未OAC治疗。出院后,LAAC对缺血性卒中或SE风险的影响,在三组中是一致的,HR分别为0.70 、0.63和0.76。而且以OAC作为时间关协变量的调整比例风险模型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OAC,LAAC术后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减少都是相似的。结果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OACS,LAAC术的益处是一致的。LAAC术可在不依赖OAC使用的患者中减少血栓栓塞。这一研究在证据级别上更多地支撑了LAAC作为一个独立的治疗手段。

 

据1年随访时OAC使用情况进行1年Landmark分析

 

PRAGUE-17研究:LAAC治疗NVAF的长期疗效不劣于DOAC

 

PRAGUE-17是一项随机、非劣效性试验,主要终点为心源性栓塞事件(卒中、TIA或SE)、心血管死亡、临床相关出血或手术/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复合终点。随访3.5年,行mITT分析,LAAC在主要终点上不劣于DOAC(非劣效性P=0.006),表明LAAC在预防NVAF患者主要心血管、神经或出血事件方面不劣于DOAC,且LAAC可显著减少非手术相关出血。

 

LAAC与DOAC治疗NVAF患者在心血管死亡、脑卒中、临床相关出血、非手术相关出血方面的比较

 

PINNACLE FLX研究两年结果:WATCHMAN FLX应用于临床的最新循证证据

 

WATCHMAN FLX作为一种新型左心耳封堵器械,前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它是一款有效的左心耳封堵装置。PINNACLE FLX试验的两年结果报告了此装置中远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试验中共395例患者接受FLX植入(36%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4岁, CHA2DS2-VASc=4.2±1.5),2年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栓塞次要疗效终点发生率为3.4% (年化发生率为1.7%),95% UCB为5.3%,优于8.7%的绩效目标。安全性结局:全因死亡率为9.3%,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5%、3.4%和10.1%。在随访1年至2年内,无其他系统性栓塞、装置栓塞、心包积液或有症状的装置相关血栓。

 

PINNACLE FLX试验次要疗效终点分析

 

性别对LAAC与OAC疗效的影响

 

2023年2月Circulation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按性别比较接受OAC和LAAC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的真实世界结果。该研究使用2015~2019年医保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将接受LAAC与OAC治疗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组间的死亡率、卒中或栓塞、出血的风险。结果发现,LAAC与女性和男性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相关,卒中或栓塞也有类似的发现。LAAC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风险明显更高;6周围术期后,女性和男性出血风险更低(P<0.05),表明性别本身对LAAC的疗效无影响。

 

女性(红色)和男性(蓝色)亚组内治疗组之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

(A)死亡率,(B)卒中/SE和(C)出血

 

LAAC手术方式相关的研究

 

WATCH-TAVR研究:房颤患者同时行LAAC+TAVR非劣于TAVR+药物治疗

 

WATCH-TAVR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评估房颤患者行TAVR+LA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按照1:1随机分为两组,即接受TAVR+LAAC组和TAVR+药物治疗组。主要非劣效性终点为两种策略之间二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和大出血。随访24个月,主要复合终点TAVR+LAAC不劣于TAVR+药物 (22.7次事件/100患者年vs 27.3次事件/100患者年;HR:0.86,95%C1:0.60-1.22,非劣效性P<0.001)。因此,对于严重AS合并AF患者,同时行LAAC+TAVR疗效并不劣于TAVR+药物治疗。当LAAC被视为接受TAVR-AF患者药物治疗的替代方案时,应考虑联合手术增加的复杂性和风险。

 

LAAC装置植入深度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前左心耳封堵器从形态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盘式封堵器,一种是塞式封堵器。无论哪种封堵器,都涉及植入深度的问题。一项临床研究评估了LAAC装置植入深度作为DRT诱发因素的影响,将1317例接受LAAC的患者分为两组,近端装置植入组和远端装置植入组。两组间手术结果(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大出血事件)无差异,随访期间,近端植入患者DRT发生率低于远端植入患者(2.3% vs 12.2%,P<0.001)。无论装置类型,装置植入深度越深,左心耳未覆盖面积越大,DRT的发生率越高(P<001);在多变量分析中,远端植入物和无抗血小板治疗或单次抗血小板治疗成为DRT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证实LAAC装置植入深度是DRT的独立风险因素

 

LAAC术前CT检查与较高的短期和长期手术成功率独立相关

 

Swiss-Apero Tria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亚组分析比较了术前临床超声心动图指导LAAC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术前CCTA图像资料与较高的短期和长期手术成功率独立相关。

 

LAAC围术期管理的相关研究

LAAC术后残余漏发生率、发生机制、意义、诊断及干预

 

2023年5月JACC杂志发表了题为“Peridevice Leak Af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Incidence, Mechanisms, Clinical Impact, and Management”的文章,系统地总结了LAAC术后残余漏的发生频率、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干预策略等。

 

 

LAAC后器械残余分流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既往LAAC临床试验中,PDL≤5mm被认为“成功”封堵。LAAC术后PDL对血栓栓塞事件等临床影响尚不明确。一项研究(lmpact of Peridevice Leak on 5-Year Outcomes After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评估了Watchman封堵术后PDL≤5mm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此项研究数据来自PROTECT-AF、PREVAIL和CAP2研究,45天和1年时通过TEE成像对器械植入患者PDL进行评估,根据有、无PDL≤5mm,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5年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1年时28.4%患者有残余分流;1年TEE诊断的残余分流与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关(P=0.014),为非致残性卒中所致,各组之间致残或致命性卒中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1年TEE诊断的无或存在残余分流,年化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2%和2.6%;整个队列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6%;与无PDL相比,PDL≤5mm患者经1年TEE残余分流校正的5年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发生率显著更高 (5.1% vs 9.5%;P=0.0133)。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术后停止使用抗凝药有关。

 

器械残余分流对LAAC远期预后影响的研究结果

 

LAAC术后抗凝治疗的管理:单用华法林风险更低

 

房颤患者LAAC术后抗栓治疗研究旨在评估临床实践中LAAC术后管理模式,并比较不同术后抗栓策略的不良事件风险。结果显示,与华法林+ASA相比,单用华法林和单用DOAC,出院45天随访中任何不良事件风险显著降低;6个月随访中,单用华法林的风险较低。

 

LAAC术后抗血栓策略及相关不良结局风险

 

LAAC术后抗凝治疗当前证据和未来展望:制定个性化抗栓方案

 

2023年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子刊发表的一篇综述,分析了LAAC后每种抗血栓治疗方案的证据,以指导医生选择工具,并描述该领域的未来前景。考虑DRT风险因素、避免大出血事件发生,是LAAC术后抗栓方案选择的依据。根据出血和DRT缺血性风险,制定个性化抗栓方案是最佳选择。

 

LAAC术后CT随访低衰减增厚具有临床意义

 

2023年Rad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Clinical lmplications of CT-detected Hypoattenuation Thickening 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Devices”的文献,研究评估LAAC术后CT随访低衰减增厚(HAT)分级与临床特征和结果的关系。将HAT分为低级别(低血栓怀疑)或高级别(高血栓怀疑) 。结果显示,LAAC术后CT随访,23.8%低级别HAT和5.1%高级别HAT。高级别HAT与随访期间更高的抗栓药物停药几率相关,低级别HAT则与较低的左心耳持续通畅几率相关。随访17个月,5.8%发生卒中,高级别HAT与卒中相关(P=0.008),低级别HAT(P=0.62)与卒中无关。研究表明LAAC术后CT随访,低级别HAT(24%)比高级别HAT(5.0%)更常见,而高级别HAT与更高的卒中风险相关,证实LAAC术后CT随访HAT分级具有临床意义。

 

房颤患者LAAC术后早期卒中减少,早期死亡无变化

 

2023年4月发布在Strok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至2019年数据库中42114例患者LAAC后再入院期间早期卒中和死亡率。结果显示,2016~2019年间,尽管LAAC手术量有所增加,但在此期间LAAC后早期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而LAAC后早期死亡率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变化。

 

 

Watchman FLX安全性真实世界结果

 

LAAC术后并发症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一篇发表在JACC杂志上的文章统计分析了FDA涉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MAUDE数据库,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自愿上报的数据,结果发现使用Watchman FLX行LAAC后不良事件包括DRT、心包积液、设备脱落、器械栓塞事件、卒中、死亡、空气栓塞和装置系统相关或其他并发症。如何减轻或消除LAAC后并发症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通过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和操作水平、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术后管理和随访以及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案等措施,以减少LAAC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苏晞 教授

武汉亚心总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主委、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副主席、国家卫计委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国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冠心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心律失常介入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冠脉培训导师、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电生理培训导师、湖北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Eur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中文版)》副主编、《Circulation中文版》《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心电与循环》编委、欧洲FESC、美国FSCAI、美国FHRS、欧洲EHRA会员等职务。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网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