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HC 2022 | 苏晞: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管理对象与诊治流程
自2015年葛均波院士在国内首先提出泛血管医学概念后,这一新兴的整体医学理念快速地推动了我国血管疾病诊治思路的变革,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给予综合性的管理诊疗,是未来血管疾病救治的新方向。在2022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上,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以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管理对象与诊治流程为题作经验分享,并详尽分析了泛血管疾病管理新模式在临床应用中的突出价值。
思维革命:从局部诊疗走向整体评估管理
苏晞教授指出,近年来,泛血管体系逐渐完善,泛血管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式诊疗走向了整体评估、主动管理的综合模式。它是一种对疾病全程、管理周期和多学科协作都有明确的流程和成熟的模式。从管理对象来看,泛血管中心所面对的患者涵盖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全周期,泛血管病涉及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主要疾病包括:冠心病(ACS,MI史,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卒中/TIAPAD(包括主动脉瘤)冠状动脉或其它血管重建手术冠脉造影、颈动脉超声和CTA发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述危险因素和主要疾病均可以通过泛血管中心的综合管理加以干预和治疗。
从管理流程来看,泛血管病中心覆盖了从筛查到评估,由治疗至随访的全流程。具体包括:1.基线筛查流程:从基础的病史、体格检查到危险因素和风险增强因素的管理,对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检查和治疗方案,以阻止无症状性亚临床病变进展和有症状患者的及时血运重建和二级预防;2.贯通一级二级预防的全程管理的危险分层:可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和《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等指南的分层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充分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3.泛血管疾病系统性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善、危险因素控制、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治疗、抗血栓治疗以及降脂治疗。4.专科血运重建治疗:专科血运重建根据具体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方案的制定,对于缺血性心脏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均有明确的血运重建路径。目前,多血管床血运重建证据比较少,尚需继续研究。5.泛血管疾病的随访,包括:复诊随访的提醒、危险因素的管控、病变进展的监测、功能受损的监测、药物治疗的调整、危险分层的评估和血管事件的随访等。
落地实施:如何建立优秀的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
苏晞教授强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立初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在门诊和住院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以重大疾病为重点,推行主动脉疾病、胸痛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以专科联盟为载体,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全流程的连续一体化服务。
谈及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经验时,苏晞教授总结了六个方面的重要举措。1.契合医改要求,明确医院定位。新形势下,树立集约发展的理念,注重诊疗模式的创新和诊疗流程再造,侧重于疑难重症的诊疗;2.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专科建设。逐渐形成对疾病的标准化诊疗路径,规范临床诊疗,提高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效果,推进了专科建设;3.以病人为中心、追求精准医疗。提供覆盖预防、早筛、诊治、康复全方位的卓越健康医疗服务;4.以疾病为导向,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渐形成对疾病的标准化诊疗路径,规范临床诊疗,提高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效果,推进了专科建设;5.创新门诊模式,方便患者就医。促进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避免了患者盲目无序的挂专家号而未解决问题,缩短患者就诊的无效等候时间;6.成本效益最佳、服务运行高效。充分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控制成本,加速流程、提高品质,价值实现最大化。
总结
在总结时,苏晞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1.要摸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的特点,从系统性角度认识泛血管疾病;2.将不同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和组合视作不同的表型;3.利用廉价实用的筛查方式和精准影像结合进行综合评估;4.一级二级甚至三级预防整合在一起进行危险分层;5.按照危险分层进行治疗和随访;6.利用真实世界数据产生证据改善分层和诊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