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考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从高血压到心衰的应用地位
从禁忌到可行措施,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领域中的地位可谓经历了根本性转变。多项研究数据表明,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改善左室功能,防止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是慢性心衰的首选β受体阻滞剂。同时,卡维地洛在高血压领域亦有所应用。
那么,卡维地洛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几何?其在高血压与心衰治疗中的特点与优势又有哪些?医谱学术特整理如下。
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讨论
β受体阻滞剂虽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在降压治疗中的推荐地位一直是近年来高血压领域争论的热点。该类药物的地位被挑战主要是基于阿替洛尔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最典型的是LIFE研究、ASCOT-BPLA研究和一项关于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阿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这几项研究均显示出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结局的不良影响,致使β受体阻滞剂的一线降压药地位受到质疑。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指南将β受体阻滞剂从一线降压药物中撤出。
但是分析使β受体阻滞剂的一线降压药地位受到质疑的几项研究发现存在局限性,1)β受体阻滞剂临床试验结果主要来自阿替洛尔;2)降低冠心病事件,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优于水溶性,而阿替洛尔为水溶性,减少中心动脉压及脉压差作用较弱,缺乏心血管保护作用;3)纳入阿替洛尔半衰期短,大部分研究只一天用一次。那么将β受体阻滞剂退出一线降压药物也因此被质疑。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有肯定的证据。发表在BMJ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354个RCT研究,比较标准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ACEI及ARB的降压作用。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24小时的降压幅度优于平均值,其降低舒张压的作用尤其显著。该研究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
另外一项囊括55项RCT,涉及195267例高血压患者的荟萃分析发现,与安慰剂相比,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卒中、心力衰竭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表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全面的降压获益。
BPLTTC的一项荟萃研究分析了29项RCT(共162341例患者)中4种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和CCB)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证实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事件和死亡风险与其他降压药相当,明确了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的降压一线地位。
除了具备良好的降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也表现出不俗的效果。一项收录147项高血压研究的大型荟萃分析,含37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试验(仅8项研究为阿替洛尔研究)显示,在预防冠心病与中风的效果上,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类降压药同样有效,但在预防冠心病再发生的表现以β受体阻滞剂为最好。表明血压降低就能减少心血管事件,高血压治疗指南应推荐所有降压药。
基于以上数据,中国和欧洲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2018年ESC高血压指南意见如下:推荐ACEI、ARB、β受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用于初始与维持治疗(IA);推荐β受体阻滞剂联合其他降压药在有临床需求时使用,如心衰、心绞痛、心梗后、房颤、或孕妇/备孕女性 (I A);特殊临床情况如合并心绞痛、心梗后、心衰或需心率控制的患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I A)。
β受体阻滞剂有效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系统是降压和心脏保护的关键。结合中外指南与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明确推荐两大类高血压患者为β受体阻滞剂优势获益人群,即高交感性高血压以及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卡维地洛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特点与优势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明显异质性,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以及临床效益差别较大。β受体阻滞剂的异质性来自3种主要差异,包括选择性、脂溶性及内源性拟交感活性。β受体阻滞剂的异质性提示,具有血管扩张作用、选择性高、脂溶性强和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更适合高血压治疗。
卡维地洛属于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脂溶性、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具备阻滞α受体与β受体的作用。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相比,αβ受体阻滞剂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可降低系统血管阻力,增加外周血流量和生物利用率。因此,卡维地洛兼顾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有较高的脂溶性,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是更优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卡维地洛在减低血压和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输出量,对糖脂代谢无负性作用,是理想的降压药。多项临床对比研究表明,在降血压效果方面,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相当。
优势1:卡维地洛对于中心动脉压降低作用优于传统β受体阻滞剂
作为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周围血管扩张作用,与ARB对中心动脉压有相近的作用,优于传统β受体阻滞剂。
优势2:卡维地洛的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
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靶器官损害之间密切相关。卡维地洛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维持全天血压的昼夜节律。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白天血压高,夜间血压低,一天给药一次即可;而对于高交感性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一天给药两次。
优势3:相比于传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提供更多肾脏保护,稳定血糖与血脂水平
卡维地洛可增加肾脏的有效血流量,降低尿微球蛋白水平,降低肾血管阻力,保证肾灌注和GFR。另外,卡维地洛还可稳定血脂和血糖水平,对糖脂代谢影响较小,从而减少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相比,卡维地洛具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得到了指南的重点推荐。
优势4:与美托洛尔相比,卡维地洛更加显著提高冠脉血流速度与储备
卡维地洛可扩张小动脉血管,不仅可减慢心率,增加冠脉的血流灌注,还可以提高冠脉血流速度。一项研究纳入伴有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63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下降;与美托洛尔组相比,卡维地洛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下降,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静息状态舒张期冠脉血流峰速度和最大血管扩张程度均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也明显增加。可见,与美托洛尔相比,卡维地洛可更加显著地提高冠脉血流速度与储备。
优势5:卡维地洛在合并心衰的高血压患者中更具优势
2016年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既往研究表明对于合并高血压的心衰患者,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相比,α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减少相关临床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对于伴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αβ受体阻滞剂比传统β受体阻滞剂更具优势。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小结
-
抑制交感活性是降压和心脏保护的关键,β受体阻滞剂是指南明确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
-
对于高交感活性高血压以及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不可取代;
-
以卡维地洛为代表的α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效果、肾脏安全性与糖脂代谢方面表现更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卡维地洛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获益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16681例心衰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活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而总结基层医院(117个地区的2066所基层医院)慢性心衰治疗用药的情况发现,β受体阻滞剂靶剂量使用比例仅1%。说明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充分导致生存数据的显著差异。因此,指南强调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要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以静息心率降至60次/min的剂量为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
从心衰发病机制来看,受体介导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心脏功能障碍进展的重要机制,贯穿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心衰心脏,主要显著的变化在于β1受体的数目和功能变化,β2和α1受体亦有相应改变。卡维地洛具备αβ受体阻滞作用,一方面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肾脏血流,减少由于水钠潴留造成的心衰症状加重,另一方面可全面阻断交感兴奋引发的心脏毒性,从而有效改善心衰的症状和预后。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方面的循证证据较充实。一项研究在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入院患者中,根据其基线和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得到不同的全因死亡率的Kaplan-Meier估计值,结果发现,在入院和出院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因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入院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另外一项研究观察接受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为0%、1-49%、50-99%或≥100%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各时间点的风险集大小,发现接受了至少50%的推荐β受体阻滞剂目标剂量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说明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直接关系死亡和/或心衰住院治疗风险。
基于循证证据,指南推荐在病情相对稳定的HFrEF患者,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对于心衰的治疗,强调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最后达到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其中,卡维地洛是代表性β受体阻滞剂。
卡维地洛改善各级CHF患者整体预后
US Carvedilol研究是首个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1094例轻、中、重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卡维地洛和安慰剂治疗。首次在较大样本中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CHF患者预后。这项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使卡维地洛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心衰治疗的β受体阻滞剂。
卡维地洛显著提高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生存率
CAPRICORN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195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40%患者,比较标准背景治疗基础上,卡维地洛与安慰剂的疗效。结果显示,卡维地洛可提高急性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存率达23%。
卡维地洛降低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和事件发生率
COPERNICUS是目前唯一的一项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重度心衰患者生存率影响的大规模研究(n=2289)。结果显示:和安慰剂比较,卡维地洛降低重度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达35%。
相比于其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获益更具优势,是慢性心衰的首选β受体阻断剂。
与美托洛尔比较,卡维地洛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
COMET研究入选轻、中、重度CHF患者3029例,在利尿剂和ACEI基础上分别使用卡维地洛或美托洛尔,选择剂量建立在心率控制相当的基础上。结果显示,与美托洛尔比较,卡维地洛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达17%。
另外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于HFrEF生存获益的对比研究也显示,卡维地洛在HFrEF患者生存获益方面更胜一筹。
与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较,卡维地洛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
一项纳入8项心衰相关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与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较,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卡维地洛应用于慢性心衰小结
-
心衰疾病负担严重,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充分,心衰管理亟待规范化。
-
交感过度激活贯穿心衰发展全过程,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衰的基石用药。
-
aβ受体阻滞剂独特的双阻断机制,在心衰进展的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卡维地洛拥有最全面和充分的循证证据,是慢性心衰的首选β受体阻断剂。
本文图片均来自专家授课幻灯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