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汪宇鹏教授手术团队近日应用MitraClip™系统成功开展TEER手术一例

浏览量:2092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汪宇鹏教授团队顺利开展一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为一例二尖瓣脱垂重度反流的患者进行了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反流症状。

 

病史资料

患者 男性 85岁,二尖瓣反流(MR)2年余,加重1月余,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部分腱索断裂可能,二尖瓣反流(重度),伴有活动后大汗,无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头晕、活动力下降、下肢水肿等不适。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最高196/94mmHg,自诉目前血压120/60mmHg左右,目前已停用降压药。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3年余,目前口服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术前超声评估

 

经胸报告提示:MR反流量为61ml,MR有效反流孔面积为0.42cm²,为重度反流。

 

 

左房增大,其余房室内径正常,二尖瓣后叶P2区收缩期脱向左房侧,裂隙宽4.28mm,其余瓣膜形态、活动未见异常。二尖瓣重度反流,二尖瓣后叶脱垂-部分键索断裂可能,LVEF 70%。

 

术前食道评估

脱垂宽度13.5mm,高度7.71mm

 

反流区域2区,前叶长度24.3mm,后叶长度16.7mm

 

术中超声操作

房间隔穿刺高度3.48cm

 

瓣口面积6.09cm²

术前跨瓣压差1mmHg

 

反流位于P2区偏1区

 

调整夹子位置,使其位2区反流中央,垂直于对合缘

 

 Gripper Down夹持瓣叶后,完全关闭夹子,可见反流几乎完全消失

 

术后确认夹子内外侧反流情况

 

术后评估

术后平均跨瓣压差为4mmHg

 

输送器撤出后,组织桥稳定,术后反流降至Trace

 

术后回顾

在术前术中应充分评估,确认好脱垂区域,反流区域。

 

确认手术策略,结合术前瓣叶长度,准备1-2个夹子XTR,先尝试一个夹子夹持反流中央位置,根据夹持效果,再考虑是否变更策略改为两个夹子“先内后外”进行夹持。

 

术中夹子位置调整细致准确,确保了手术一次钳夹成功,节约手术时间。

 

专家团队介绍



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结构心脏病团队在唐熠达主任带领下正式组建,该团队拥有由三十多位专业医师组成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瓣膜病 MDT 团队和脑心同治团队,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病情,以协同作战的方式处理各类结构性心脏病。

 

2023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手术成果,总共完成了400余例手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北方地区较早进行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手术的单位之一。至今,团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新器械首植经验,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与由冯杰莉主任,陈少敏主任和高峻医师组成的超声心动结构团队,和郑清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配合相得益彰。作为国内首批结构性心脏病培训基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结构心脏病团队已经成功指导多名医生和多家医院开展相关治疗。目前,该院正在积极构建心血管影像平台,以支持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的工作,并尝试利用 AI 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制定,旨在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唐熠达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学术团体兼职主要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欧洲心脏病学院Fellow、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院Fellow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牵头“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共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包括在Circulation, Hepatology, JACC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现有发明专利三十余项。

 

 

 

 专家简介 

汪宇鹏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国际交流学组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脑心共患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专业特长:冠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


参与编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中国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指南》等多部指南/共识,参与编译多部专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十四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心力衰竭管理和治疗国产创新高端诊疗设备和生物材料评价体系的监管科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担任JTIM内科与转化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CCI杂志中文版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EHJ介入治疗期刊青年编委。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专家简介 

冯杰莉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心血管老年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心动图和影像学组成员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大数据学组委员

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心血管专业委员

北京市海淀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

业务专长: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血管疾病心脏结构功能,心脏外科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结构功能及瓣膜评价等。

2011-201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Radcliffe医院心脏中心深造学习心脏瓣膜病术中超声心动图评价。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文章,参与多部专业书籍编译。负责和参加完成多个国内及国际大型临床药物试验和医疗器械试验。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查看微信原文
关注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