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东主任:NOTION研究十年随访结果解读
伴随着介入治疗手段的迅速改进和临床试验证据的不断充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不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卓越临床效用已得到全球认可。在临床实践中,是选择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还是TAVR的问题成为许多医生考量的焦点。瓣膜的耐久度是选择介入方式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然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要被充分考虑,那就是患者未来治疗之策。在近期一次学术会议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晓东主任通过对NOTION研究十年随访结果的精辟解读,为临床SAVR和TAVR的选择发表了自身的思考和建议。
1.研究目的
NOTION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盲法、随机临床试验,旨在对比符合手术条件的70岁及以上患者(全风险人群但以低危为主的重度AS患者)接受TAVR或SAVR治疗的预后情况。
2.研究设计
在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连续纳入年龄≥70岁、严重AS患者,以研究中心、年龄和冠脉疾病作为随机分层因素,按1:1随机分组接受TAVR(自膨式CoreValve瓣膜)或SAVR(任意人工生物瓣膜)治疗。
主要结局为随访1年时全因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复合发生率。
共280例患者入组,分为接受TAVR治疗组(145例)和接受SAVR治疗组(135例)。由于术前死亡、交叉调换术式等原因,最终成功完成手术的患者分别为TAVR 139例,SAVR 135例。
3.患者基线特征
患者平均年龄为79.1±4.8岁,TAVR组和SAVR组STS评分分别为2.9%±1.6%和3.1%±1.7%,其中,80%以上患者的STS评分<4%(TAVR组83.4%,SAVR组80.0%)。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
4.十年随访结果
全因死亡率:在随访10年时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低于SAVR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2.7% vs 64.0%)。
主要结局:TAVR组与SAVR组全因死亡、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复合发生率相似,均为65.5%。
术后并发症:新发房颤发生率方面,TAVR组显著低于SAVR组(52.0% vs 74.1%,P<0.0001);但是在新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发生率方面,TAVR组显著高于SAVR组(44.7% vs 14.0%,P<0.0001)。主要原因可能是NOTION研究使用的器械为美敦力第一代不可回收的CoreValve系统,同时患者接受手术早于Cusp Overlap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因此器械植入较深,更容易发生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概率就更高。而在最近发布的多项研究表明,美敦力可回收Evolut TAVR采用Cusp Overlap标准植入技术后,术后起搏器植入可降低至个位数。
人工生物瓣膜功能障碍(BVD):主要分为结构性瓣膜退化(SVD)、非结构性瓣膜退化、血栓形成和心内膜炎四个方面。在SVD方面,TAVR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AVR组(20.2% vs 37.7%,P=0.0008);在非结构性瓣膜退化方面,TAVR组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SAVR组(59.2% vs 70.6%,P=0.030)。
人工生物瓣膜衰败(BVF):主要包括瓣膜相关死亡、主动脉瓣再介入和重度血流动力学结构性瓣膜退化三个方面。总体而言,TAVR组BVF发生率低于SAVR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8% vs 15.1%,P=0.32)。但在重度结构性瓣膜退化方面,TAVR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AVR组(3.1% vs 11.0%,P=0.014)。
主动脉人工生物瓣膜性能:人工生物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评价方面,TAVR组优于SAVR组(P<0.05),显示出优异的瓣膜持久性。
心功能:随访10年间,TAVR组与SAVR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仅在随访1年时有显著差异(P<0.05)。
5.局限性
-
研究人群规模有限
-
仅采用了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试验筛选和经导管心脏瓣膜尺寸选型,未使用超声心动图CoreLab
-
仅使用第一代自膨式CoreValve瓣膜行TAVI治疗 (目前国内上市的为第三代可回收瓣膜Evolu PRO)
6.结论
NOTION是一项RCT研究,首次在全风险人群中比较了TAVR和SAVR(以低危为主),也是目前随访时间最长的TAVR研究。该研究随访10年发现,在术后全因死亡、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复合风险以及BVF风险方面,TAVI和SAVR表现相似;但在SVD方面,SAVR的风险更高。总体而言,NOTION研究为TAVR在中低危AS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患者基本病情:63岁,女性。主诉“反复胸闷气喘1年余,加重1周”。NYHA 心功能等级为Ⅲ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术前心脏超声提示:LVEF 71%,左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融合,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为4.53m/s,平均压差为46mmHg,峰值压差为82mmHg。主动脉瓣口最大面积约为0.7cm2。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CT检查提示:Type0型二叶瓣,瓣环直径为22.3mm,LVOT 21.7mm。瓣膜轻中度钙化。两侧冠脉开口较高,LCC 14.3mm,RCC 11.7mm,NCC 18.3mm。弓部增宽,横位心72°,左心室小心腔。
治疗策略:考量患者较年龄,只有高血压这一个冠心病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冠心病的概率较低,加上患者意愿和经济条件因素,考虑采用TAVR治疗。最终选择自膨瓣,因其耐久性优于球扩瓣,而且通过commissural alignment技术可降低20%的严重缝合点失对齐发生率,可以保留未来PCI治疗的有效通路。
手术策略:
瓣膜型号:Evolut PRO 26mm;
主入路:RFA;
辅入路:LFA;
导引鞘:20Fr;
球囊选择:18mm;
其他材料:Snare备用;
目标植入深度:3-5mm;
瓣膜释放起搏频率:120-140次/min;
植入深度评估:在cusp overlap角度评估无冠窦侧深度,随后在LAO角度评估左侧的深度。
手术过程:
术中遇到一个困难,是在进行球囊预扩时不顺利,球囊难以到位,考虑到患者冠脉钙化不严重,尝试调整好工作导丝,保持好张力,直接推送瓣膜,结果发现瓣膜输送相对更为容易,顺利完成过弓跨瓣操作。
动图1 Guide Wire Cross valve(JL3.5,左);输送系统推送瓣膜成功过弓跨瓣(右)
到达目标位置后,慢慢释放瓣膜,在释放到极限时进行评估,发现瓣膜植入深度在目标值以内,于是完全释放。
动图2 部署(顶点重叠视图,左);血管造影和评估(右)
评估发现主动脉瓣反流减少到微量,各方面指标达标,结束手术。
动图3 最终部署(左);血管造影和评估(右)
随访:术后即刻心超提示轻度瓣周漏,峰值流速为2.5m/s。但是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每三个月一次随访,1年后发现,瓣周漏消失,峰值流速减少到2.3m/s。
TAVR的疗效已经经过临床实践验证,并不逊色于传统的SAVR。此外,TAVR瓣膜的耐久性和长期结果也已得到广泛认可,证明了其在心脏瓣膜置换领域的优势。随着TAVR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医生在评价SAVR与TAVR的治疗效果时,应更加注重患者的长期获益,确保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实现最佳的长期预后效果。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