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5|葛均波院士全景式观察ESC:解读“心血管无国界”,分享中国智慧与方案

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以“心血管无国界”(Cardiology BeyondBorders)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商心血管健康未来。会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结合大会的最新动态,为我们带来全景式的深度观察与解读。
心血管无国界
-全球协同下的中国新角色-
对于本届ESC大会“心血管无国界”的主题,葛均波院士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是超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亟需全球协同应对。因此这一主题不仅意味着地域的无界,更倡导学科交叉、技术共享的“无国界”合作精神。
葛均波院士特别指出,本届ESC大会上来自中国的投稿数量已高居全球第一,彰显了中国心血管研究力量的飞速发展。如今,由中国学者主导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地发表在国际顶级平台,并被国内外指南广泛引,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的临床实践,
血脂管理新纪元
-给中国临床医生的启示-
谈及本届大会已发布的重磅内容,葛均波院士介绍大会发布了5部指南与共识,10场Hot Line研究和28场Late-Breaking Science。尤其是血脂异常管理指南重点更新备受瞩目,新版指南推荐了SCORE2和SCORE2-OP等新的风险预测算法,并对小干扰RNA药物英克司兰等新型降脂药物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与推荐。
葛均波院士首先重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依旧是血脂治疗的首要靶标。对于英克司兰等新型药物,其长期安全性及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是学界持续探索的方向。其次,如何有效管理“残余风险”是未来的核心议题之一。针对Lp(a)的小核酸药物是当前研发的焦点之一,针对甘油三酯(TG)的新药研发进展也同样值得高度关注。此外,最重要的是治疗策略正从“阶梯式"向“早期联合”转变。葛均波院士指出,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正在重塑我们的治疗理念。对于极高危患者,应尽早启用联合治疗,以更快、更有效地达成LDL-C目标。他以本届Hotline专场发布的VICTORION-Difference研究为例,该研究结果显示,在个体化优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英克司兰,3个月时的LDL-C达标率高达85%,360天时LDLC降幅更是达到59.45%。这些强有力的证据,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全新视角与内容
-聚焦前沿热点与临床变革-
此次ESC大会在众多领域均发布了新的进展,葛均波院士结合大会前沿信息,为中国临床医生提炼出关键的思考方向。
心力衰竭领域,DAPA ACT HF-TIMI 68研究和VICTOR研究为新型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增添了证据;抗栓治疗领域,TARGET-FIRST、ALONE-AF等研究积极探索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的“减法策略”,旨在简化治疗、降低出血风险。
葛均波院士特别强调,本届ESC大会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医疗等技术十分重视,因此年轻医生一定要关注人工智能在医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它在慢病管理、疾病筛查等方面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ESC会议上有众多来自中国的医疗器械、研究理念、人工智能评估方法等,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更多创新与突破。
来源: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平台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