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团队应用可降解PFO封堵器成功封堵长隧道PFO!

浏览量:2857

 

 

 

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作为医工结合的典范,为我国乃至全球PFO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引领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心源性卒中预防治疗正式迈入可降解时代!

在可降解PFO封堵器上市后,临床多选择使用对称封堵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潘文志教授团队应用非对称可降解PFO封堵器,成功进行长隧道PFO封堵手术。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28

主诉:间断头痛10年

现病史:患者近10年间断出现头痛,以右侧明显,服用止疼药后可缓解。2024.7.30他院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稍高密度灶。

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阳性,发泡试验提示左心见大量微泡显影(>30个/帧)  III级。

术前食道心超:提示卵圆孔未闭,左向右分流,约2.5mm,Valsalva动作释放时可见卵圆孔开放约 2.8mm,隧道长度约8.7mm。

入院诊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型)

 

 

 

临床策略

选伞考量:隧道长度8.7mm,为长隧道型PFO,术前RLS为大量,Valsalva动作后开口2.8mm,开口不大,经术者仔细考虑后选择非对称型2228封堵器,14F可降解鞘。
术式入径:本次为经股路径植入,显影点可在DSA下作为伞盘展开定位的辅助,在封堵器展开释放阶段采取超声引导为主的释放方式。

规格选型结论:非对称型封堵器,BDPFO-I 2228(配14F可降解鞘)。

 

 

术中操作

 

术中DSA引导过隔

DSA下将MPA2导管通过卵圆孔(左)
经胸超声下可见导丝已通过缺损(右)

 

释放左盘面

DSA下可观察到左盘mark点被推出鞘管

 

左盘面呈盘状并贴紧房间隔

DSA下可观察到将左盘面完全推出鞘管后,体外拉成型线使左盘mark点向腰部mark点靠近(左)

超声下观察到左盘呈盘状(右)

 

释放右盘面

释放右盘后,前推钢缆观察右盘显影点向其他三个显影点靠近,右盘成型贴壁(左)

超声下可见右盘面释放(右)

 

成型锁定

体外拉成型线锁定,DSA下可见4个mark点聚拢(左)

锁定后超声下可见左右盘面平整且紧贴房间隔(右)

 

牵拉试验

DSA下回退鞘管,轻轻牵拉钢缆可见mark点相对位置无位移,锁定成功(左)

超声下再次确认,封堵器整体移动,右盘无法被拉开,证明锁定成功(右)

 

释放封堵器

DSA下逆时针旋拧钢缆,封堵器成功释放

 

 

术后超声报告

 

术后超声图

术后超声下可见封堵器左右盘面牢牢贴靠房间隔,左盘面略小于右盘面,夹合稳定

 

病例小结

 

1.金属PFO封堵器设计分为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对称型可覆盖更多长隧道、合并膨出瘤、大开口直径的复杂型PFO,非对称型封堵器设计主要是为了降低金属盘面在心内体积的占比,降低组织磨损风险、减少金属植入量等。

2.可降解PFO封堵器上市后,临床多选择使用对称封堵器,主要原因是可降解封堵器盘面柔软,不易磨损压迫组织,贴合度更好、覆盖更全的同时也不用担心金属植入物问题。此外也考虑对称型封堵器盘面形态在超声下更易识别,对术者和超声老师的判断更有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本次手术PFO结构较为简单,术者选择非对称的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使用2228型号封堵器(左盘面直径22mm×右盘面直径28mm),手术效果理想,证明非对称的可降解封堵器同样具备良好的性能。此次手术进一步验证了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患者带来长远期安全获益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潘文志教授的病例分享

 

 专家简介 

葛均波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血管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校长,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国际顾问,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荣誉会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被授予“长江学者”、“科技精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专家简介 

潘文志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心研所二党支部书记、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结构周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结构学组秘书,中国心血管医师创新俱乐部(CCI)研发部部长,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2017年),上海卫计委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7年),东方新星奖获得者(2019年),CIT青年研究奖获得者(2020年),上海市青年卫生人才最高奖银蛇奖获得者(2021年),2021年晋升为上海心研所最年轻的主任医师,2023年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TVT)方面临床工作及器械研发,个人完成TAVR手术1500余台,TEER手术200余台,起草TVT中国专家共识8部。授权中国专利26项、国际PCT专利2项,转化23项,在葛均波院士指导下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了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ValveClamp(已上市,在多国应用)、世界首个可穿刺封堵器ReAces(已完成上市前临床试验)。主编了国内首部TVT的专著《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发表SCI论文70余篇,中文论文180余篇,成果被引用1928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自然面上项目等5项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

 

 

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中国智造 引领未来|心泰医疗MemoSorb®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获NMPA批准上市,开启ASD介入治疗降解新时代!

一站式MemoSorb®全降解VSD封堵器及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介入封堵手术6个月随访

MemoSorb® 全降解封堵器挑战镜面右位心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脱垂及长隧道封堵成功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在PDA病例中的应用及1年长期随访结果分享

 

 

 

可降解学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49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