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至简|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CardiPulse®国产首个花瓣状PFA上市后全国首批应用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春教授、文伟明教授团队成功运用德诺电生理CardiPulse®脉冲消融系统为一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了房颤脉冲消融手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花瓣状PFA上市后的全国首批应用。根据术前CT分析,该患者左肺共干,右上肺、下肺距离较大,为实现前庭及两肺间充分消融,特选择CardiPulse®36mm直径的导管,辅以特殊操作技巧,轻松实现共干前庭和两肺间的充分消融。
该六瓣花脉冲电场消融导管的设计极大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房颤脉冲消融领域带来了新突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桂春教授
术后评价:
CardiPulse®的一大特点是不挑肺静脉解剖,根据不同的肺静脉解剖,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注意操作技巧的结合,即可轻松完成各类型肺静脉消融,效果满意,效率惊人。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伟明教授
术后评价:
CardiPulse®的电位在术中看得很清晰。此外脉冲消融因其损伤机制不同,对于导管贴靠的要求比较低,因此操作容易。同时这个产品的导管形态灵活,加上六瓣花的独特设计,贴靠良好,效率更高。
手术概览
患者信息
男性,75岁。阵发性房颤史1年,左房前后径43mm,其他病史:痛风、脑梗。
术前分析








左房前后径约43.9mm,左上肺直径23.8mm,左下肺直径21.7mm,右上肺直径24.8mm,右下肺直径23.1mm,左肺共干,右下肺分支较早。
根据患者情况和术前CT测量,推荐使用CardiPulse®36mm直径的导管。
手
术
过
程
房间隔穿刺后,沿可调弯鞘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左房内,测量基线阻抗后,依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四个肺静脉口部与前庭实施脉冲电场消融。
设置不同的消融指数(PI值),采用“231”消融策略依次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进行消融,口部2个位置,前庭3个位置,左上肺和右上肺前顶部各1个位置,每个位置消融3次,单次2秒,肺静脉轻松隔离。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L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L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LSPV和LIPV之间补充消融


常规肺静脉前庭消融
共干肺静脉前庭消融
左肺完成肺静脉口部消融后,将导管撤至前庭处,打成花瓣状,由上而下分别覆盖前庭位置,实现前庭充分隔离。
R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SPV和RIPV之间补充消融
常规肺静脉前庭消融
两肺间补充消融
右肺常规完成肺静脉口部和前庭消融后,在上肺前庭下压导管,下肺前庭上送导管,实现两肺间充分隔离。
消融后电位验证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