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巅峰论道——华西医院&西奈山医院TEER MDT网络研讨会再创新未来

浏览量:1703

中美巅峰对话,同心协力,侃侃而谈,为TEER技术锦上添花。2024年6月11日,华西医院&西奈山心脏中心TEER MDT网络研讨会如期在线上顺利举行。在本次中西会议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冯沅教授团队演示了一例DMR(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伴有靶区钙化的M-TEER(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手术,术中在3D和超声辅助下,成功置入两枚MitraClip XTR瓣膜夹,术后二尖瓣无反流,平均跨瓣压差小于4mmHg。随后,西奈山心脏中心Samin K. Sharma教授团队分享了两例极具教育意义的M-TEER手术:一例为外科“Alfieri Stitch”修复技术失败后M-TEER手术,另一例为M-TEER手术后MR再次M-TEER的病例,两例手术都强调了仔细评估第一次术后瓣叶完整性、长度、宽度等解剖结构的重要性。举办多次的中西交流学术会为TEER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并为我们建立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携手并肩共创TEER MDT新篇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冯沅教授团队
患者情况

75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既往有持续性心房颤动和高血压病史。超声评估如下:LVEDD 55mm,LVESD 35mm,LA 42mm,LVEF 66%;中度AR (VC=5mm), 轻-中度TR,PASP 25mmHg;重度MR(Carpentier TypeⅡ型),VC=10×6mm;二尖瓣脱垂(A2和A3),连枷宽度为11mm;二尖瓣增厚,P2基底部钙化;二尖瓣面积6.2cm2MV瓣叶长度A2 26mm,P2 10mm(7.5mm无钙化)。

 

术前心电图

术前TTE

图左:轻-中度TR;图右:中度AR

LVOT视图

二尖瓣双切面

X-Plane

3D视图

穿刺高度:4.11cm

 

术前讨论:该患者前叶连枷宽度11mm和P2基底部钙化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若行外科手术,需要解除前叶连枷问题;若行TEER手术,钙化确实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由于MitraClip XTR臂长12mm,对于该患者的钙化和长连枷情况比较合适;若选择NTR夹子,由于连枷较宽,而NTR臂长9mm,挑战就是要确保夹闭了真实瓣叶,而不是脱垂的瓣叶,预防单瓣装置脱离(SLDA)和夹子脱落的风险。

 

手术过程

在成功穿刺房间隔后,先植入第一枚MitraClip XTR夹子,借助超声和三维调整夹子定位,在A2P2区靠近A1P1区位置捞取瓣叶,随后成功夹闭。植入第一枚夹子后3D视图和X-Plane发现在A2A3区存在瓣叶脱垂,团队讨论后决定在该区域靠近第一枚夹子的位置植入第二枚XTR夹子,此时要避免P2区钙化。最终,第二枚夹子也顺利完成捞取瓣叶和夹闭过程。在植入两枚夹子后,双切面和3D视图可见二尖瓣无反流,平均跨瓣压差小于4mmHg。

第一枚夹子植入过程

第一枚夹子定位

捞取瓣叶

夹子关闭

第一枚夹子植入后3D视图

第一枚夹子植入后X-Plane

 

第二枚夹子植入过程

第二枚夹子定位

图左:捞取瓣叶;图右:夹子关闭

 

两枚夹子后双切面

两枚夹子后3D视图

平均跨瓣压差

 

术后讨论

陈茂教授:在本次手术中,我们综合考虑了长期耐久性和安全性,选用两个XTR夹子替代一个更宽的夹子。鉴于P2区基底部钙化,两个夹子的位置也应相对靠近即side by side,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夹子之间发生反流。所以,术中超声实时评估为我们进行了很好的指导,最终帮助我们取得很好的术后效果。

 

Gilbert Tang教授一般来说,A2P2区是钳夹最理想位置,但是临床上约1/3的患者反流来自其他区域,称非中心区MR。对于非中心区钳夹,甚至是瓣叶连枷部位,对钳夹手术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房间隔穿刺点位置(非常关键)、影像学评估(3D-TEE)、器械选择(瓣叶联合部存在较多腱索,选择更长grippers的XTR/XTW容易缠绕和破坏腱索,但是选择NTR/NTW又可能钳夹后瓣叶不充分,需要权衡两者)。

 

 

西奈山心脏中心 Samin k.Sharma 教授团队
患者情况

73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晕和腿部水肿。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后叶撕裂与严重MR;S/P复杂的二尖瓣修复。2023年10月行二尖瓣“Alfieri Stitch”术,三尖瓣修复和左心耳封堵。既往有HFrEF(LVEF 40%)。本次随访TTE发现重度MR s/p。

术前TEE

术前3D

术前X-Plane

手术策略及过程

 

该患者外科术后再次进行外科Redo(再次手术)有较高的风险(STS评分16.8%),考虑采用M-TEER,计划放置MitraClip G4 NT夹子在“Alfieri Stitch”缝合处旁边。在3D辅助下完成瓣膜下位置确认,随后进行瓣叶抓取,bouncing明显,缓慢关闭夹子。最终术后评估两个瓣叶均嵌入良好,3D上可见组织桥,而且瓣反膜返流明显减少至微量,平均跨瓣压差5mmHg。

夹子定位

图左:前叶独立抓取;图中:瓣叶嵌入和bouncing;图右:夹子闭合

夹子评估

术后微量反流,平均跨瓣压差5mmHg

 

 

手术讨论

 

Gilbert Tang教授:针对外科手术后复发MR的患者,确实需要谨慎评估再次手术的风险与效益。Redo手术在技术上的难度不容忽视,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策略显得尤为重要。TEER作为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它能够通过稳定先前的修复,减少或避免瓣膜置换的需求,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尽管小瓣环不一定绝对禁忌TEER手术,但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先前瓣膜手术对二尖瓣解剖结构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二尖瓣压差问题。反流宽度和残余组织在预测术后二尖瓣压差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茂教授:毋庸置疑,该例手术风险较高,对于这类患者,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需要共同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随后,Gilbert Tang教授还分享了一例94岁女性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在MitraClip NT修复术后复发MR,并成功进行再次M-TEER修复的病例。Gilbert Tang教授强调道,选择重做M-TEER术的患者群体非常重要。为了确定最佳适应患者,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关键因素:1)前一次修复失败的机制;2)重做TEER的可行性。而这些都需要对二尖瓣进行详细而精确的评估,推荐使用全面的心超评估,3D重建对于准确识别此刻MR的机制和规划Redo策略至关重要。重点需要评估以下因素:瓣叶完整性、瓣叶长度、宽度,以及可能会诱发术后二尖瓣狭窄的风险因素。

 

会议最后,针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S/FMR)是选择GDMT(指南指导药物治疗)还是TEER介入手术,Samin k.Sharma 教授建议:如初始通过GDMT滴定策略,SMR减轻显著者,可以不必要进行额外的有创介入手术。而对于针对GDMT反应不明显者,则应早期进行TEER治疗。此外,对于GDMT后仍有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尽早进行M-TEER治疗是必要且有效的;患者需要更规范、有效地进行全流程GDMT管理。因此,M-TEER术后仍不能忽视GDMT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作用,同时M-TEER可以增强GDMT的耐受及剂量,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

 

在这个充满交流与碰撞的时代,中西医学的交融无疑为手术技艺的提升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理念、技术手法,广大临床医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深入推动了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这种交流也有助于推动医疗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医疗人才。

 

扫码观看回放

PC版观看链接:(复制使用浏览器打开)

https://m.docbook.com.cn/meetingDetail?meeting_id=66094

 

 专家简介 

陈茂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首届“国之名医”荣誉称号获得者。

 

学术任职:FCSC,FACC,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组委员会县域心血管医师联盟副理事长。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会议、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会议执行主席,London Valves会议、Tokyo Valves会议联合国际主席,ESC、PCR、TCT、CSI等会议的专家会员。

 

研究方向: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相关基础、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Review of Cardiology、Radiolo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8篇。主持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主刀完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TAVR完成例数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开展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介入治疗,完成例数居全国前列。

 

Samin K. Sharma 教授

西奈山心脏中心

Samin K. Sharma 教授以进行最多数量的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而闻名,成功率最高,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根据纽约州卫生部的报告(自 1994 年起),他在纽约州的介入心脏病专家中拥有最高的血管成形术成功率和最低的死亡率 <0.2%,获得了众多享有盛誉的星级称号(显著低于预期死亡率)。在 Sharma教授的领导下,西奈山医院心导管实验室已成为纽约最好和最繁忙的中心之一,为所有简单和复杂心脏病患者提供最先进的心脏介入治疗。除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harma教授擅长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的非手术治疗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Dr.Sharma于 2004 年至 2016 年在纽约州心脏咨询委员会任职,该委员会就纽约各家医院的健康政策和监督、安全性和心脏护理的适当性问题向卫生部和州长提供建议。Sharma 教授因其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州长卓越奖(2006 年)。

 

Sharma 教授还热衷于教学和培训研究员,因此在 2000 年他被授予 SimonDack 心脏病学部最佳教师和 2009 年心脏病学研究员感谢奖。Sharma 教授每个月前往印度都向印度心脏病专家教授血管成形术的艺术。

 

在Sharma教授的领导下,复杂冠状动脉和血管病例现场研讨会 ( www.cccsymposium.org ) 于 1998 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 800 名代表参加。现场课程的主要重点是安全执行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方面。2009 年 7 月,Sharma 教授推出了每月一次的网络直播系列 ( www.ccclivecases.org ),这是全球介入心脏病学的革命性教学工具。这个直播节目的重点是帮助观众了解介入疾病管理的复杂性。每个网络广播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超过 5000 次的页面浏览量。

 

Sharma教授经常出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电视台、报纸和杂志上,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例如:今日秀、CBS新闻、NBC新闻、福克斯新闻、PIX11、纽约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杂志、路透社、商业周刊、今日心脏病学、海外印度、今日印度、巴伦周刊、福布斯、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克雷恩的纽约商业、纽约每日新闻、新闻日报和纽约邮报。

 

Sharma教授获得了众多医学协会和社区颁发的卓越奖项,仅举几项最近的奖项:AAPI-QLI 颁发的 2014 年医师科学家奖、2011 年埃利斯岛荣誉勋章、2011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科学成就奖& 2011 年美国印第安裔医师协会 (AAPI)医学奖,2010 年美国印第安人协会 (AIA) 卓越医学奖,2010年荣获AAPI学术卓越三州论坛,2005-2008 年和 2011- 2021 年最佳医生、2008-2021 年超级医生、2007 年西奈山医院雅可比奖章、2007 年西奈山医院年度医师。

 

Sharma教授从 S.M.S. 获得医学学位。1978 年,他在印度斋浦尔医学院获得八枚金牌和五项荣誉,在他的医学院和州立大学中排名第一。1983年,他在纽约比克曼市中心医院 (NY Infirmary-Beekman Downtown Hospital) 接受内科住院医师培训 (1983-1986),在埃尔姆赫斯特医院 (Elmhurst Hospital) 进行心脏病学培训 (1986-1988),并在西奈山医院 (Mount Sinai Hospital) 接受介入培训 (1988) -1990)。随后,他于 1990 年被任命为西奈山医院的主治医师,目前担任介入心脏病学主任(自 1996 年起)、临床心脏病学主任(自 2011 年起)、国际临床联盟院长(自 2011 年起)、西奈心脏网络主席(自 2011 年起),是Anandi Lal Sharma 心脏病学医学教授。他撰写了350多篇文章,420篇摘要,以及三本书。

 

Sharma 教授在他的家乡印度斋浦尔建立了一家最先进的心脏医院(Eternal Heart Care Center,EHCC),为各种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包括弱势群体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患者。

 

冯沅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医师,博导,华⻄医院⼼内科先⼼病亚专业组⻓,中华医学会⼼⾎管病分会结构性⼼脏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构性⼼脏病学组委员,四川省⼼脏瓣膜联盟副主任委员,亚洲⼼脏瓣膜病学会中国分会⼼脏瓣膜病介⼊治疗技术学术委员会常委。曾任中华医学会⼉科学⼼⾎管学组新⽣⼉⼼脏协作组副组⻓及中华医学会⼼⾎管病分会第 10 届委员会肺⾎管病学组委员。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平突出,擅⻓结构性⼼脏病(先⼼病、瓣膜病、肺⾎管病、肺动脉⾼压)介⼊诊疗。领先开展多项新技术和挑战、危重症介⼊手术,⾼质量完成/指导完成从新⽣⼉到超⾼龄患者的各种先⼼病、肺⾎管介⼊⼿术 8000 台,以及瓣膜病介⼊2000 多台。已发表 SCI ⽂章 50 多篇(IF300+),受邀在国内、国外数⼗家著名⼼脏中⼼指导开展结构性⼼脏病介⼊⼿术。获得 2019 年四川省科技进步⼀等奖,2017 年获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科技⼀等奖

 

Gilbert Tang 教授

西奈山心脏中心

医学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多伦多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于多伦多大学完成住院医师实习。现任美国西奈山医院系统结构外科主任和伊坎医学院心血管外科教授、JACC:Case Reports期刊主编,加拿大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C)、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首位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累计完成4,000多例经TAV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MitraClip)、经导管三尖瓣修复(TriClip)和经导管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

 

曾开创性提出cusp-overlap理念(优化自膨瓣TAVR植入)及commissural alignment理念(TAVR术中瓣膜精准定位)。作为定期受邀出席国内和国际会议的教师和客座讲师,主导了多项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多中心研究项目(EXPLANT-TAVR、EXPLANTORREDO-TAVR、CUTTING-EDGE登记研究、全球3D ICE联盟等),并担任TRILUMINATE TriClip关键试验、APOLLO Intrepid TMVR关键试验等多项临床试验的国家委员。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结果已发表在多家顶级医学期刊上,并于多场国际会议上进行展示。曾指导培训世界各地多家医学中心的医生及心脏团队开展经导管瓣膜手术

 

魏薪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四川省心脏瓣膜联盟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创新发展分会顾问。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及国家老年中心项目共2项,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14篇(B级SCI 7篇,最高SCI影响因子35.85)。参与出版专著9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夏科技奖三等奖等。长期从事各种疾病的超声心动过图诊断、教学及科研,在瓣膜疾病及介入超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梁玉佳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任四川省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超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互联网医疗专业委员委员。长期从事各种疾病的超声心动过图诊断、教学及科研,在心力衰竭、瓣膜疾病及介入超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赵振刚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秘书。亚专业方向为先天性和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作为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Rev Cardiol, Eur Heart J等高水平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