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飞教授丨指南更新:ACC房颤指南LAAC部分更新解析

浏览量:2050

 

近年来,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C)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已被更广泛地接受和推荐。伴随着新版美国心脏协会(ACC)房颤指南关于LAAC部分的更新,将可能改变现有的临床治疗模式,为全球数百万房颤患者带来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近期,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在2024北京瓣膜会上带来“指南更新:2023ACC房颤指南LAAC部分更新解析”授课内容,并强调这一变革预示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正朝着更加综合、高效的方向前进,将为广大患者带来切实的益处,未来期待中国的房颤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手术能得到持续推广,引领和带动全球疗法进步。

 

美国LAAC相关指南共识变迁

 

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美国心律学会(HRS)四大学会联合发布,首次纳入LAAC治疗推荐;2023年,四大学会又进行了指南更新推荐。

 

ACC指南房颤综合管理重点更新

 

新的房颤分期方式如何描述?

2014/2019ACC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分期;2020ESC对于房颤分期基本等同于2014/2019ACC;2023ACC将房颤分为存在房颤风险、房颤前期、房颤、永久性房颤四期,将房颤视为一种疾病的连续体,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各种策略,包括预防、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纠正、筛查和治疗。

1期:存在可改善和不可改善房颤风险因素,有发生房颤的风险;

2期:房颤前期,存在心脏结构或心电方面易患房颤的证据;

3A期:阵发性房颤,间歇发生房颤,7天内能终止;

3B期: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干预才能终止;

3C期: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12个月;

3D期:房颤消融成功,消融或外科干预后无房颤;

4期:永久性房颤。

 

指南更新重点——房颤综合管理4As-SOS原则

4As-SOS是指房颤患者连续、协同、全方位的管理。

4AsAccess to All Aspects of Care for All):给予房颤患者全方位的关怀与保护;

SStroke risk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卒中风险因素评估与诊疗;

OOptimizing all modifiable risk factors):优化所有可管控的风险因素;

SSymptom management usingrate-and rhythm-control strategies):采用心律控制或节律控制进行症状管理。

与“CC to ABC”房颤诊疗管理方案的联系与区别:更强调早期的风险因素管理,卒中预防放在了房颤综合管理的首位。

 

指南更新重点——卒中风险评估因素补充

CHA2DS2-VASc评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首选评分。然而,尽管广泛使用,CHA2DS2-VASc在特定人群(如肾病患者)中表现不佳,这促使了其他评分的创建。新评分适度提高了风险辨别(c指数),但其校准和风险再分类性能尚未得到严格评估。

 

CHA2DS2-VASc评分中未包括的卒中风险因素有:房颤负荷重/持续时间长、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超重(BMI≥30kg/m2)、肥厚性心肌病、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45 mL/h、蛋白尿(>150mg/24h)、左房容积增大(≥73 mL)或内径增大(≥4.7cm)。

 

指南更新重点——卒中风险评估及围术期的抗凝治疗描述 

 

LAAC部分循证重点更新

 

指南更新重点——LAAC推荐等级提升及意义

指南更新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于LAAC级别的提高。2019版ACC指南建议:对于有长期抗凝禁忌的高卒中风险房颤患者,可考虑经皮LAAC手术(Ⅱb)。2023版ACC指南更新为:对于中高危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2)且由于非可逆原因长期口服抗凝禁忌患者,即推荐左心耳封堵(Ⅱa);而对于卒中风险中高危且口服抗凝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基于患者偏好并充分了解风险,给予推荐LAAC治疗(Ⅱb)。

 

中美2023指南共识对于抗凝禁忌描述对比

 

指南更新重点——LAAC部分原文拆解

基于2022年11月之前的RCT研究数据的支撑,美国2023ACC指南对LAAC手术进行更新升级,但缺点是WATCHMAN FLX带来更多高质量研究未被纳入指南。

 

核心文献拆解——PROTECT AF(JAMA 2014)

该研究是LAAC规范化、标准化的先驱者,同时为LAAC术后用药提供借鉴与基础。研究对象为非瓣膜性房颤可以耐受抗凝的患者(n=707),证明WATCHMAN左心耳封堵在预防卒中、系统性栓塞与华法林治疗相比具有非劣效性,在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中具有优效性。

 

核心文献拆解——PREVAIL(JACC 2014)

该研究与PROTECT AF一起,推动WATCHMAN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获得了FDA认证的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对象为非瓣膜性房颤可以耐受抗凝患者(n=407),18个月随访数据显示LAAC在围术期外预防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与华法林治疗相比具有非劣效性,虽然囊括了50%新术者(超过FDA要求),仍然能维持较低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核心文献拆解——PROTECT AF & PREVAIL研究 5Y META(JACC 2017)

该研究证明了WATCHMAN左心耳封堵能够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效果与口服华法林类似。研究对象为非瓣膜性房颤可以耐受抗凝患者(n=407),发现由于LAAC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大出血尤其是出血性卒中,因此与华法林相比LAAC导致的致残、致死性卒中更低。而且,两组患者在主要有效终点上发生风险相似,WATCHMAN组患者在出血性卒中、心血管或不明原因死亡、全因死亡和围术期外出血事件表现更优。

 

核心文献拆解——PRAGUE-17(JACC 2020)

该研究纵向对标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这一金标准。研究对象为高危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402),发现LAAC在预防与房颤相关的心血管、神经和出血事件方面不劣于DOACs,且LAAC还可以显著降低非手术相关的临床出血事件。

 

核心文献拆解——ASAP(JACC 2013)

该研究长时间随访显示,WATCHMAN左心耳封堵对抗凝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安全有效。研究对象为华法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150)。在该研究中,WATCHMAN术后用药为6个月氯吡格雷+噻氯吡啶,阿司匹林终身;此外,该研究还给出了患者抗凝禁忌的原因,包括出血史/出血倾向、血液病、衰老/跌倒风险等因素。

 

核心文献拆解——EWOLUTION(Heart Rhythm 2017)

该研究2年随访发现高危人群中WATCHMAN左心耳封堵后事件发生率非常低,即使这些患者因为抗凝禁忌术后用药多为双抗甚至是单抗。研究对象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1025),术后用药近70%的患者使用双抗或单抗,而后近60%的患者使用单抗,一年随访DRT发生率3.7%;2年随访时,超过90%的患者停用抗凝药,DRT发生率4.1%,与用药方案无关;患者中73%存在口服抗凝药禁忌。

 

从指南变更展望LAAC疗法发展

 

SURPASS-FLX真实世界最大样本量(N=66894)研究

SURPASS-FLX研究旨在评估美国国家心血管注册数据库中所有接受WATCHMAN-FLX植入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NCDR-LAAO登记并接受WATCHMAN-FLX治疗的所有患者,并跟踪收集患者植入后至少两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事件,不设排除标准。

 

该研究在CRT2022期间公布其45天随访结果,结果与PINNACLE FLX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充分证实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在真实世界中拥有超高的临床效用。在CRT2023期间,研究1年随访结果显示:在患者危险程度更高的真实世界背景下,WATCHMAN FLX左心耳封堵器的院内临床事件发生率和45天内临床事件发生率极低;1年随访时96%患者残余分流<3mm,84%无任何残余分流;全因死亡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保持较低水平,提示该器械可提供长期有效保护。

 

NCDR研究四年随访体现WATCHMAN对高龄高危患者的良好保护性

在CRT2023期间,美国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中心(NCDR)WATCHMAN研究四年长期随访结果正式公布,该研究共纳入34975名患者,患者基线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四年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所有卒中累计发生率为1.92/百患者年,缺血性卒中累计发生率为1.4/百患者年,植入WATCHMAN后长期卒中发生率较低,这为WATCHMAN对高龄高危患者的良好保护性提供了充分证据。

 

基于广大临床需求,美国医疗保险与医助服务中心(CMS)为房颤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单独创建了新的条目MS-DRG 317,新条目涵盖所有左心耳手术操作编码(9种)以及心脏消融(27种)相关编码,该项拟议将于2025年正式执行!

 

 

总结

 

 

房颤消融联合LAAC一站式即将正式纳入美国医保,有效解决了临床收费问题,进一步助力左心耳封堵市场疗法的术式升级。而我国的一站式手术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的医疗专家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已经在左心耳封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球医疗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这种一站式手术的普及和推广,不仅提升了治疗效率,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文中图片均来自授课幻灯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专家简介

 

17.png
姜小飞  教授
珠江市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珠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珠海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主任珠海市心脏疾病专病诊疗中心主任 珠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危重症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委员会党小组长兼副主任委员 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小儿心血管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委员 广东省医疗安全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高血压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德国布伦瑞克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波鸿鲁尔大学附属bergmannsheil医院访问学者。

 

∞扫码关注专家主页∞

精品课程观看

最新资讯速递

 

 

- End -

往期推荐: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结构心脏病团队发表多篇瓣膜病相关SCI文章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封堵膜周部长隧道室缺及术后随访

刘宇扬教授:PCI抗血小板治疗的“破”与“立”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扫码关注
医谱app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