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精覃思,行稳致远丨2024心律失常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第十六期顺利召开

浏览量:571

815日,2024心律失常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第十六期圆满召开标志着我国心律失常管理和治疗又迈出新的步伐。会议聚焦于当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国专家建议的解读和房颤急诊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医生的药物知识和临床应用技能,推动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规范化管理进程与会专家深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同时详细解读了房颤急诊处理的新策略和实践经验。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之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心血管医师队伍诊疗技术和相关医疗能力的提升

 

开场致辞
鼎力合作,扬帆共航

 

本期线上会议特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智泉教授担任大会主持,浙江省中医院邱原刚教授进行开场致辞。

 

邱原刚教授表示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然而,当前的有效药物选择仍然较为有限如何根据患者发病特点,分析具体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对我们一线工作者是一个考验。因此,今天的会议将聚焦于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发作时的处理策略。希望通过此次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心律失常的认识和临床实践水平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推动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交流,积极贡献智慧,共同推进心律失常的规范化管理。

 

开幕致辞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帅欣欣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绍阳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授课。

 

专家授课
高屋建瓴,条分缕析
帅欣欣教授:《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帅欣欣教授提到,心律失常多发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但也见于心脏结构无异常者。其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轻则起始隐匿,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重则骤然起病,引起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轻者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处理,而重者则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口服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领域广泛应用,安全性和疗效确切。艾司洛尔作为超短效作用的静脉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方便调控的特点,是心律失常急性期治疗的重要药物。该药物在应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状况调整维持剂量的大小,把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规范合理用药。

 

专家授课
精辟讲解,深入详尽
张绍阳教授:立足2023 AHA院内急性发作房颤声明详解房颤急诊处理

 

张绍阳教授指出,AHA《急性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科学声明在急性房颤的病因、急性期治疗及长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值得高度关注。声明中放弃了“继发性房颤”这一术语,引用“急性房颤”这一新术语,并提出急性房颤病理基础与触发因素的概念模型。同时,明确了急性房颤治疗的“3A”急性管理策略与“2A+2M”长期管理原则。

“3A”急性管理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触发因素的识别和治疗、心室率及节律控制的选择和实施、平衡出血风险的抗凝治疗。在急性治疗中,心室率控制是关键治疗措施,指南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室率控制的一线用药。

急性房颤的全面管理涉及基础情况和触发因素。在急诊、重症、合并甲亢、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非心脏手术、心脏手术以及围手术期等特定环境下,首选艾司洛尔用于控制心室率。由于急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风险较高,需要重视心律监测以及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的改变,践行“2A+2M”长期管理原则。

 

学术讨论
切磋琢磨,慎思笃行

十堰市太和医院陈伟教授脓毒症作为重症医学中的常见综合征,由感染引起,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高达40%至60%。房颤在脓毒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与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艾司洛尔作为短效的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快速起效和半衰期短的特点,通过降低心率来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血流动力学。但需注意在液体复苏充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以避免心肌缺氧和其他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防止低血压等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联合应用胺碘酮以及抗凝治疗,以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总之,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症相关房颤的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临床价值,但其使用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精确调整。

 

义乌市中心医院季明霞教授:两位专家的讲解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心动过速在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患者中非常常见。感染性休克时,由于儿茶酚胺水平较高,压力反射反应通常会受损,从而导致出现肾上腺素能亢进状态,进一步增加了器官损害和病死率。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种短半衰期且起效迅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性过度兴奋,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代谢和血液供应,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危重病人,短效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特点能够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减少潜在副作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韬教授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尤其在室速、室颤及心脏电风暴中效果显著β受体阻滞剂静脉给药具有短效、快速起效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节律控制对房颤患者至关重要对于急性房颤患者,临床上通常建议优先控制心室率,并根据患者状态进行观察,以避免盲目恢复窦性心律带来的风险。总结而言,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针对房颤治疗的管理策略也在不断进步,随着国内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推动了房颤治疗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在未来为医护人员提供有力指导。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马丽教授:在治疗心律失常时,经常涉及多学科会诊,在会诊过程中,医生需首先排除生理性或药物性因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在呼吸科或神经内科,患者心律失常可能是由感染、发热或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此时通过抗感染或降温治疗即可缓解症状。在外科术后或脑外伤患者中,心律失常可能是手术应激反应所致,此时使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为有效。此外,在房颤的处理上,医生应注意判断患者的病史,并酌情使用抗凝药物或心室率控制药物。总结而言,心律失常的个体化处理在多学科会诊中至关重要,医生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邵蕾教授:在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医生们常常面临多种复杂情况。2023年AHA发布的《急性住院期间发生心房颤动》科学声明,为管理急性房颤患者提供了详细的诊疗流程和重要建议,帮助解决了以往在急性房颤诊断和处理中的困惑。同时在多学科会诊中,为急性房颤的处理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降低了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在药物选择方面,静脉β受体阻滞剂因其快速起效和灵活的剂量调整,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交感电风暴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显著。总体而言,β受体阻滞剂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转归。

 

宁波市第二医院王婳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分享了关于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与实践经验加深了医生对心律失常急性处理的理解。静脉β受体阻滞剂因其超短效和快速代谢的特性,需要快速干预的情况下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心脏搭桥和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急性房颤发生率较高,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同样关键。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临床医生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认识,也明确了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重要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会议总结
创新突破,灵活应对

会议最后,邱原刚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涵盖了心律失常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宝贵的临床经验。两位专家分别深入解读了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建议以及院内急性发作房颤的处理策略,充分展现了心率控制与抗凝治疗在临床中的关键性。其后,六位专家倾囊相授,分享了他们在脓毒症合并房颤、危重患者心动过速及急性房颤病因与治疗中的独到见解。会议整体内容不仅深化了与会专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见解而且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为临床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深远意义。

 

结语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规范化应用始终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和疗效也在逐步提升。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保持对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关注,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本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整体认识,开拓了新视角。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强,心律失常的管理和治疗将更加精确化、个体化,患者的预后也将随之改善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必将推动国民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