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4丨四部指南齐发,更新要点一文速览(附下载链接)

2024年8月30日至9月2日,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 2024)在英国伦敦现场及全球线上同步举行。大会期间2024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及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四部齐发。医谱学术特整理部分重要内容,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要点
该指南强调,对于疑似ANOCA/INOCA且对推荐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持续的患者,应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功能检测,以明确潜在的病理类型,并指导后续的药物治疗。
此外,指南还强烈支持一项新的建议,即使用风险因素加权的临床可能性模型来评估患者在检测前发生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通过这一新的预测模型,发现大约一半的胸痛患者发生大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低(≤5%),因此建议推迟进一步检测。而在2019年ESC模型中,仅有19%的患者被评估为可能性极低。该预测模型已在西方国家(包括欧盟北部、英国和美国)开发并验证,然而,因地区、种族、文化差异以及医疗系统的不同,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同时,指南中提到对于存在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症状的个体,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在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非常有效。同时,在根据冠状动脉解剖结构估计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面,CCTA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一重要建议是,在选择血运重建方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手术因素、患者偏好以及预期结果。对于患有广泛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外科手术通常优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扫描二维码查看指南全文

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要点
新版指南强调了基于AF-CARE路径[(C)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A)避免卒中和血栓栓塞;(R)心率和节律控制以缓解症状;(E)评估和动态再评估]进行房颤优化护理的重要性,以确保每一例房颤患者均能从最新科学进展中获益,并同时强调了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团队之间共享治疗决策的重要性,以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AF的诊断
2.合并症和风险因素管理的推荐
3.评估和管理 AF 血栓栓塞风险的建议
4.AF 口服抗凝治疗的建议
5.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的建议
(1)对于服用口服抗凝剂并出现缺血性中风或血栓栓塞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全面的诊断检查,以防止复发,包括评估非心脏栓塞原因、血管危险因素、剂量和依从性。(Ⅱa,B)
(2)不建议AF患者在抗凝治疗中加入抗血小板治疗,以防止栓塞性卒中复发。(Ⅲ,B)
(3)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不建议AF患者从一种 DOAC转为另一种,或从DOAC转向 VKA,以防止栓塞性卒中复发。(Ⅲ,B)
6.手术左心耳封堵术的建议
7.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接受经皮介入治疗患者的推荐
8.对 AF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建议
(1)无论是否有其他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所有患有AF/AL和心内修复、紫绀、Fontan姑息治疗或右心室系统性疾病的成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应考虑口服抗凝剂,以预防缺血性卒中和血栓栓塞。(Ⅱa,C)
9.AF筛查的建议

扫描二维码查看指南全文

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要点
1.指南更名
指南的标题已由“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改为“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管理指南”。现有证据显示,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性关系,而非简单的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二元划分。最新证据也进一步表明,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且血压虽未达到传统高血压标准但有所升高的人群中,使用降压药物有助于改善心血管预后。
2.新增“血压升高”类别
指南继续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是新增了“血压升高”这一类别,其中血压升高被定义为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在120~139/70~89mmHg范围内。
虽然在此血压范围内降低血压的效果已通过RCT的Meta分析得到了验证,但总体而言,血压升高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不足以要求所有此类患者都进行降压治疗。因此,建议对该范围内的部分患者,特别是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者,应考虑启动药物治疗。
对于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70mmHg的患者,这一血压范围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者相对较少,且缺乏使用降压药的证据。指南中将该血压范围定义为“血压未升高”(non-elevated BP)。

3.用药时机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无论其心血管风险水平如何,都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血压升高(120~139/70~89mmHg)的患者,需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以决定是否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对于收缩压在130~139mmHg且具有高心血管风险(如确诊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患者;
2.对于收缩压在130~139mmHg且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患者;
3.对于收缩压在130~139mmHg且10年心血管风险为5%~10%并存在额外风险因素的患者,在进行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若血压未达标,则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首选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AR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及噻嗪类利尿剂。
4.血压控制目标
2024年指南中另一项重大变化是建议将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成年人的收缩压控制在120~129mmHg。这一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
1.患者耐受性: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达到该血压目标的治疗;
2.特殊人群:对于有症状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年龄≥85岁、或中重度虚弱及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建议考虑设定更宽松的血压目标;
3.诊室外血压测量:应重视诊室外的血压测量,以确保收缩压目标值在120~129mmHg范围内。对于那些不耐受或更倾向于宽松血压目标的患者,建议将目标血压设定为尽可能合理的低值。
5.评估需考虑心血管疾病绝对风险
对于低/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10年风险<10%)的患者,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这不仅有助于降压,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若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130/80mmHg,则建议启动药物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高血压引起的器官损害通常表明长期或严重高血压存在,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相关。

扫描二维码查看指南全文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要点












扫描二维码查看指南全文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