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入路,收放无界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马量主任、李伟栋主任团队圆满完成两例ScienCrown TAVR手术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马量主任团队李伟栋教授、滕鹏教授成功应用国产创新器械ScienCrown主动脉瓣膜系统,通过经心尖和经股两种不同入路,连续成功开展两例解剖结构复杂的TAVR手术。首例患者主动脉根部重度钙化,升主动脉瓷化,团队采用经心尖入路,选择短支架自膨瓣顺利攻克常规外周入路可能造成血管壁严重损伤这一临床难题;第二例患者为TYPE 0型二叶瓣,左冠瓣钙化延伸至窦底,常规长瓣展开易受限,而ScienCrown凭借其100%全释放全回收及自膨短瓣设计,经股入路实现精准定位、稳定植入。

患者为70岁女性,主动脉瓣退变伴多发钙化,根部重度钙化,升主动脉瓷化,不宜常规经股入路;左冠开口低,瓣叶冗长,左冠冠脉风险高。右冠开口高,冠脉风险尚可。术中术者经心尖入路成功建立工作路径,输送瓣膜过弓跨瓣并进行初始定位后,术者于瓣下5mm释放TA25 ScienCrown瓣膜,100%全展开后造影示瓣膜位置过深,遂术者全回收瓣膜重新定位后二次释放,即刻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无张力脱钩并给予球囊后扩张后造影示轻度瓣周漏,冠脉无遮挡。


第一次全展开位造影评估

瓣膜完全回收

第二次展开至工作位

瓣膜无张力脱钩

20mm球囊后扩

术后造影

术前超声

术后即刻超声
CASE 2
患者为高龄男性,心衰肾衰,主动脉瓣为TYPE 0型二叶瓣,瓣叶增厚,瓣叶游离缘中度钙化,左冠瓣钙化延伸至窦底可见,预估瓣膜展开受限;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可,冠脉风险不高;外周入路条件可。术中术者经右侧股动脉入路成功建立工作路径,20mm球囊预扩张,输送瓣膜过弓跨瓣并进行初始定位,于理想工作位完全释放TF23 ScienCrown瓣膜,即刻造影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遂无张力脱钩;术后超声示瓣膜形态可,无明显瓣周漏。


20mm球囊预扩

瓣架初始定位

释放至全展开

工作位造影评估

瓣膜无张力脱钩

术后造影

术前超声

术后超声
祝贺团队完成ScienCrown瓣膜上市后全国首批临床应用!那么,能否请您结合病例,谈谈为什么选择该款瓣膜开展TAVR?在使用ScienCrown自膨胀短瓣进行TAVR手术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心得体会及经验分享?
李伟栋教授:在我们近期处理的病例中,其中一例70岁的患者,其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存在广泛瓷化现象,主动脉僵硬且脆性高,弹性差。这种情况下,若采用常规外周入路的瓣膜,可能对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且长支架瓣膜释放后也可能损伤升主动脉。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权衡,我们最终决定采用经心尖入路的短支架自膨瓣ScienCrown:一方面,它短支架的设计对升主动脉的损伤相对较小,同时对冠脉开口也能提供更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自膨瓣释放力量较球扩瓣小,能够有效避免对瓣环和主动脉根部的过度损伤,且环上瓣设计对重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更优;此外,该瓣膜完全可回收,可反复调试,确保精准定位,降低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此患者存在偏心性钙化及主动脉根部结构偏小等复杂情况。最终,我们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心尖入路的短支架自膨瓣植入术。
另一例患者左冠瓣钙化延伸至窦底,常规自膨瓣展开易受限,甚至出现扩张不良、定位不准等风险较高。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并考虑到定位问题,决定选用可以完全释放并能完全回收的ScienCrown瓣膜来完成手术,复查显示瓣膜位置形态良好,手术实施顺利。
总的来说,这款短支架自膨瓣结合了长支架自膨瓣和短支架球扩瓣的优点,既对冠脉入路和升主动脉的损伤小,又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尤其适合本例患者这样的重度狭窄病例;而且它的操作灵活,入路选择多样,既可经股也可经心尖,能够适应不同患者解剖特征和病情;同时,该瓣膜也是目前唯一双入路适配、完全可回收的瓣膜,定位会更加精准,尤其对于那些经验不足或者初步上手的术者来说,这种瓣膜的学习曲线较短,操作压力较小,更便于初学者进行学习和掌握,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开展TAVR手术时,选择合适的入路至关重要。此次贵中心连续开展了两例ScienCrownTAVR手术,分别通过经股、经心尖不同入路完成,在您看来,不同类型入路选择(经股动脉与经心尖入路)对于TAVR手术策略、临床操作及患者预后又有哪些影响?ScienCrown瓣膜系统的双入路选择又具有哪些临床应用优势?
李伟栋教授:经心尖入路和经股入路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经心尖入路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操作距离短,反馈直接,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它使得手术过程更加便捷,定位更为精准,也更容易释放,特别适合那些外周血管条件不佳、横位心或者升主动脉扩张等特殊病例的患者。然而,这种入路方式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它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外科基础。而经外周入路则相对来讲可以做到纯介入,微创性更高,它通过血管进行操作,可以实现经皮穿刺,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心功能较差或者病情更为危重的患者来说,这种入路方式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目前,市面上很少有瓣膜能够同时提供这两种入路选择。而这款瓣膜作为唯一一款具有双入路功能的自膨短瓣,结合了球扩瓣和自膨瓣的优点和特色,能够根据患者的特殊病情和解剖特征,为外科医生提供最优化的TAVR治疗方案,这无疑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TAVR领域也在不断进步,能否请您结合科室内TAVR领域发展现状,简要谈谈贵中心是如何建设高水平多学科团队的呢?ScienCrown瓣膜这类新器械、新技术的引入对于提升TAVR技术水平有哪些影响?对我国TAVR领域发展有哪些助力?
李伟栋教授:本中心作为以外科为特色的介入中心,自2016年正式进入瓣膜介入领域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展的TAVR手术量已经超过600例,同时我们也广泛开展了二尖瓣、三尖瓣以及肺动脉瓣介入等多种手术。作为以外科见长的中心,我们具备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心外科医生对心脏解剖结构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为我们学习和开展TAVR手术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其次,我们通过学科建设和亚专科带头人的推广,积极推动技术在科室内的普及和应用。我们鼓励医疗组长和年轻医生积极参与到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互相学习和培训,提升整个团队的技术水平。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和研发工作,与国内外的器械公司紧密合作。通过参与这些临床试验,我们不仅能够为病人带来最新的治疗方案和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推动了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创新。这些试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促进了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我们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和理念,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马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李伟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滕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