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治疗14.4mm长隧道PFO病例分享

浏览量:505

患者信息

患者:男,66岁。

主诉:头晕、双下肢无力,胸闷。

右心声学造影:静息状态下右房室顺序显影,左房室内未见明显微气泡显影。患者行有效Valsalva动作后,3个心动周期左房室内可见大量微气泡回声(>30个/帧),考虑卵圆孔未闭(RLS III级,大量)。

 

经食道超声所见:卵圆孔未闭隧道长约14.4mm,左房开口约1.55mm,右房开口约2.7mm。

临床策略

术前选伞考量:本例为长隧道PFO,RLS III级大量分流,拟选择对称型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BDPFO-I 2828封堵器,搭配14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

术前策略:本次为经股路径植入,采用DSA结合经食道超声引导可降解PFO封堵器释放过程。

 

术中操作

 

 

导丝过隔

 

 

 

送入输送系统

 

沿导丝送入输送鞘,出现双轨征

 

左盘展开

 

 

DSA下观察:左盘的1个mark点和腰部的mark点缓慢推出输送鞘,牵拉成型线辅助左盘成型,左盘的mark点靠近腰部的mark点。

 

超声下观察:牵拉成型线辅助左盘成型,左盘由球形变为扁平盘状。

DSA下观察

超声下观察

 

左盘贴壁

 

 

后撤钢缆和鞘管使封堵器左盘贴靠于房间隔上

 

 

右盘展开

 

 

 

 

固定钢缆,后撤鞘管使右盘展开

轻推钢缆辅助右盘成型,右盘1个mark点靠近其余3个mark点

 

超声下观察:可见左右盘骑跨于房间隔两侧

 

锁定前牵拉试验

 

 

DSA下观察

轻轻牵拉成型线,仅见右盘mark点随着牵拉发生位移

 

 

成型锁定

 

前顶钢缆,固定鞘管

牵拉成型线进行锁定,DSA下可见4个mark点聚拢

 

 

锁定后超声评估

 

封堵器形态良好,位置正确

 

 

锁定后牵拉试验

 

轻轻推拉钢缆,DSA下可见4个mark点相对位置不变,判定锁定成功

 

 

 

释放封堵器

 

前抵鞘管,增加摩擦力,逆时针旋转钢缆成功释放封堵器

 

 

 

释放后评估

 

超声下确认封堵器位置正确

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

DSA下可见4个mark点聚拢,封堵手术成功

 

术后随访(术后第1天)

超声描述

1、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升主动脉内径正常。肺动脉内径正常。

2、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逆向运动。左室壁厚度及心肌回声正常,室壁整体运动协调,搏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未见明显异常。

3、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正常,回声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附着。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4、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处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1、封堵器位置正常,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

2、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

 

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

超声描述:

1、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升主动脉内径正常。肺动脉内径正常。

2、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逆向运动。左室壁厚度及心肌回声正常,室壁整体运动协调,搏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未见明显异常。

3、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正常,回声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附着。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4、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处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1、封堵器位置正常,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

2、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

 

术后随访(术后6个月)

超声描述

1、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升主动脉内径正常。肺动脉内径正常。

2、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逆向运动。左室壁厚度正常,室壁整体运动协调,搏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未见明显异常。

3、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正常,回声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回声附着。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4、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处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信号。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微量反流信号、三尖瓣口可见微量反流信号;余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1、封堵器位置正常,心房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

2、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

 

术后随访(术后1年)

超声描述

1、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正常

2、于左侧肘静脉注射激荡生理盐水,静息状态下右房室顺序显影后左心内未见明显微气泡显影;行有效Valsalva动作(胸腔压力达到50mmHg)后,左心内亦始终未见微气泡显影

 

超声诊断: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1、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位置正常。

2、静息状态下及有效Valsalva动作后,心房水平未见右向左分流。

 

术后一年可见封堵器轮廓模糊,完成降解过程。

房间隔重塑完整,未见分流。

 

 

 

病例小结

 

本例为隧道长约14.4mm,左房开口约1.55mm,右房开口约2.7mm的长隧道PFO患者。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封堵器牢固夹持房间隔,形态良好,未见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中,封堵器位置稳定、形态良好,心房水平仍未检出明显残余分流信号。术后1年,房间隔重塑完整,封堵器在组织内基本完成降解,进一步行右心声学造影示,静息状态及有效Valsalva动作后,心房水平均未见右向左分流

 

该可降解PFO封堵器采用双盘内扣设计,支撑力充足,可有效夹合原发隔与继发隔,形成有效封堵,其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柔韧度高,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够贴合复杂的PFO隧道解剖结构,为组织重建提供稳定支撑。腰部阻流膜进一步填充隧道,降低残余分流风险,此外,专利锁边与成型锁定结构则确保植入后不受隔瓣运动影响,增强整体稳定性。术后随访亦未见封堵器移位或脱落。

 

本例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房间隔重塑完整,未见残余分流,表现出良好的长期效果。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可降解PFO封堵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特别是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为其在PFO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循证支持。随着长期随访数据的不断积累,未来将更深入地评估封堵器的长期效果,并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依据,进一步巩固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中的临床优势,推动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感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陈伟斌主任团队的病例分享

 

 

-End-

 

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应用于漏斗型PDA一例

积厚成势 走实向深|《可降解学苑》专栏2025年上半年精彩荟萃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大型膜部瘤多出口型室缺病例分享

福建首例: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局麻治疗青年PFO伴5年头痛史病例分享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