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发布2025年减重管理专家共识:强调GLP-1药物为心血管健康带来突破性进展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近日发布了《2025年医学减重管理优化心血管健康专家共识声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了使用新一代肥胖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科学依据。
共识指出,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0亿成年人,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显著增加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过去三十年间,全球成年人肥胖率翻了一倍,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更是增长了四倍。在美国,40.3%的成年人患有肥胖(BMI≥30 kg/m²),9.4%患有严重肥胖(BMI≥40 kg/m²)。

肥胖阈值分类(分欧美人群与亚洲人群标准)
严重肥胖与显著的预期寿命缩短密切相关,男性减少9.1年,女性减少7.7年,这使得有效治疗变得至关重要。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密切相关。

肥胖的原因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的关系
共识重点介绍了营养刺激激素(NuSH)疗法这一新兴治疗类别,该疗法通过作用于代谢通路并帮助控制食欲来发挥作用。

肥胖管理与优化心血管健康
目前FDA批准的NuSH疗法主要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以及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激动剂替扎帕肽。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这些药物在最大剂量下能够实现显著的减重效果:利拉鲁肽平均减重8.0%,司美格鲁肽平均减重14.9%,替扎帕肽平均减重20.9%。这一成果填补了生活方式干预和减肥手术之间的治疗空白,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临床效果显著
共识特别强调了NuSH疗法在心血管结局方面的显著获益。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了这些药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LEADER试验中,利拉鲁肽在伴有高心血管风险或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复合终点风险(HR: 0.87)。
SUSTAIN-6试验显示,司美格鲁肽在类似人群中的心血管保护效果更为显著(HR: 0.74)。
更重要的是,SELECT试验首次证实了在无糖尿病但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且BMI>27 kg/m²的患者中,司美格鲁肽不仅实现了9.1公斤的显著减重,还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20%(HR: 0.80)。
在心力衰竭领域,STEP-HFpEF试验证实司美格鲁肽能够改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身体功能限制和运动能力。SUMMIT试验进一步显示,替扎帕肽在肥胖合并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恶化的复合终点风险(HR: 0.62)。

NuSH肥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
共识强调,肥胖治疗需要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由于NuSH疗法的使用可能需要调整肥胖相关合并症的管理方案,患者将从协调护理中获益。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注册营养师、运动生理学家和行为治疗师等。
在用药管理方面,共识提供了详细的多学科考虑要点:心血管科需要调整降压药物以避免低血压,内分泌科需要减少糖尿病药物剂量以防止低血糖,肾科需要监测急性肾损伤风险,消化科需要关注胆囊疾病等。

体重相关共病的治疗和基于体重的药物治疗应根据需要降阶治疗。当患者实现其体重管理目标时,应主动减少或停止干预,以避免过度治疗带来伤害,减少多重用药。
长期治疗应该是默认方案。因此,除非由患者和(或)经治医生决定,否则不应停止减肥药物治疗,因为这通常会导致体重反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目前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
来源:
[1]2025 Concise Clinical Guidance: An ACC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dical Weight Management for Optimization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Solution Set Oversight Committee. JACC. Jun 20, 2025.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肥胖症诊疗指南编写委员会.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1): 6-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5.01.002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