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 2025】开幕式:预防为先,赋能基层——中国心脏大会2025在京隆重召开

浏览量:710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健康优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党对人民健康的重视达到了新高度,“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此战略引领下,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正经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基层作为卫生健康体系的基础,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于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医疗卫生强基工作列为重要任务。中国心脏大会(CHC)作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心血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25年9月26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25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盛大启幕。

 

本届大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以预防为先,赋能基层为主题,聚焦创新技术示教、基层医师培训、基础及临床研究突破等核心议题,通过学科交融与国际合作,探索心血管防治的“中国路径”,为推动心血管病学发展、呵护人民健康“心脏”、实现“更好的生活”迈出坚实步伐。

 

大会开幕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樊静教授的主持下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致辞 
锚定“预防与基层”,共绘心血管病防治新蓝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吉训明院士进行开幕式致辞。吉训明院士表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诊疗技术持续提升,救治体系日益完善,年龄标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出现具有历史意义的下降拐点。这些成绩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凝聚着广大医务和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本次大会以“预防为先,赋能基层”为主题,既契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向,也体现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大会既聚焦医学前沿,又注重基层赋能与智慧医疗,展现了心血管防治事业的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与人文关怀。

 

对于未来,吉训明院士提出四点期望:一、整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更科学、符合国情的诊疗与防控指南,推动心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策略覆盖全国;二、强化预防与早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实现防控关口前移;三、通过远程会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规范化培训赋能基层,使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百姓;四、促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鼓励原创研究,加快新技术、新规范的落地应用。

 

期待与会同道以本次会议为桥梁,分享智慧、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愿景贡献力量。

 

 主旨发言 
人工智能,赋能基层

 

大会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以《新时代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主旨汇报。胡盛寿院士提到,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斐然,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然而,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依然在上升,且心血管疾病老龄化趋势明显,在“预防为主、健康优先”的全新历史阶段,如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如何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成为所有医务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构建基于医疗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矩阵,能够切实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基于此,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应在以下两方面重点发力:

 

01
开展顶层设计,实现全方位的医院智能化建设
 

人工智能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全流程重构者”,医疗机构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进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医院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面向医生层面,应以人工智能全面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服务的精准性;面向患者层面,应优化全信息化门诊流程,以实现高效就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全面优化患者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体验,增强智慧化服务能力。另外,要推动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以战略性思维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全面推动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向精益化转变。

 

02
以人工智能促进基层疾病防控和诊疗能力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我国慢病防治形势严峻,传统方式无法快速提升基层慢病的防控能力,而人工智能则在此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已有多个人工智能成功案例应用于临床,比如,China-PAR 3.0历经十年迭代,能够精准、多模态预测心血管病风险;针对“患者-医生-管理者”的多角色智能慢病辅助管理平台,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慢病管理的新模式;在LIGHT研究中,智能高血压医生v1.0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智能高血压医生v2.0应用于各类基层机构,取得了明确的效果;大数据+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与此同时,学界应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各位同道应正确认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医疗领域的“辅助功能”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医疗决策为主,将智能诊断、决策、治疗等功能有机融合至现有的智慧体系中,最终实现提升诊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优化服务体验的核心目标。

 

 国地 
阜外医院西院区以“智慧+创新+健康”,筑牢心血管医学国家基石

 

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现场公布了全国首个实质落地的国家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西院区的建设进展,系统展现了这一“卫生健康领域国之重器”的建设历程与核心价值。

 

作为我国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国家医学中心规划设置于2017年启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于2020年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医学中心,次年又入选全国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2022年6月28日,阜外医院西院区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迈入实质阶段。历经1186个日夜的奋战与七十余场周密协调,西院区的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汇聚了数万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承载着几代阜外人从心胸肺防治起步,到专精发展心血管医学,再到建成中国顶尖医院的朴素初心。

 

如今,这座集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研究、转化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医学中心已正式建成,为推动我国心血管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磅发布
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科技影响力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东医院陈义汉院士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心血管基础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

 

这些研究既为科研界清晰勾勒出当前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分子靶点、创新技术等核心领域的前沿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风向标”;也通过聚焦基础层面的原创发现,夯实了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的根基,为推动心血管领域创新突破提供了核心引擎。

 

胡盛寿院士为代表颁发入选证书和纪念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公布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

报告指出全球心血管研究学术影响力评价平台(CAPE)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心血管病学术研究动态,有助于了解中国心血管医疗机构的学术定位、自身优势与不足,推动国际化对标与竞争力提升。总览平台数据,中国排名前100的心血管研究医院数量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30家增至2024年的38家,这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正逐步增强。另外,中国ClinicalTrial注册研究和研究论文已和美国相似,专利数量也居国际前列,但原始创新不足,高影响力学术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公布2024年度十大心血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上下滑动查看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反映了当前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点与难点,也为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卫生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通过推广这些临床证据,将有效推动诊疗方案的规范化与个体化,提升心血管疾病整体防治水平,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胡盛寿院士为代表颁发入选证书和纪念牌

 

 权威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2025

李志远教授

潘湘斌教授

马长生教授

陈韵岱教授

卜军教授

郭伟教授

莫绪明教授

李伟教授

 

大会开幕式第二部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教授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教授率先对《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 2025》进行了解读。该报告依托全国医疗质量监测、抽样调查及各专科协作平台数据,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我国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的现状,为心血管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权威的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解读《中国心律失常诊疗数据202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韵岱教授解读《中国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数据2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解读《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数据202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解读《中国主动脉疾病诊疗数据202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莫绪明教授解读《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数据2025》、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伟教授解读《中国肺动脉高压诊疗数据2025》。

 

结语
 

开幕即领航,聚力即致远。CHC 2025开幕式用一场兼具高度、深度与温度的学术盛宴,再次印证了大会的责任与担当——它不仅是国家健康战略的“传声筒”,将“健康优先”的顶层设计转化为行业行动;更是基层防治实践的“加油站”,用指南、数据与技术为一线赋能;还是科研创新转化的“连接器”,让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同频共振。

 

从院士致辞中的战略思考,到专项报告里的精准数据,再到多学科专家的深度解读,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初心。随着大会的深入推进,这份凝聚起来的智慧与力量,必将转化为推动心血管病防治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愿与会者满载收获、接力前行,让“预防为先,赋能基层”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为亿万群众的“心”安之路筑牢屏障,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8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