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童行 愈见未来|“适应成长型”儿童可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探索,CPCS 2025热点纪实

2025年9月20日-21日,第十三届儿童心脏病大会(CPCS 2025)在长沙隆重举办期间,可降解封堵技术作为近年来介入领域创新热点话题,成为大会重要议题之一。会上,多位临床专家聚焦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分享标准操作规范、单中心长期随访及实践探索,系统呈现了这一可适配儿童生长特性的原创介入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广阔前景,为临床实践注入了新活力和充分信心。同期,由国内15家中心联合发起的EMBRACE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在儿童及青少年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的可降解封堵治疗领域迈出了循证构建的关键一步,未来将为全球儿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EMBRACE项目:评价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主旨演讲 | 李奋教授: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CPCS 2025

历经十年医工研多学科协同创新,国产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VSD、PFO、ASD)已相继问世。在大会主旨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教授通过临床案例展示了各类可降解封堵器在适配儿童生长、实现稳固封堵效果方面具备的独特优势,并指出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吸收基本无残留,组织压迫、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少,易为家长接受。李奋教授还强调,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不显影,对术者操作规范要求高,需习惯从射线引导到超声引导的过程转变。
未来,随着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的推广及规范化技术体系的完善,循证积累有望推动国际相关指南的更新与修订。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项旨在评估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其研究结果有望为指南改写提供关键证据,重构临床实践共识。
学科聚焦 | 儿童可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与探究专题会精彩纷呈
CPCS 2025

9月20日,在“降解童行、愈见未来”儿童可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与探究专题会上,南京市儿童医院杨世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沈捷教授、湖南省儿童医院陈智教授带来了生物可降解系列封堵器在儿童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干货分享。会上,由山东省立医院韩波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益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智伟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戴辰程教授、云南省儿童医院李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刘芳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庞玉生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孙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汪周平教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杨艳峰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易岂建教授、武汉儿童医院张勇教授担任讨论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杨世伟教授: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临床研究两年长期随访结果解析

分享中,杨世伟教授详细解读了MemoSorb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两年随访结果。数据显示,可降解ASD封堵器封堵成功率较一年期提升,持续非劣于已上市金属封堵器,且无再通病例;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前降低,瓣膜反流情况持续改善,未出现晚期并发症,可见其长期安全性良好;超声观察到新生房间隔与周边组织无组织弹性差异,无远期干预路径障碍,可见伴随封堵器完全降解,房间隔实现形态与功能重塑。在讲座最后,杨教授结合一例ASD患儿可降解封堵案例,特别强调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ASD治疗中展现出了明确的终身获益,包括解剖适应性、生长发育友好性及远期安全性,收获患儿家属的高度认可和青睐。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儿(如缺损≤25mm、边缘充分),可降解封堵器已成为优先推荐的治疗方案,而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沈捷教授:儿童室间隔缺损全降解封堵器应用:单中心病例研究

沈捷教授在讲座中对中心2024年1月至2025年9月完成的27例儿童VSD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汇报。27例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平均年龄5.47±3.41岁,平均体重22.71±16.18公斤;心超提示均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分流口直径2-6mm,9例为膜部瘤合并多束分流,其余均为单个分流口。术后随访显示,8例患儿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时可见封堵器变淡、变小,4例患儿1年随访时封堵器基本轮廓消失,1例患儿1年半随访时封堵器几乎完全吸收;3例术后出现轻度/轻微瓣膜反流,但均于术后1个月复查时消失,1例轻中度瓣膜反流于术后第3天消失;术后新发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大多在数天内可恢复正常。上述良好的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全降解封堵器在儿童VSD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陈智教授: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儿童卵圆孔未闭治疗中的应用探索与疗效观察

陈智教授通过单中心三个病例的剖析,生动展示了应用可降解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PFO的临床优势。三例患者均因反复偏头痛接受PFO封堵治疗,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后即刻未见残余分流,偏头痛症状多在术后3~6个月逐渐缓解,通常术后1年复查超声,未见封堵器回声,提示降解完全。可降解PFO封堵器的采用为儿童偏头痛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一例患儿更是在康复后,参加全国性游泳锦标赛并取得名次。陈智教授最后总结到,无症状儿童PFO无需干预,建议1~2年随访心脏彩超一次;而对于有明确适应证的患儿,PFO封堵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创新领航、扎根临床——EMBRACE项目正式启动!
CPCS 2025

随着激昂澎湃的音乐响起,李奋教授、张智伟教授、戴辰程教授、李斌教授、刘芳教授、庞玉生教授、孙凌教授、汪周平教授、杨艳峰教授、易岂建教授、张勇教授、杨世伟教授、沈捷教授、陈智教授等多位嘉宾一同登台,在“3、2、1……”倒数声中,合力向前推动启动杆,正式宣告“评价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EMBRACE”全面启动!

该试验由国内15家顶尖中心联合牵头,启动仪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轶维教授对EMBRACE研究的立项背景、设计流程、研究终点、随访计划等进行了系统介绍。随着研究的稳步推进,期待EMBRACE结出丰硕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进一步推动儿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临床诊疗迈上新台阶!
先心病专场 | 陈智教授:生物全降解封堵器在儿童VSD并AVP的临床应用
CPCS 2025

随着循证积累,2025年儿童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指南中,已将“VSD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脱垂(AVP)、但不伴中度及以上主动脉瓣反流”列为相对适应证。陈智教授在讲座中分享到,在几乎缺乏全降解封堵器用于儿童VSD合并AVP的临床报道、也无相关动物实验数据的背景下,本中心在充分借鉴金属封堵器治疗此类患者的经验基础上,谨慎探索了全降解封堵器的应用。从单中心实践来看,在严格适应证选择的前提下,全降解封堵器可较好匹配VSD并轻-中度AVP患儿,短中期随访显示安全、可靠,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总结
CPCS 2025
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的研发应用,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械创新迭代历程中的重要飞跃,其“可适配成长特性”精准满足了儿童先心病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入器械的特殊需求。本届CPCS大会上,儿童结构性心脏病可降解封堵技术体系成为主线研讨热点,多位专家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详实的病例分析,系统展示了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在解剖适应性、生长发育友好性及远期安全性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为患儿带来终身健康获益。展望未来,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持续积累和循证的不断丰富,这一契合儿童生长特性的可降解介入技术将日趋完善与普及,有望重塑儿童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格局,推动全球儿童心脏健康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END-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