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瓣心研 收放无界丨CHC 2025共话ScienCrown自膨短瓣临床应用进阶——PAR与生物瓣衰败VIV应用经验分享

2025年9月27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25在北京召开期间,“短瓣心研 收放无界——国产创新ScienCrown自膨短瓣TAVR专题会”如期而至!中国瓣膜疾病介入治疗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度聚焦中国原创自膨短瓣设计优化及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生物瓣衰败后瓣中瓣手术(VIV)等复杂临床场景的应用优势与经验,以国产器械革新之力造福更多瓣膜疾病患者。
本场会议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担任主席嘉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金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伟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谢涌泉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谷兴华教授、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林明山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兵教授担任分享嘉宾;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马志敏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王孟杰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当前TAVR介入治疗呈低龄化及低风险趋势,患者面临更长生命周期管理,不得不面对冠脉通路风险问题,短瓣架瓣膜已成为TAVR生物瓣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中国PAR患者众多,而短瓣架瓣膜处理PAR仍面临挑战。中国自主研发的自膨短瓣集自膨瓣与球扩瓣优势于一体,目前已在PAR与生物瓣衰败后VIV等多样化应用场景展现出优异临床表现。本场专题会深入聚焦自膨短瓣的产品设计及临床应用经验,旨在以中国器械革新之力优化广大瓣膜疾病患者预后。
谷兴华教授:短瓣“心”思路——从产品设计优化思考瓣膜治疗领域的应用与扩展

目前两类主流TAVR瓣膜——球扩瓣与自膨瓣在介入治疗领域仍存在诸多核心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自主研发的自膨短瓣应时而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谷兴华教授全面分享自膨短瓣的设计哲学与优化核心、主动脉瓣中应用场景及二、三尖瓣中应用扩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cienCrown瓣膜系统设计特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cienCrown自膨短瓣的核心优化
自膨短瓣在主动脉瓣中应用场景及二、三尖瓣中应用扩展:
-
极重度钙化:PET内外裙边设计,优化瓣膜贴靠,提高封堵效果,减少瓣周漏;全瓣架参与支撑,适应高钙化及不规则限制,解除狭窄限制。
-
大角度横位心:预弯型设计+短瓣架设计,轻松通过小弓角等挑战弓部,顺应升主动脉走行同时有更大的同轴自适应调整空间,释放瓣膜同轴性更佳。
-
经心尖入路:经心尖入路,顺行路径,跨瓣操作简单,为外周血管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另一介入手术方式。
-
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后VIV:直筒环上瓣设计,可获得更优血流动力学。
-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直筒瓣架设计,全瓣架支撑,稳定锚定。
-
二、三尖瓣生物瓣衰败后VIV:短瓣架设计,更少植入物,100%可回收精准定位,更匹配二、三尖瓣VIV解剖。




林明山教授:“双瓣一站式”——ScienCrown自膨短瓣用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后的同期置换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林明山教授分享一例“双瓣一站式”高难度VIV病例,深刻展现自膨短瓣在生物瓣衰败VIV中的应用价值。患者83岁男性,于2010年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生物瓣均出现重度反流,术前超声/CT充分评估后,决定采用经心尖入路,先行主动脉瓣瓣中瓣植入术(TAVR-VIV),顺利送入ScienCrown TAVTA 23mm瓣膜,得益于该款瓣膜短瓣架设计,完全释放后对血流影响小,因此TAVR-VIV术中无需起搏,瓣膜初次释放位置稍浅,部分回收调整瓣膜深度重新释放,即刻造影示瓣膜位置良好,无张力脱钩瓣膜位置稳定,术后TEE示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仅4mmHg。随后行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TMVR-VIV),经心尖入路植入ScienCrown TAVTF 29mm瓣膜,主动脉根部造影,冠脉显影良好无瓣周漏,术后TEE示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仅1mmHg。

TAVR-VIV术后造影

TAVR-VIV术后TEE

双瓣VIV术后最终造影

TMVR-VIV术后TEE
林明山教授结合病例高度肯定了该款自膨短瓣应用中不会发生移位脱落、不用考虑冠脉堵塞、防止瓣周漏发生、降低传导阻滞等诸多临床优势。面对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往往需要LVOTO的挑战,团队精准评估后采用整体更短且释放过程中全可回收的自膨短瓣,为二尖瓣再手术患者开辟了更安全可行的新治疗路径。对于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后的患者,往往面临更大的二次开胸风险,该款自膨短瓣能够通过经心尖通路一次性解决多瓣膜问题,为多瓣膜衰败的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黄兵教授:反流新“瓣”法——自膨短瓣在单纯反流中的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兵教授结合病例分享了ScienCrown自膨短瓣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的应用价值。CASE 1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并重度PAR,术前CT示瓣环直径23.7mm,敞口流出道,无多平面锚定,STJ及升主可见明显扩张,属于TYPE 4型反流患者(指LVOT、瓣环和升主动脉均不能锚定的患者)。术中应用该款自膨短瓣出色完成窦部增宽单一瓣环平面锚定,锚定平面稳定,且区别于传统自膨瓣应用于PAR的“大oversize理论”,术中小oversize选择TAVTF 27mm瓣膜,进一步减少反流患者传导阻滞风险。最终造影示瓣膜位置与形态良好,无瓣周漏。

CASE 1:脱钩后造影
CASE 2为纯反流三叶瓣,敞口流出道、左窦异常扩大、STJ及升主略微增宽,瓣环直径24.1mm。术中应用自膨短瓣完成窦部增宽单一瓣环平面锚定,小oversize选择TAVTF 27mm瓣膜,术中瓣膜释放稳定性极佳,实现零张力无位移释放,脱钩后造影无窦近零位,左冠窦约瓣下3mm,多角度评估瓣膜位置与形态良好,术后无反流和位移。

CASE 2:脱钩后造影
黄兵教授总结了ScienCrown在PAR中的核心优化:
-
短瓣架设计:更短的释放行程,快速锚定贴靠。
-
直筒型设计:多节段参与锚定,提供更平衡的径向支撑力。
-
双层裙边设计:PET内外双裙边设计,提供更大摩擦力,保障瓣膜稳定。
-
100%全展开设计:100%全展开,瓣膜整体参与锚定,评估更精准更安心。
-
预弯型设计:瓣膜装载后胶囊段自带30°弯型,瓣膜释放过程更同轴。
-
管榫挂钩设计:12个挂钩设计,逐一释放,分撒脱钩张力,实现零张力脱钩。





总结
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本场“短瓣心研 收放无界——国产创新ScienCrown自膨短瓣TAVR专题会”圆满落幕。吴永健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专题会从产品设计优化到多场景高难度病例分享,全方位展现了国产自膨短瓣在PAR、生物瓣衰败后VIV等复杂场景的优异临床表现,并持续突破应用边界,助力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以ScienCrown为代表的中国TAVR革新,正以临床需求为锚点,以医工融合为引擎,持续引领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创新浪潮,书写“更安全、更精准、更可及”的瓣膜治疗新范式。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