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封堵17mm房缺:介入引导导丝联合可降解封堵器实施介入封堵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结构心团队成功为一名19岁女性患者实施纯超声引导介入可降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患者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进行进一步检查,术中复测确诊为17mm大小的ASD。术中采用介入引导导丝(以下简称“超声导丝”)建立轨道,提高超声下的可视性与安全性。在经胸超声精准引导下,可降解封堵器顺利释放,术后即刻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理想,无残余分流,印证了可降解封堵器在较大房缺中的安全应用。
患者信息
患者:女性,19岁。
超声描述:右心增大,余房室腔内径正常范围,室间隔及左室壁各节段厚度正常,运动协调,收缩幅度正常。房间隔中部回声脱失约11×15mm,主动脉侧短小残端,余残端尚可,房间隔总长42mm;室间隔延续完整。三尖瓣关闭欠佳,余瓣膜形态,结构,启闭正常。大动脉关系、内径正常。心包腔未见异常。
多普勒检查: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分流。
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房间隔缺损(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反流。



手术策略
术中经胸超声测量:四腔心切面下缺损测得17.2mm,主动脉短轴下测得缺损15.4mm,剑下双房心切面测得17.6mm。
临床策略:术中测量缺损最大达17.6mm,大于术前超声测量值,选用腰部直径为24mm的可降解房缺封堵器,配合16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


主动脉短轴切面测量
四腔心切面下测量

剑下双房心切面测量
手术过程
超声导丝通过缺损

选用超声导丝过房间隔缺损
展开左盘面

牵拉成型线使左盘面成型,并后撤钢缆和鞘管使左盘面贴靠在房间隔
展开右盘面

超声下观察封堵器,左右盘面在房间隔两侧
锁定前牵拉试验

未锁定前进行牵拉,超声下左盘形态稳定,未被牵拉至右房,仅右盘随牵拉发生形变
锁定后超声下观察

锁定后,超声下观察封堵器,盘面平整贴壁,成型良好
释放封堵器


释放封堵器后,封堵器盘面稳固贴壁,成型良好,超声下未见分流,封堵成功
病例小结
患者女性,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缺损范围11×15mm,主动脉侧残端短小,其余边缘良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患者缺损较大,对血流影响较高,经评估,决定实施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经胸超声复测缺损大小,观察到缺损大小实际为17×15mm的房缺,大于术前测量值。考虑到缺损距离主动脉较近,且缺损较大,选择腰部直径为24mm的可降解封堵器实施封堵。可降解封堵器在植入人体后1年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完成自体修复,不会影响患者未来的职业选择。
本场手术在超声导丝的引导下建立轨道。超声导丝的梭形头部结构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在超声下呈现清晰的梭形回声,显影清晰,增强纯超声引导下手术的可视化。超声导丝中端为软段结构,头端为金属密网编织而成的梭型结构,较为柔软,遇到阻力时可打弯、形变,从而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损伤。手术在经胸超声下进行,无任何侵入性操作,配合无金属显影点的Ⅱ型可降解房缺封堵器,实现安全的绿色介入模式。术中左右盘展开顺利,术后即刻超声显示封堵器双盘夹持稳定,超声下检测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术后给予患者半年双抗半年单抗的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的病例分享
-END-
术后一年随访: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于PFO合并偏头痛病例分享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