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 |《欧洲心脏杂志》主编Filippo Crea教授:深挖心血管病"残余风险",多维干预重构预防新格局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欧洲心脏杂志》(EHJ)主编Filippo Crea教授发表了题为“心血管预防:挑战与机遇”的开幕式主旨演讲。Filippo Crea教授指出,当前心血管预防策略虽已成功控制了传统危险因素,但其仅能解释约半数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一个由环境、心理及感染等非传统因素构成的巨大“残余风险”,已成为当前预防领域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亟待科学界与临床医生予以重新审视与系统性应对。该演讲为后传统风险因素时代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更宏大、更具整合性的战略框架。

Filippo Crea教授以前瞻性的视野,系统性地引入了“暴露组学”(Exposome)这一宏大概念,旨在全面解构构成心血管残余风险的多个“隐形”维度。他强调,现代心血管预防必须将视野从个体的生物学指标,拓展至其所处的完整环境。他首先论述了环境污染作为心血管健康不容忽视的威胁,并援引多项发表于顶级期刊的研究,揭示了空气污染、光污染乃至噪声污染,作为独立的风险因素,如何深刻地影响心血管健康。紧随其后的是精神健康障碍,他特别阐明了孤独感作为一种独立的情感体验,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甚至超越了客观的社会隔离。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感染性疾病,清晰地展示了带状疱疹等急性感染过程如何成为心血管事件的“导火索”,而牙周炎等慢性感染则作为持续的炎症驱动力,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面对这片广阔而复杂的风险版图,Filippo Crea教授明确指出,若未能主动规划应对残余风险,无异于计划着失败。他继而展示了科学界在识别与干预残余风险方面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在风险预测层面,一项基于冠脉CTA的创新技术——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衰减指数,能够无创、精准地量化冠状动脉的局部炎症水平,其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强大能力已得到证实,为我们识别高炎性风险个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在干预策略层面,Filippo Crea教授描绘了一幅多元化、精准化的预防新图景。证据显示,流感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不仅能预防感染性疾病本身,更能带来明确的心血管保护效应,开启了“疫苗即心血管预防”的新篇章。此外,强化牙周治疗被证实能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功能损害,而针对炎症这一共同通路,低剂量秋水仙碱的大规模荟萃分析,已为其在二级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基石。
Filippo Crea教授的演讲,以其宏大的视野、严谨的逻辑和前沿的证据,为全体与会者描绘了心血管预防的未来方向。他强调,如果我们未能正视并着手处理巨大的残余风险,那无异于计划着失败。未来的心血管一级和二级预防,必须超越对传统危险因素的管控,将视野拓宽至环境、心理与感染等“暴露组学”领域。同时,我们必须积极拥抱创新,将FAI评分等新型风险评估工具与疫苗接种、抗炎治疗、口腔健康管理等新型预防策略整合入临床实践,以期在这场与心血管疾病的持久战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