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视野,引领创新未来|第26届武汉亚心心脏病大会暨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学术会议扬帆启航

浏览量:2006
 

星辉廿六,初心如磐。在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求索与积淀中,亚心人始终以开放胸襟拥抱国际前沿,以融合智慧驱动创新突破,在心血管医学的广袤疆域中,绘就了一幅链接中外、引领未来的时代长卷。

 

而今,江城再度聚力,医学之光熠熠生辉!

 

10月31日-11月2日,由香港亚洲医疗集团旗下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香港亚洲心脏中心(嘉诺撒医院)、日本札幌心脏中心、成都空港亚心心脏病医院、巴厘岛国际医院札幌心脏中心、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第26届武汉亚心心脏病大会暨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学术会议(WHACC 2025)”,于武汉盛大启幕。本届大会立足湖北、联动全国、放眼世界,以其前瞻性的议题设计、国际化的讲者阵容与高水平的学术内容,再度奠定了其在亚太地区心血管领域的标杆地位。

 

 

 
洞见前沿,定义未来
 
亚心-梅奥心血管国际学术会议

 

作为本届大会最受瞩目的学术品牌,第十一届“亚心-梅奥”心血管国际学术会议如期启幕,本次会议梅奥医学中心专家团队与国内外顶尖学者,共同聚焦全球心血管医学的前沿进展,围绕创新技术、诊疗理念与未来策略展开深入交流与高端对话,充分彰显“亚心-梅奥”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引领力。

 

 
 
 
 
 
 

 

开场致辞
 
 
以智慧扬帆,引航征程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鄢华院长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她在致辞中指出,历经十一载的深耕与沉淀,“亚心-梅奥”心血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长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化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更是首次迎来梅奥医学中心专家团队的线下共聚,标志着双方十余年战略合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全新里程碑,更象征着中美医疗合作正由技术互通走向战略协同。站在新的十年起点上,“亚心-梅奥”平台将以更开放的格局汇聚全球智慧,以更创新的模式推动学科深度融合,在疾病诊疗、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等领域协同发展,共同书写心血管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与会嘉宾包括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Yong-Mei Cha教授、Gregory W Barsness教授、Horng H Chen教授和Paul Tang教授、美国明尼亚波利大都会心血管研究所的Dali Feng教授;还有来自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的Alan Yeung教授,贝勒圣卢克医疗中心的廖康雄教授,印度尼西亚心脏病学会学院主席、印度尼西亚奇普托国家转诊医院的Renan Sukmawan教授印度尼西亚Harapan Kita国家心脏中心Iwan Dakota院长,印度尼西亚心律学会(InaHRS)前任主席、印度尼西亚Harapan Kita国家心脏中心Dicky Hanafy教授,印尼大学、印尼大学附属医院的Berlian Idriansyah Idris教授,国内的与会嘉宾有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张晓主任、刘胜副主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执行总经理赵剡先生;香港亚洲医疗集团学术委员会外科主任陶凉教授;以及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等兄弟单位的多位专家教授。这一高水平的嘉宾阵容充分体现了会议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代表性和学术影响力。随后多位专家发表致辞,为整场会议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奏响了雄浑序曲。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执行总经理赵剡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亚心—梅奥”历经十一载的战略合作历程。他指出,这段跨越太平洋的学术情谊,已从最初的学术互鉴与临床交流,发展成为中美医疗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而本届会议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携手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标志着“亚心—梅奥”平台的国际合作格局实现了新的跃升——由医疗机构间的学术对话,迈向省级层面的国际科技协同创新。这一升级不仅拓宽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更为我国心血管医学与国际前沿的深度接轨、科技成果的共享与转化打开了新的格局。

 

 
 
 
 
 
 

梅奥医学中心Gregory W. Barsness教授表示,“梅奥—亚心”这一标志性学术平台,已成为双方专家共享临床经验、共议学术前沿的重要纽带。十一年来,双方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携手共进,不仅深化了学术合作,也凝结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他期待双方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拓展合作深度,共同推动全球心血管医学的创新与进步。

 

 
 
 
 
 
 

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张晓主任在致辞中将本届大会定义为双方合作承前启后的标志性里程碑。他深刻指出,湖北在心血管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正是科教实力向产业创新转化的生动实践。肩负着引领国际科技合作的时代使命,中心愿与大会同心协力,汇聚全球资源,共同将中部地区打造为引领全国的心血管医学创新标杆,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履行湖北的使命与担当。

 

梅奥论坛-临床思维培训
 
 
解锁顶尖医学中心临床智慧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照片

 

在临床思维培训板块,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顶尖专家化身“方法论导师”,为在场学者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思维革新。从YongMei Cha教授对“美国心房与心室心律失常的脉冲场消融”进行精辟解析,到Gregory W. Barsness教授对“急性心力衰竭循环支持策略的深度探讨;从Dali Feng教授剖析“如何正确诊断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到Horng Chen教授揭示“重症监护室的超声心动图:超越图像的临床效用”,再到Paul Tang教授阐释“心力衰竭中二尖瓣疾病的外科治疗”——五位讲者以精心设计的复杂病例为引,层层拆解其背后的诊断逻辑与决策路径。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学术对话,不仅展现了梅奥诊疗体系的精髓,更将抽象的“临床思维”转化为可学习、可复制的方法论,让与会者在破解一个个临床谜题的过程中,收获了弥足珍贵的诊断智慧。

 

梅奥论坛-临床病例讨论
 
 
解锁复杂病例决策要点
 
 

 

本次梅奥临床病例讨论特设心内与心外两大专场,汇聚了来自梅奥医学中心及国内顶尖医院的权威专家。围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临床实践诊疗过程中的复杂心血管病例,中外专家从介入治疗的精准决策到外科手术的战略规划,展开了深度思辨与观点碰撞。这场跨越国界的学术对话,不仅展现了各自领域的专业深度,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攻克疑难重症中的核心价值,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层次丰富、视野开阔的思维盛宴。

 

 
破译AR-TAVR治疗关键决策密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诊疗进展论坛

 

 
 
 
 
 
 

 

本场论坛聚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向单纯性主动脉瓣反流(AR)这一"禁区"的突破性拓展。会上,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院长系统阐述了自膨胀瓣膜在AR-TAVR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为这项前沿技术的规范化推进贡献了重要的"中国经验";宋光远教授则从循证医学角度深入剖析了AR的干预时机与治疗策略选择。在技术实践层面,张龙岩教授张力教授江磊教授徐承义教授杨人强教授分别就AR-TAVR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术前CT评估要点、外科治疗策略、术后并发症管理及瓣膜选择策略等关键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此外,李传保教授郭亮教授俞飞成教授还针对急诊TAVR、标准化手术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等临床难点分享了宝贵经验。整场论坛内容层层递进,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践,从技术要点到并发症管理,构建了AR-TAVR治疗的完整知识体系,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日益提升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聚焦AR、小瓣环AS、冠脉通路保护
 
瓣膜病介入中心-APSHD病例秀

 

 
 
 
 
 
 

 

本次“瓣膜病介入中心-APSHD病例秀”论坛以前沿视角直击临床核心,聚焦主动脉瓣反流(AR)、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AS)及冠脉通路保护这三大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棘手难题。论坛在林逸贤教授宋光远教授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通过一系列精心筛选的复杂病例,生动演绎了从术前评估、策略制定到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的完整决策链。在苏晞院长、潘港教授、黄兵教授、张龙岩教授、黄浩波教授及葛良清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与会专家围绕每个病例的关键难点展开深度剖析与思辨,不同治疗策略的碰撞为解决这些临床"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多元化思路。整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我国瓣膜介入领域精湛的技术水准,更标志着该领域正实现从标准化流程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大跨越。

 

 
探索综合管理新策略
 
心衰论坛

 

 
 
 
 
 
 

 

苏晞院长隆重致辞和殷切期许中,心衰论坛率先迎来第一日议程,最新临床研究解读,最新指南共识解读,心衰管理热、难点,心衰机制和药物4大核心议题引爆全场,近20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扑面而来。最新临床研究解读场上,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早期使用SGLT2抑制剂疗效、高原特发性心衰等诸多话题在诸多临床研究中找到了最新解答;新指南新共识解读场上,心房纤维化、心肌炎、心肌病、急性心衰的诊治在此朝着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水平全面发力;心力衰竭管理中的热点及难点场上,心衰伴铁缺乏、射血分数改善心衰的诊疗、心衰患者猝死的防控等一众热点、难点话题在攻克的路上逐一迈进。心力衰竭的机制与药物场上,新四联、中西医结合、舒张性心衰、心衰合并CKD的临床用药效果进一步明晰。此外,大会第二日、第三日,心衰论坛将继续发力,诸多精彩议程高歌不歇。我们期待这些学术成果能加速临床转化,推动心衰诊疗水平不断迈向新高度,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多维视角融合,勾勒精准心血管诊疗新路径
 
影像论坛

 

 
 
 
 
 
 

 

首日的影像论坛中,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专题论坛与"手把手 我来秀"超声工作坊两大核心议题交相辉映,为与会者构建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提升的完整学习体系。在专题论坛环节,何亚峰教授、李菁教授、刘娅妮教授、董利教授、钟志林教授、王杰教授、王黎教授、陈浩教授、王善涛教授齐聚一堂,通过多学科对话深入探讨了超声、CTA、心脏MRI等影像技术的整合应用之道,为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变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步举行的超声工作坊则聚焦心脏超声的特殊切面显像、定量化测量及功能评估等核心技能。两大环节相辅相成,既展现了多模态影像融合的最新进展,又夯实了基础影像技术的实操能力,为提升心血管疾病整体诊疗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

 

 
开启精准管理新时代
 
慢病管理学术论坛

 

 
 
 
 
 
 

 

慢病管理论坛上,由韩红彦教授严江涛教授沈成兴教授刘志教授联袂主持,多位专家围绕女性药源性高血压、ATTR-CM治疗进展、大血管闭塞取栓、冠心病合并单纯中心动脉高血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锋,共同为我国慢病管理探索新路径。

 

于此同时,武汉医院协会慢病管理专委全委会暨慢病管理学术论坛上,鄢华院长代表专委会就2025的工作展开了深度报告,委员们在总结中凝练、在凝练中共进,共同探索专委会未来工作企划。在武汉医院协会第一届结构性心脏病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暨2025结构性心脏病规范化治疗培训班上,从共识解读到先心病诊治,从PCI+TEER一站式手术策略分享到专委会年度总结,委员会牢记为患者服务的核心理念,精进其术,夯实其基,共同为湖北省结构性心脏病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RDN论坛、泛血管疾病论坛、冠心病论坛、重症心脏与心脏重症论坛、急救论坛等近20个论坛、百余场学术报告也在同天同轨并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推动我国心血管诊疗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同时,也为承载二十六载辉煌历程的"WHACC 2025"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其在引领学科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中的持久活力与重要价值。

 

首日议程已精彩纷呈,学术报告、论坛讨论和临床病例分享层层递进,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思想碰撞激烈的学术盛宴。但这仅仅是序章——明日8:30,大会开幕式将隆重举行,海内外顶尖专家将齐聚一堂,更多前沿议题、重量级演讲与高水平交流将持续上演,必将引领全体与会者迈入更加深度、更加精彩的学术探索旅程。

 

10月31日-11月2日

WHACC 2025

汇聚全球智慧 · 尽览创新前沿

精彩继续 · 与您共鉴“心”未来

 

大会微官网

直播入口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5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