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TCT 中国强音丨王建安、蒋峻教授团队公布FLAVOUR事后分析研究

第37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 2025)于10月25日至28日在美国旧金山拉开帷幕。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一项题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变化对预后的长期影响”的研究正式发布了其研究结果。该研究由王建安、蒋峻教授团队完成,主要研究者蒋峻主任代表团队受邀在本次大会中进行报告。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是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可靠指标。然而,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angio-IMR变化(∆angio-IMR)情况及其长期预后价值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PCI术后∆angio-IMR是否可以预测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angio-IMR在预测预后方面是否与PCI术后angio-IMR相互作用。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FLAVOUR研究的事后分析,纳入了原研究中接受PCI治疗的814根中度狭窄冠状动脉。主要终点是长期随访期间靶血管失败(TVF),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
∆angio-IMR的中位数为2.02(0.50-5.00)。以第75百分位数(∆angio-IMR>5)为界值,将203支血管纳入高∆angio-IMR组。与低∆angio-IMR组相比,高∆angio-IMR组血管的靶血管失败率显著升高(15.62% vs. 9.47%,HR:1.82,95%CI:1.15-2.88,P=0.011),且主要由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驱动(10.82% vs. 5.29%, HR: 2.28, 95%CI: 1.26-4.11, 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angio-IMR是靶血管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HR:1.72,95%CI:1.04-2.83,P=0.034)。进一步分析发现∆angio-IMR与PCI术后angio-IMR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28)。根据PCI术后angio-IMR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在术后angio-IMR>25的亚组中,高∆angio-IMR组靶血管失败率显著高于低∆angio-IMR组(26.2% vs. 11.9%,HR:5.18,95%CI:1.28-20.94,P=0.021);而在术后angio-IMR≤25的亚组中,两组间靶血管失败率无显著差异(12.6% vs. 9.3%, HR:1.33,95%CI:0.77-2.29,P=0.305)。
研究解读
本研究首次证实,对于合并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微循环功能变化(通过angio-IMR评估)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这项多中心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angio-IMR>5的血管发生靶血管失败的风险显著高于∆angio-IMR≤5的血管;(2)∆angio-IMR是靶血管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3)∆angio-IMR与PCI术后angio-IMR在预测靶血管失败风险时存在显著交互作用;(4)同时具有高∆angio-IMR和高PCI术后angio-IMR的患者,其靶血管失败风险显著增加。这些发现凸显了在合并中度冠脉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监测PCI术后微循环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重要性。∆angio-IMR可作为重要的风险分层指标,尤其在PCI术后angio-IMR值较高的患者中具有突出的临床指导价值。

专家简介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