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首例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完成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经导管瓣中瓣介入术
微创植入“瓣中瓣”,解决“心门”过期难题。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完成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经导管瓣中瓣介入术,73岁老太十四年前植入的心脏瓣膜损坏,介入手术完成二次植入,目前是东北三省首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东西经常会看保质期,殊不知人工心脏瓣膜也是有“保质期限”的。目前,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生物瓣比例已经上升到20-30%,而所有生物瓣都有耐久性问题,平均10-20年内会出现衰败,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开胸手术。但由于生物瓣毁损的患者大多高龄、身体基础差,无法承受第二次开胸手术,因而瓣中瓣介入手术成为这些患者治疗新手段。
术后,于波教授带领团队查房,患者陈奶奶为医生竖起大拇指
9月20日,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团队在超声医学科主任冷晓萍教授团队的配合下,完成了东北三省首例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经导管瓣中瓣介入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在损坏的瓣膜中植入一个新的瓣膜,延续患者生命。此技术仅在国内几家医院有所开展,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继续领跑我省二尖瓣介入治疗技术,成为国家第一梯队。
在于波教授指导下,陈涛副主任医师、张东会副主任医师、杨光副主任医师完成东北三省首例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经导管瓣中瓣介入术
今年73岁的陈奶奶,在十四年前因心脏瓣膜病接受了心外科传统开胸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术后老人谨遵医嘱,十多年里病情稳定,没有出现明显心脏不适。但在三天前,老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慌、乏力的情况,夜间无法平躺,被家人紧急送入哈医大二院。经过全面检查,发现陈奶奶在14年前植入的二尖瓣位人工生物瓣发生退变,功能不全,导致重度二尖瓣反流。简单来讲,就是陈奶奶之前好不容易修好的“心门”又坏了,需要换一个新的瓣膜。
手术全程在超声医学科主任冷晓萍教授团队食管超声引导下完成
于波教授介绍,心脏瓣膜病是我国的常见心脏类疾病,瓣膜置换手术是心脏瓣膜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老年人患者优先选择无需长期抗凝治疗的生物瓣,常规使用时限是10-15年左右。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生物瓣置换高龄患者面临着再次换瓣的问题。对于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高龄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或外科再次开胸换瓣,但药物治疗效果差,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外科手术对于陈奶奶来说风险极大,死亡率高。因此,团队经过讨论决定为其采取二尖瓣生物瓣损毁经导管瓣中瓣介入术,不需要开刀,微创介入手术,在旧瓣膜里植入一个新瓣膜。对于高龄、外科手术风险高危的生物瓣衰败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全新治疗选择。
经过术前的身体评估、诊断分析、充分的准备后,手术在心内科导管室里开始。于波教授指导,陈涛副主任医师、张东会副主任医师和杨光副主任医师,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凭借扎实的操作技术、团队默契的配合,建立经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在衰败的人工二尖瓣中顺利植入一枚Edwards Sapien 3球扩式瓣膜,成功为陈奶奶完成了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后“瓣中瓣“植入术。手术过程仅用时1小时顺利完成,术后超声评估人工心脏瓣膜功能正常。
顺利植入一枚Edwards Sapien 3球扩式瓣膜
术后三天陈奶奶一切指标正常。于波教授带领团队查房时,她紧紧握住于波教授的手,满脸笑容地说道:太感谢医生了!我终于能躺下睡个安稳觉了,喘气舒畅了,感觉现在自己下地跑步都不是问题!”
于波教授指出,此次手术主要有三大难点,第一要穿过房间隔,对穿刺点位置的把握要求很高;第二是要放入支撑导丝,在设备型号和放置位置的选择上也有难度,操作不当的话就容易把患者的心脏弄破;第三是生物瓣环的精准定位,要将两个瓣膜精准吻合固定。此项技术手术器械的操作难度大,要求术者有高超的介入器械操作水平。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冠脉介入团队经验丰富,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了经皮二尖瓣修复术、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等一系列高度手术,手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提醒,心脏瓣膜置入术后患者,尤其是生物瓣膜置换术后10余年的患者,若出现胸闷气短、睡觉不能躺平、浮肿、乏力等症状,应早做检查、早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