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2丨结构发布会:新技术、新研究首发,向世界发出中国瓣膜的学术声音

浏览量:1811
2022年10月15日下午,2022中国结构周举行了结构新技术、新研究的首发内容汇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潘翠珍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分别解析了我国TEER超声专家共识;依据NTCVR数据库搭建科研平台,分级建立我国各个中心客观、真实、连续的数据库,在质量上严格把控;左心耳封堵装置队列研究;人工智能TAVR影像评估研究;LAMaxLAAC左心耳封堵器以及SAFARI²预塑形导丝。

 

 
TEER超声专家共识精炼、实用、新颖、精美、全面

MR(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和评价MR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为目前最成熟、指南唯一推荐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超声心动图在TEER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导航及监测作用。2019年初发布了《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但该共识有些内容侧重于术前评估,对术中导航监测阐述不详,且部分内容需要更新。基于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翠珍教授提到本共识的目的为TEER术前评估和筛选及手术策略制定、术中导航和监测、术后随访提供更全面的指导;且本共识即将同时发表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及《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上。
她介绍了共识的内容包含二尖瓣解剖结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分型、功能分型,二尖瓣反流的定量,TEER的超声心动图适应证,经股静脉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经心尖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以及TEER术后随访评价七个方面,并着重介绍了TEER的超声心动图适应证,经股静脉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经心尖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三个方面。
TEER的超声心动图适应证,分为TEER术前解剖适合、挑战、不适合三类进行介绍。
经股静脉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关键步骤如下所示:
经心尖TEER术中的超声操作规范如下所示:

最后,潘教授强调了本共识的五个亮点:亮点1——精炼:表格式精炼概况TEER术中超声操作的要点;亮点2——实用:对TEER术中定位、夹合及夹子释放的标准给予详细的阐述;亮点3——创新:二尖瓣反流功能分型更详细,在Carpenter typeⅡ基础上补充了二尖瓣脱垂合并连枷和假性脱垂,并增加了TypeⅣ型(合并二种病变机制的二尖瓣反流);亮点4——精美:共识附有许多精美图片,便于读者更加直观的理解;亮点5——全面:本共识涵盖经股和经心尖的TEER超声操作,内容全面,同时彰显出中国特色。

 

依据NTCVR数据库搭建科研平台:共建、共享、共商、共赢,整合资源,人人参与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委托心血管健康联盟,在总结胸痛中心等学科中心的建设经验下,发起了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为了提高我国心脏瓣膜病研究水平及国际地位,要求我们建立中国自己的Datebase,搭建高质量的瓣膜数据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介绍在此背景下,国家经导管瓣膜治疗数据库(National Transcatheter Valve Therapeutics Registry,NTCVR)应运而生,参考TVT等国际成熟数据库,制定了符合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实际情况的CRF表;字段分为6个版块,基本信息、术前评估、术中记录、围术期事件记录、出院带药、出院后随访;2021年4月起开放填报,目前以主动脉瓣为主,即将上线2.0版本;截至2022年9月,71.9%注册中心已启动填报,平台累计有填报数据5991例,其中主动脉瓣5707例(95.3%),其他瓣膜284例(4.7%)。
周教授介绍了一项基于NTCVR数据库的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即自膨瓣TAVR在中国外科低危BAV患者和TAV患者中的短期预后研究。该研究纳入NTCVR数据库中2017-2021年来自我国36个心脏中心接受自膨瓣(主要包括Venus A and Vita Flow)TAVR治疗的患者;筛选出外科低危患者(STS评分<4%),分为二叶瓣(BAV)组和三叶瓣(TAV)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术前心超、手术信息和临床预后(出院即刻和术后30天);主要终点事件是术后30天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BAV组,TAV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心功能更差,糖尿病、既往心梗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史、既往起搏器植入率明显更高(P<0.05);相比于TAV组,BAV组患者术前L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脉瓣口面积和主动脉瓣反流比例更小但瓣叶钙化比例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机、经导管入路、球囊预扩张、麻醉方式和血管闭合方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最后,针对该研究,周教授总结自膨瓣TAVR在外科低危BAV患者中安全有效,术后30天死亡率为0.9%;外科低危BAV和TAV两组患者在术后30天全因死亡率、主要血管并发症、致命性出血、起搏器植入和中重度瓣周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外科低危BAV患者术后30天卒中发生率更高(3.3%vs 0%;P=0.044),经颈动脉入路是卒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9.20 [95% CI, 3.97 to 215.1];P=0.001)。他希望未来心内科医生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NTCVR数据库研发出更多新研究,向世界发出我国瓣膜的学术声音。

 

RECORD 研究1年随访结果首发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超教授代表陶凌教授团队汇报了中国人群左心耳封堵装置队列研究(RECORD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首发内容。研究背景,相比非东亚人群,东亚人群在房颤治疗方面有独特的风险-获益平衡;东亚人群抗栓效果下降,出血风险增加;同时,东亚AF心房颤动)人群使用口服抗凝药物依从性,比例不佳;然而,东亚人群中,LAAO(左心耳封堵)真实世界的数据仍然缺乏。
该研究共连续入组3096名患者,其中有0.5%(14)患者因解剖形态不合适,没有植入WATCHMAN封堵器,97.8%的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研究观察到各种手术方式对1年预后的影响:麻醉方式、影像指导方式没有明显差异,使用一站式患者死亡、卒中发生率优于没有一站式患者,残余分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手术经验丰富的中心更能避免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我国首个人工智能TAVR影像评估研究,迎合大趋势,炙手可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墨扬教授代表吴永健教授团队,提到我国目前现有人工TAVR术前CT影像分析工具软件耗时耗力,现状是影像分析人才培养周期长,各中心及地区发展不均衡状,专业软件国产化能力不足,软件自动化程度低。面临着专业性强、难度高,标测繁冗分析耗时多,风险评判偏倚,经验差距导致的观察者策略差异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新技术发展大趋势,人工智能+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炙手可热。
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多目标小尺度数据标注与深度学习算法研究,智能化关键解剖结构定位算法,智能化多平面测量定位算法和智能化风险预测算法研究。新系统结合“TAVI”和“AVIGATOR”两个单词称为“TAVIGATOR”,即在TAVR手术中做一名领航员的指引工作。其核心功能包括解剖测量和风险提示两方面内容。
王教授介绍了一项人机一致性对照测试研究,并分析统计得出四项结论:
结论1:人工智能系统在周长导出径、面积导出径的测量结果上,都表现出与影像核心实验室高年资医生极高的相关性(周长导出径 r=0.974 面积导出径r=0.932),且优于低年资核心实验室医生(周长导出径r=0.937面积导出径r=0.751)。
结论2:人工智能系统可进行准确的瓣叶分型,且在不同分型瓣叶术前影像在周长导出径、面积导出径的测量结果上,都表现出与影像核心实验室高年资医生极高的相关性和稳定性。
结论3:人工智能系统在对不同钙化程度术前影像分析结果体现出极佳的健壮性(Robustness)。
结论4:人工智能在确保分析精度的同时,分析效率显著高于手动分析。
未来,他希望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探索,就像埋下一粒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形成S.E.E.D系列研究即,Structural heart disease结构心导向:以人工智能TAVR术前影像分析作为重点研究方向;Evidence-based询证导向:采用本系统进行手术原理、可解释性理论研究和统计分析;Effectiveness有效性导向:对系统功能、算法精度进行验证;Data-driven数据驱动导向:数据即动力。
LAMax LAACR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占有优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对LAMax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注册临床研究数据做汇总报告,并提到基于疗效指标数据分析,LAMaxLAAC左心耳封堵器系统对比WATCHMAN,均可以有效封堵左心耳,并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统性栓塞的发生;基于安全性指标数据分析,两组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多个方面未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在相同用药方案下,针对减少DRT(器械相关血栓),LAMax LAACR具有一定的优势。

 

SAFARI²预塑形导丝为TAVR手术而生
手动塑形的导丝弯曲段会自然得变直,可能引发心室损伤甚至穿孔的危险。周达新教授说SAFARI²预塑形导丝可以说专为TAVR手术而生,它由不锈钢芯丝和绕丝组成,涂有光滑的LUBRIGREENTM聚四氟乙烯涂层,其远端平滑的锥体设计安全、可控,型号选择更灵活、简便。他强调SAFARI2使用及注意事项:推送中,SAFARI²前进必须通过猪尾巴导管,导管首先放置在左心室远端,然后送入导丝,待双圈头端显现并观察有一定压缩支撑在心室,回撤导管推荐使用猪尾导管;移除中,将SAFARI²导丝完全拉回导管内,然后再移除导丝,在没有把导丝完全拉回导管内之前,不要拉导丝。

目前我国瓣膜的新技术、新研究在全国各中心的应用和研发不均衡,良莠不齐。完善的数据系统可以令每一位心内科医生受益,这就需要各位同道团结协作、发扬主观能动性,克服阻力,回归医者初心,不断探索领域难点和热点,最终才能真正解放临床医生繁杂的双手,为医者提供便利,为患者谋福祉。
本文作者:医谱学术 卢沙沙

 

【医谱学术】为本次大会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PC版观看链接:(复制使用浏览器打开)

https://in.docbook.com.cn/meetingHome/60454

 

 

54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