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杨中华教授:最佳脑灌注压重症脑损伤患者的管理目标
重症脑损伤可以说是高颅压的一个模型,所有的高颅压患者都能够从重症脑损伤治疗中借鉴一些治疗方案。另外,脑灌注压对于临床工作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基于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杨中华教授以“最佳脑灌注压重症脑损伤患者的管理目标”为题,带来精彩报告。
一、Lassen曲线
Lassen曲线表示脑血流量(CBF)和脑灌注压(CPP)之间的关系。
当脑血管调节能力正常的情况下,比如脑灌注压在60-90mmHg之间变化,CBF会保持一个比较恒定的数值,这对于脑部的保护非常关键。当脑灌注压增加时,为了保持CBF的恒定,脑血管是收缩的。
一旦突破脑灌注压的极限,如低于60mmHg以下,血管就会过度塌陷,进一步造成本身灌注压不够、灌注不足,脑血流量持续降低。相反,如果灌注压超过90mmHg,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基本丧失,血管代偿性扩张,就会引起CBF持续增加,则会造成脑水肿甚至脑出血。
三种经典的Lassen曲线:
大脑自动调节曲线示意图(a)经典的“Lassen”曲线显示了CPP和CBF之间的关系(黑线)。灰色线是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自动调节曲线。自动调节下限(LLA)和自动调节上限(ULA)向右移动,自动调节平台降低。(b)灰色曲线是脑水肿的严重脑外伤(TBI)患者的自动调节曲线。LLA向右移动,ULA向左移动,自动调节平台变窄下移,斜率更陡。(c)灰色曲线是完全受损大脑的自动调节曲线。斜率更陡,自动调节平台消失,CBF随CPP被动变化。
二、Rosner血管扩张和血管收缩级联反应
ABP/CPP变化对ICP的影响:
在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收缩压(SABP)下降,CPP下降,血管扩张,脑血容量(CBV)升高,水肿和脑脊液(CSF)增多,最终颅内压(ICP)升高;SABP升高,CPP升高,血管收缩,CBV降低,水肿减轻以及CSF减少,最终ICP下降。
三、优化脑灌注压管理的方法
优化脑灌注压管理的三种常用方法:根据颅内压阈值指导脑灌注压的管理、根据脑氧监测指导脑灌注压的管理、根据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指导脑灌注压管理。
(一)颅内压阈值指导脑灌注压的管理
1.ICP干预阈值
研究显示,颅内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并未超过阈值,并不影响预后,因此临床中只有ICP超过阈值,才会干预。从1996-2016年间,共发表了4版脑创伤基金会ICP干预阈值。
2.最新研究发现,ICP阈值19mmHg与结局相关性最强
2020年《JAMA Neurol》报道的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2004-2010),纳入了旧金山总医院(Ⅰ级创伤中心)的神经危重病患者。共523例患者,400万个1min ICP测量结果。
研究显示,以颅内压19mmHg作为阈值与预后关系最密切,由此可以猜想后续的指南可能会更新这一阈值,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
3.2019西雅图国际严重TBI选识会议(SIBICC)ICP监测管理流程
(1)不推荐的治疗措施
关于速尿的使用,杨中华教授特别提出:对于高颅压,几乎所有国外的指南都不推荐速尿,但是我国指南普遍推荐使用,杨教授比较支持不使用速尿这一观点。事实上,速尿降低颅内压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速尿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容量,降低了静水压,从而降低颅内压,这一推断来源于速尿用于肺水肿的机制。但是脑水肿和肺水肿完全不同,特别现在认为对于严重高颅压患者的管理,容量正常非常关键,而速尿作为一种利尿剂,尽量不要使用,除非判断患者容量过负荷,否则没必要使用速尿。
(2)推荐的治疗措施(四个层级)
第零层级(基于严重的TBI治疗,不依赖ICP):
第一层级:从第一层级开始推荐根据颅内压来管理脑灌注压
第二层级:
第三层级及其他:
(二)脑氧监测指导脑灌注压的管理
1.脑氧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包括三种: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脑组织部分氧分压的监测、无创NIRS监测。
2.PbtO₂监测的相关研究
2022年《Neurocrit Care》报道的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15项(共37245例患者,其中2184例接受了PbtO₂指导治疗)比较PbtO₂监测联合ICP监测指导和仅ICP监测指导管理策略的试验。主要结局为3个月和6个月时神经功能结局。
研究显示,PbtO₂指导治疗能够降低TBI患者死亡率,提高良好的神经功能结局。
2022年《J Clin Neurosci》报道的RCT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3项比较PbtO₂监测联合ICP监测指导和仅ICP监测指导管理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为损伤后6个月时良好神经功能结局。
研究显示,PbtO₂监测联合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结局趋势,降低ICP,降低死亡率。
3.2020西雅图国际严重TBI共识会议(SIBICC)——成人脑氧和ICP监测管理流程
(1)严重TBI不推荐的治疗措施
(2)推荐的干预措施
第零层级(不依赖于ICP和PbtO₂),与2019西雅图国际严重TBI共识会议(SIBICC)ICP监测管理流程基本一致。
2020版西雅图国际严重TBI共识把患者分为四型,A型是指ICP<22mmHg,PbtO₂>20mmHg,这型患者不需要干预;B型是指ICP>22mmHg,而PbtO₂是正常的,只需干预颅内压;C型是指ICP是正常的,但PbtO₂<20mmHg,只需进行脑氧管理;D型是指ICP升高,且脑氧低,这类患者需要遵照流程严格管理。
D型:ICP升高,脑氧低
三项关于PbtO₂+ICP vs单独ICP的RCT试验正在进行中。其中法国的OXY-TC试验目前已结束,但是结果还未公布。
(三)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指导脑灌注压管理
2021年发布的严重TBI脑血管自主调节监测共识,强调了脑血管自主调节指导的重要性。
压力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的患者,应维持较低的CPP目标(通常为60mmHg,只要满足灌注需求),因为较高CPP会升高ICP。相反,压力自动调节正常的患者,CPP目标值可以更高一些(通常为70mmHg)。
1.脑自动调节的评价方法
CBF(CBV)变化和动脉血压(ABP)/CPP的变化(诱导或自发波动)可以评价脑自动调节能力。CBF(CBV)直接测量方法包括脑灌注影像和皮层LDF(激光多普勒血流),间接测量方法包括ICP、PbtO₂、NIRS、压力容量指数、TCD血流速度、EEG。
2.压力反应指数(PRx)是目前研究热点,可床旁动态监测
压力反应指数,PRx指动脉压(ABP)和颅内压(ICP)缓慢波动之间的关系,PRx是4分钟时间窗内平均(6秒)ABP和ICP线性相关系数。
患者A,可以看到当血压升高时,颅内压同时升高,当血压下降,颅内压也下降,正PRx与ABP-ICP回归线(A)的正梯度相关,提示血管床无反应,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或衰竭。计算得出PRx=0.95。
患者B,可以看到当血压升高时,颅内压下降,负PRx与ABP-ICP回归线(B)的负梯度相关,提示血管床正常反应,脑血管自动调节正常/保留。计算得出PRx=-0.31。
PRx越小,越接近-1,说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越好;PRx越接近1,说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越差。
3.通过PRx判断CPP
(1)优化CPP(CPPopt),4h期间PPx最小值对应的CPP
首先进行4小时压力指数监测,同时监测血压、颅内压、脑灌注压,因为压力反应指数越低,说明患者脑血管调节功能越好,也就是说PRx在这一点对应的脑灌注压,就认为是最佳脑灌注压。
2020年发表在《Br J Anaesth》的一项前瞻性数据,回顾性分析,纳入了327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优化脑灌注压(CPPopt)定义为PRx最小值的CPP。中位CPP和CPPopt越接近,预后越佳。偏离个体化CPPopt目标值比偏离常用CPP目标值更能预测结局。
(2)PRx阈值(0-0.3?),设置CPPopt,CPP LLA,CPP ULA
U型PRx可以设置CPP上下限,a图PRx自主调节受损的阈值设置为0.3,b图PRx自主调节受损的阈值为0。
(3)把PRx=+0.2相对应ICP作为个体化颅内压目标管理阈值
数据来自于CENTER-TBI研究,利用PRx和ICP的关系制订个体化ICP阈值(PRx=+0.2)。A和B为患者1,C和D为患者2。以PRx=+0.2定义个体化ICP阈值,患者1为22.5-25mmHg,患者2为17.5-20mmHg。最终发现,ICP超过个体化ICP阈值的dose/h与死亡率升高相关(vs BTF指南定义的ICP阈值20mmHg或22mmHg)。
4.脑血管自动调节指导CPPopt方案是可行和安全的
2021年《J Neurotrauma》发表的COGiTAT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国际,非盲法,随机对照平行Ⅱ期试验。四家三级医院参与,纳入了TBIicp患者。随机分为BTF指南CPP目标范围组(对照组)和CPPopt目标组(干预组)。可行性终点为实际CPP与设定CPP目标一致(±5mmHg)的时间,安全性终点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干预强度水平(TIL)的增加。最终发现干预组主要终点为46.5%,显著高于已经发表的其他队列(36%)。两组治疗强度相当。
总结
严重脑损伤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重要疾病,应提高NCU的救治水平。颅内压监测指导降颅内压治疗是管理严重脑损伤患者的基础,改善全脑或局部的脑血流是严重脑损伤患者救治的目标。多模式监测优化脑灌注压管理是当前研究方向,特别是脑氧和脑血管自主调节监测指导的优化脑灌注压管理。杨中华教授最后提到,期待BOOST-Ⅲ、BONANZA、OXY-TC和COGiTATE Ⅲ等四项RCT的试验结果。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