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丨葛均波院士:精准PCI高速发展下中国2022年腔内影像发展现状

浏览量:5087
导语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全球范围内精准PCI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期,国家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公布了2022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整体而言,2022年中国PCI总病例数稳定增长,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充分体现出我国冠心病介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近期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葛均波院士报告了“精准PCI高速发展下中国2022年腔内影像发展现状”,一方面,向国际领域内展示了中国实现从PCI大国到PCI强国跨越的信心;另一方面,为国内广大术者鼓舞士气,努力实现PCI从临床到技术的不断创新。

 

 

中国心血管疾病——挑战与机遇

1.生命体征监测诊断的临床需求

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因为它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数量巨大,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估计有3.3亿,其中CAD患者占1,139万。

 

从2000-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冠心病死亡率趋势图可以看出,虽然整体上城市和农村的死亡率均成上升趋势,但农村这一数据上升更明显,尤其是2010年以后远超城市,说明了冠心病的救治水平在城市得到了明显提升。

 

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I国家。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库统计,2022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达到1,293,932例(数据未包含军队医院病例)。在过去的14年里,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不断增长。

 

由于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CAD的负担将继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中国PCI手术数量增长率每年会保持在15%左右。

腔内影像学——PCI“第三只眼”

1.生命体征监测诊断的临床需求

冠心病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血管腔内影像学(IVI)检查手段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PCI治疗。中国在IVUS应用于临床实践方面几乎与世界同步,并同步开展规范化培训,培养了大批介入医生。在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新了中国专家共识与相关指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关于IVUS的临床证据被发表,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China IVUS Health Economics Report 》于2022年发布一项结果:IVUS引导的PCI比传统血管造影引导的PCI更具成本效益优势。

发展重点——普及、规范、提高

1.生命体征监测诊断的临床需求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在所有的IVI技术中,IVUS占84%,是中国医生进行PCI治疗常用的技术,尤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北京,IVUS技术应用率更高。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国内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应用率较低的地区仍需加大规范化培训力度。

 

鉴于中国内地各地区间卫生医疗发展的不均衡性,2021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强调建设微创介入中心,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葛均波院士作为“千县工程”-微创介入中心负责人同时提出,要将腔内影像技术放到该项目的培训和发展中去,从而推动资源共享整合,引领县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临床证据的积累和精准PCI的发展,将IVUS专家共识从标准版更新到高级版是今后的重要工作。

 

虽然腔内影像学技术以及FFR在精准PCI治疗上发挥着巨大价值,但单一评估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IVUS检查能够精细反映患者血管细节,但也易受斑块重叠干扰,FFR是冠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无法提供病变结构及分布信息。于是,有专家开始思考和积极探索FFR+IVUS联合应用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更个性化的治疗。

 

高分辨率血管内超声(HD-IVUS)和FPB的出现,使得IVUS指导贯穿PCI始终。HD-IVUS的超声频率可达60MHz,相较于第一代40MHz的IVUS,在横向分辨率、轴向分辨率、组织穿透厚度、回撤长度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能更清晰地评估血管内情况,从而帮助术者进行临床决策。

 

波士顿科学公司开创的本地化器械在中国的上市应用,为国内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助力PCI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举全力实现PCI大国向PCI强国跨越

1.生命体征监测诊断的临床需求

全方位举措将为中国精准PCl技术的提升保驾护航,助力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治拐点早日到来。

 

①专家共识的更新:基于中国经验的标准化诊疗流程,扩展到更多应用场景。

 

②证据更新:充分发挥中国在体量上的优势,公布更多强有力的证据。

 

③产品创新:加强医产融合,加快产品本土化创新。

 

④向下传播技术:进一步向下推广标准化培训,提高县级医疗服务水平。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仍然会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依旧形势严峻。腔内影像学的不断突破促进了精准PCI的高速发展,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未来,不仅要实现数量到质量的全面提升,还要在技术以及器械的创新上下功夫。同时,冠脉介入诊疗需要不断下沉,进一步普及、规范、提高基层术者介入治疗技术和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中国患者,加速迈向“健康中国2030”。

 专家简介 

葛均波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冠心病病人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方面的研究,他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的研究阐述了假性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正常的机制,获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

科室主页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54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