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新时代下我国心血管健康新征程丨2022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主题报告

浏览量:2205

 

 

 

2022年12月10日,2022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开幕式在苏州顺利召开。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发表了以“新时代下我国心血管健康新征程”为题的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负担沉重,并阐述如何借鉴国际防治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共同走向心血管健康新征程。

 

 

 

 

 

现状: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

 

  葛均波院士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近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翻倍,从2.7亿增长到5.2亿(不包括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人数);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从1210万增长到1860万。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及资源分配等问题,高收入国家心血管死亡人数预测2030年对比2020年将增加4%(至2050年将增加19%),而低收入国家心血管死亡人数预测2030年对比2020年将增加44%(至2050年将增加190%)。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下降,而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拐点仍未出现。心血管健康联盟(CCA)成立的使命就是让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率的拐点早日到来。
  葛均波院士分析,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其中农村已超过城市,提示农村尤其应重视医疗资源可及性。作为中等收入国家,目前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5.5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说明我国正处于心血管病流行的第二阶段。而缺血性心脏病可能即将取代卒中,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

 

图1.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趋势

 

| /

 

 

参考:国外先进的防治经验

 

  葛均波院士表示,部分发达国家的心血管病防治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00余年前,心血管疾病成为美国头号致死疾病。其后,美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人数仍然不断攀升,直到1960年代达到最高点。而近50年来,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美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经验可以总结为:从认识心血管危险因素出发,迅速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公共卫生行动,促进心血管死亡下降。1948年启动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缺乏运动和糖尿病。研究结果迅速转化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卫生行动:改善生活方式;大幅减少烟草烟雾暴露;促进高血压治疗;控制胆固醇/糖尿病等。美国冠心病死亡率的峰值在1968年,到1998年已下降近75%,而至今仍在持续下降。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心脏健康需要“生命八要素”:4个健康行为(健康饮食、适量身体活动、戒烟和充足睡眠),4个健康因素(不要肥胖、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和血糖正常)。
 
图2. 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脏健康需要“生命八要素”

 

  欧美国家防治经验给我们带来启示: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减少心血管病死亡贡献最大。主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胆固醇、收缩压、吸烟、体力活动不足等。欧美国家许多临床试验和社区防治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44%-76%归因于危险因素的控制,而23%-46%归因于冠脉支架植入等治疗的作用。世界心脏联盟(WHF)是致力于引领全球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团体,工作重点放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它以实际行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2025年降低过早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25%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如下:为心血管健康公平铺平道路;促进知识的及时应用;利用创新和技术促进心血管健康;将心血管健康置于健康和气候政策的重中之重;制定和提供一种包容的、全社会的、全政府的心血管健康方针。综上所述,国际心血管病防治经验提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同质化培训和规范诊疗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

 

努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具体包括:1)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2)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3)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4)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这对我们发展心血管健康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兼顾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广度和深度,在深入群众、建设基层,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推动全民健康进程的同时不忘精益求精,推陈出新,占领医学发展的制高点,这将是我们必须要攻克的新课题,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控制体重、睡眠充足、管理压力、定期体检。

 

  二、重视早期筛查,积极预防。上医治未病,但我国心血管领域“重治不重防”的局面依然存在。对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至关重要。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应该从治疗转向预防、防治并重,通过二级预防和各种治疗手段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

 

  三、推动临床诊疗高质量发展,重要疾病关键环节上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建立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大力推动学科中心建设,规范临床诊疗。CCA建设了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瓣膜病中心和泛血管病中心,其中胸痛中心取得成果最为显著。截至目前,胸痛中心救治胸痛患者1100万例,每年救治急性胸痛近260万。胸痛中心建设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

 

  四、提升医疗资源可及性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亟待提升。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基础,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格局的根本措施。

 

  五、加强医生培训教育,全面教学助力临床医生能力提升,打造心血管医生在线学习首选平台CCATV,通过品牌栏目,专家自创栏目,合作栏目,实现实时病例讨论、科室交流、手术转播、学术探讨、大会直播、国际交流等。

 

  六、加强公众教育-普及心脏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筑牢疾病日品牌阵地、打造心血管科普生态。打造媒体矩阵,科学传播健康知识。

 

  七、建立智库-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中国数据开展高质量研究,反应临床救治效率,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让政府直观了解各地在疾病防治能力、政策保障和卫生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予解决或改善。发布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蓝皮书,是心血管专病领域的综合研究报告;制定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推动各省级卫生行政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八、多元化国际合作,助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学会地位上,CCA成为WHF亚洲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唯一一个在WHF理事会拥有两个理事席位的学会等。在国际科研、学术、治理合作上,心血管健康联盟作为中国合作方领导中国研究,参与INTERASPAIRE 研究,与5个世卫组织地区33个国家共同合作,以期站在更高的国际学术及政府治理赛道上。

 

| /

 

展望:健康中国2030共创美好未来

 

葛均波院士在总结时指出,以“健康中国2030-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线,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降低心血管死亡、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实现“健康中国2030”。心血管医生应秉持责任、担当、激情、奉献和坚持的品质,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迎来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的下降拐点。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55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