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崔韬教授:铁沉积与神经系统病变
大脑中,铁对许多细胞过程至关重要,但由于大脑将过量铁输出回系统循环的能力有限,遗传变异与铁环境暴露的增加等都会导致铁的沉积。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BIA)是一组主要的脑实质内铁沉积病变,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伴有其他复杂临床症状,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的罕见神经变性疾病。铁属于顺磁性物质,异常铁沉积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常见铁沉积部位为苍白球、黑质、红核、丘脑等脑深部灰质核团。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准确地识别和诊断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相关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崔韬教授在近期的教学查房中,重点讲解了NBIA常见亚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期对广大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人体铁水平的控制:铁的获取、回收和储存,目前还没有已知的铁排泄的调节形式。
-
红细胞生成是主要的铁消耗,20-25mg/d。
-
在稳定状态下,成年人每天饮食中吸收1-2mg。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不同于细胞凋亡、坏死或自噬。主要机制是在2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的高表达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此外,还表现为抗氧化体系(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量下降。铁池(free Fe pool)受精确的调节,参与氧自由基的形成、线粒体功能的调节等。
铁死亡的激活途径:GSH系统失活、GPX4活性下降、过度脂质氧化、铁沉积。
铁沉积可致: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变性、铁沉积局灶的炎性细胞浸润反应。铁沉积与神经炎性反应可来源于脑血管破裂所致的血红蛋白释放、转铁蛋白或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异常、环境中铁暴露。
在大脑中,铁对许多细胞过程至关重要,包括神经递质合成、髓鞘形成和线粒体功能。出生时大脑中没有铁;青年和中年之间其含量迅速增加,此后保持相对恒定。随着年龄的增长,铁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基底神经节和其他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大脑区域。在成年期,红核、黑质(SN)和壳核的积累最为明显。此外,参与运动、认知和视觉功能的中央前皮质、前额叶和枕叶皮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铁。
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吸收Fe后,通过铁泵蛋白(Fpn)把铁暴露于脑间质液中,被铜蓝蛋白氧化为铁离子并绑定到转铁蛋白上(transferrin)。铁蛋白的表达主要通过转录后水平由离子调节蛋白(iron regulatory proteins IRP)调节。由于大脑将过量铁输出回系统循环的能力有限,遗传变异与铁环境暴露的增加等都会导致铁的沉积。Fe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金属,会对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BCSFB)造成损伤。从理论上讲,血脑屏障/BCSFB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反过来加重Fe向脑的转移增加。
随着老化发展,出现低水平的持续炎性反应,同时免疫能力下降;炎症促进了铁代谢紊乱。
在亚细胞水平上,溶酶体中Fe的螯合增加了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如TNFα等,在大脑中引发炎症信号。铁稳态失调影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导致溶酶体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不仅导致铁沉积,而且细胞内铁分布不足,均可引发神经炎症过程。细胞内铁可能通过破坏DNA和阻断正常的基因组修复来加速衰老,这一过程被称为铁衰老。
需要重视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铁沉积除了原发病出现外,还可能会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皮层静脉血栓、CAA相关炎症、淀粉样变抗体治疗等。
皮层静脉血栓铁沉积
CAA相关炎症铁沉积
淀粉样变抗体治疗引起的铁沉积
1.概念
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是一组进行性的脑部铁盐沉积所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基底神经节(常见于苍白球和/或黑质)最为明显,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维体外系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此类疾病在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上因铁离子异常沉积而具有特征性的异常征象。
2.NBIA分类
各亚型根据“突变蛋白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式统一命名,如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或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是泛酸激酶2(PANK2)基因突变所致,故命名为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NBIA的亚型众多,但最常见的亚型有4种:
-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50%-70%);
-
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20%);
-
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0%);
-
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7%)。
其余明确致病基因亚型约占3%;约有10%的NBIA病例目前尚未发现致病基因。
3.NBIA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除了脑部表现外,也有部分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痉挛等多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方面,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小脑受累,可以出现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样表现等。
4.NBIA脑部MRI特征
部分患者脑部MRI具特征性表现,如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苍白球呈“虎眼征”;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黑质铁沉积要大于苍白球,而其他疾病分型中铁沉积大多是苍白球较多;神经铁蛋白病特有的MRI表现是尾核和核壳囊性改变成腔。
5.NBIA代表性疾病
(1)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关文献报道,该病常见症状以锥体外系为主,帕金森样表现、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痉挛等。
核磁特征性表现为“虎眼征”,CT可以看到基底节区钙化。
(2)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临床表现较多样。
-
癫痫发作,各种癫痫类型均可出现,儿童早期发病更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有时可出现癫痫伴West综合征、LG综合征及早发性癫痫伴智力残疾。
-
进行性帕金森样综合征、肌张力障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行为异常,包括睡眠障碍等。
-
发育迟缓/智力残疾(极少或缺乏表达性语言)。
-
进行性帕金森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开始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
-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行为异常,包括刻板的手部运动、磨牙和异常的睡眠模式。
影像学特征黑质铁沉积更突出,目前已有一些核磁方法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铁沉积检测。
(3)神经铁蛋白病
临床症状以锥体外系为主,可出现舞蹈病、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不对称性运动异常等。
影像学上苍白球、核壳、尾状核、齿状核、黑质和红核可见铁盐沉积,以尾核和核壳囊性改变成腔为特有表现。
(4)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
-
铜蓝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AR病。Fe2+向Fe3+氧化障碍,沉积于脑、肝、胰腺、视网膜等。
-
表现:锥体外系、记忆减退、糖尿病、视网膜变性、贫血。
-
实验室检查:血清测不到铜蓝蛋白、血尿铜正常、肝铜浓度正常,铁蛋白升高。
-
治疗:螯合剂去铁胺。
影像学表现为小脑萎缩及基底节区、齿状核铁沉积。
-
Friedreich's ataxia;
-
肝豆状核变性;
-
运动神经元病;
-
AD;
-
PD。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