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丨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亚洲专家共识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又称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是指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使用X线和(或)超声影像作为引导,将人工肺动脉瓣通过经导管介入的方式置入到病变的肺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肺动脉瓣置换的一种微创操作技术。TPVR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主要用于右心室流出道(RVOT)重建术后并发RVOT功能不全[RVOTD,定义为肺动脉瓣反流(PR)和(或)RVOT梗阻]的患者。
近期,《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亚洲专家共识》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发表,对TPVR的8个核心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形成8个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一览
核心观点1:对于RVOT重建术后并发中重度或重度RVOTD的患者,TPVR可以改善患者RVOTD相关的症状,逆转患者右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Ⅰ类推荐,B级证据)。
核心观点2:对于需要行肺动脉瓣置换且解剖合适的患者,优先选择TPVR,其次是SPVR;对于解剖不合适的患者,应考虑SPVR(Ⅱa类推荐,B级证据)。
核心观点3:对于带瓣血管通道患者,更多地选择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对于自体流出道患者,更多地选择自膨胀肺动脉瓣(Ⅱa类推荐,B级证据)。
核心观点4:TPVR适合于合并有RVOT狭窄的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或重度PR,伴或不伴有RVOT梗阻,解剖学适合,有RVOTD相关临床症状患者(Ⅰ类推荐,B级证据)。
核心观点5:TPVR适合于合并RVOT狭窄的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并发的中重度或重度PR,伴或不伴有ROVT梗阻,无相关临床症状但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解剖学适合,且伴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合并严重ROVT梗阻、严重或进行性右心室功能下降或猝死高危因素等1种以上的情况患者(Ⅱa类推荐,B~C级证据)。
核心观点6:拟行TPVR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患者心功能、心脏大小、右心室收缩末期压力以及肺动脉瓣功能等指标;同时术前可行肺动脉CTA,评估RVOT-肺动脉解剖,作为患者筛选及瓣膜型号选择的主要依据(Ⅰ类推荐,C级证据)。
核心观点7:TPVR术中应该进行右心导管检查,评估瓣膜置入前后肺动脉压力情况;应该行球囊扩张测试,作为瓣膜型号选择依据及冠状动脉堵塞风险判断依据(Ⅰ类推荐,C级证据)。
核心观点8:TPVR术后患者,应该积极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即严格按照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指南的建议,在有创操作及暴露高危因素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Ⅰ类推荐,C级证据)。
参考文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亚洲心脏病学会 ,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亚洲专家共识[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3,31(6):404-412. DOI:10. 3969/j. issn. 1004-8812. 2023. 06. 002.
内容来源: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