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C 2025丨先心、瓣膜、超声三大板块亮点前瞻

浏览量:1208

春潮涌动,万物生晖。2025年4月7-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中国循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在北京绽放新篇。

这场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学术盛会,正以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墨,书写下交融创新与协作共赢的时代答卷。

 

 先心板块 

多场次联动,解码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创新之未来

 

 

手术专场:多元术式齐亮相,创新领航新征程

 

4月7-10日,先心板块手术专场重磅开启。手术内容涵盖单纯TTE引导下可降解PFO/ASD封堵器植入术、经导管可降解VSD封堵器植入术、单纯TEE下经导管PFO缝合术、经皮可降解PDA封堵器植入术、PFO封堵术后残余分流二次封堵术、国产测量球囊辅助下ASD封堵术等多种术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胡海波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沈群山教授等专家团队亲自操刀,手术演示过程中穿插对技术要点、操作技巧及处理策略的解读汇报,充分展现国内先心及左心耳介入治疗的高超技术,为业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范例。

 

手术专场不仅是中国技术的‘展示窗’,更是全球介入领域的‘风向标’。从可降解材料到各种术式,从复杂病例到基层推广,我们正在用创新与规范,重新定义先心病治疗的未来。

 

PFO专场:国际交流与技术创新,驱动先心病治疗新变革

 

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深化、创新器械的广泛应用,PFO的研究与治疗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在本次大会4月12日的PFO专场上,这一趋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先心病介入国际交流合作会”上,王首正教授、Alejandro Perrone教授、Carlos Guerrero教授、Bahram Kadyrov教授将围绕PAN等技术带来不同地区的治疗经验;在“ 先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 ”专场,与会专家将分享经导管PFO缝合技术,生物可降解VSD封堵器、PFO封堵器、ASD封堵器、PDA封堵器等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体会;“PFO培训课程”则围绕PFO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解读、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从国际协作到国内创新,中国先心病治疗正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行业领跑者’。通过不断地交流与讨论、创新与实践,我们将为广大先心病患者带来更先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先心病介入治疗专场:聚焦名家视角与病例实战,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再起航

 

在“先心病介入大咖谈”板块,与会专家将汇聚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深入剖析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从可降解封堵器等创新器械的研发进展,到成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等复杂病症的最新诊疗策略,专家们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分享见解,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在“先心病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板块,经胸小切口、经胸微创封堵等新技术的应用介绍,体现了微创理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深入贯彻。“心源性脑卒中专题”则聚焦左心耳封堵术相关内容。专家们围绕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的临床应用、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操作要点、左心耳封堵术并发症及处理、最新临床研究解读以及术后抗凝方案选择等话题展开探讨

最后,在复杂病例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将带来极具挑战性的病例。这些病例涵盖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是临床实践的真实写照。通过交流讨论,参会者将在实战中迅速成长,有效提升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最终让患者受益。

 

“总之,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正通过各个板块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不断夯实技术创新基础,拓展普惠医疗路径,在全球先心病治疗变革之路上稳步前行,为守护患者健康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中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操作专家建议》重磅发布

填补国际空白  推动可降解技术规范发展


4月12日,由国家结构性心脏病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专业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中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操作专家建议》将正式发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指南,标志着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入"可降解时代"。

 

该《专家建议》是中国可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的首个指导性专家共识,旨在推动可降解封堵技术的标准化应用,系统梳理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材料特性、植入操作规范及术后评估标准,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此前,PFO封堵术的临床指导主要基于《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而此次发布的《专家建议》则进一步聚焦可降解封堵器的独特技术要点,为全球临床实践提供权威参考。

 

 

该建议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操作依据,更将推动可降解封堵技术的规范化应用。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可降解封堵技术有望成为PFO封堵术的核心选择之一,为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中国在可降解材料研发及应用领域已跻身国际前列,此次《专家建议》的发布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临床转化效率及全链条技术标准两大核心优势:依托国内大规模临床数据实现产品设计的快速迭代,同时构建从生产到应用的完整技术规范体系,为全球可降解器械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这一突破性临床建议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心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创新实力,更通过标准化输出引领国际技术发展。

 

 

 瓣膜板块 

精准操作、创新普及与国际协作的全方位探索

手术篇

4月7-11日,瓣膜板块手术直播将重磅开启。本次大会实现“四瓣联播”,内容涵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二尖瓣缘对缘修复(M-TEER)、三尖瓣介入及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全面展现中国术者的卓越实力。

 

“精准医疗,始于对每一例手术的精细雕琢。我们的手术直播严格遵循这一理念,从4月7日-11日,每天都有精彩呈现。”

 

届时,中国工程院胡盛寿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海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戈军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金平教授、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剑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将轮番上演高难度手术转播,全面展示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精妙之处,为与会者呈现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TAVR篇

TAVR专场:从学习到创新,攻克主动脉瓣病变技术高地

 

“当前,TAVR技术已从‘学习曲线’迈入‘创新高原’,国产器械的崛起让我们在国际舞台更具话语权。在此背景下,对于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我们开始注重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的TAVR专场聚焦创新器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两大关键方向,深入探讨介入治疗时机的精准把控,细致剖析不同瓣膜选择的依据与考量。在创新技术方面,与会嘉宾将聚焦“ 经心尖TAVR治疗AR合并大瓣环的策略”,带来最新研发成果与应用进展分享,同时详解TAVR操作过程中的要点与诀窍。对于TAVR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亦有权威专家分享宝贵经验与应对策略。

 

此外,大会还将目光投向复杂TAVR以及小瓣环患者的治疗难题,邀请业内资深专家,通过极具挑战的病例分享实操技巧,剖析从循证分析到实际操作的每一步关键思路,为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病情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借鉴经验,助力提升主动脉瓣病变整体诊疗水平。

 

“总之,TAVR专场将为中国术者提供TAVR从理论到实战的完整解决方案,让创新技术真正服务于患者的终身健康。”

 

经心尖TAVR学术交流会:破局复杂病变,迈向普及之路

 

经心尖TAVR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入路优势,正成为复杂主动脉瓣病变介入治疗的“破局之钥”。在4月11日的“结构性心脏病联盟培训班(经心尖TAVR技术培训)”上,与会专家将围绕经心尖TAVR技术的难点、操作技巧、诊疗策略展开探讨,分享宝贵经验,为与会者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经心尖TAVR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获益。通过强化培训与规范教学,我们期待这一技术从‘专家级’走向‘普及化’,让更多复杂病例患者受益于中国方案的精准与高效。”

 

TAVR球扩瓣专项技术培训:筑牢手术成功基石,提升介入实力

 

瓣膜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石。球扩瓣相比于自膨瓣操作简单,且在即刻手术成功率、起搏器植入率和冠脉通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月11日的“TAVR球扩瓣专项技术培训”将聚焦“从理论到实战”的全链条能力提升,通过系统且深入的培训,帮助与会者全面掌握球扩瓣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精准的瓣膜植入,始于对技术的深刻理解与熟练操作。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人才培养,让更多医生成为TAVR球扩瓣技术的熟练掌握者和推广者,为广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二尖瓣篇

“二尖瓣介入治疗领域正迎来‘国际协作’与‘技术本土化’的双重突破。国际经验的交融与国产器械的突破,正推动中国从‘技术输入国’向‘方案输出国’转型。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解决‘能做’的问题,更要回答‘如何做得更好’的全球命题。”

 

在4月12-13日的二尖瓣专场,国内外顶尖专家将围绕M-TEER技术、国产器械创新及复杂病例实战展开深度探讨。届时,Yeo Khung Keong 教授将带来“经导管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反流亚太共识更新版解读”,为M-TEER的规范应用提供重要参考;Yohei OHNO将对J-MITRA注册研究2年结果进行全方位解读

 

在聚焦国际前沿的同时,国内专家将携本土创新成果重磅登场,充分展现国产M-TEER器械在二尖瓣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为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安全性提供思路。此外,与会专家还将聚焦M-TEER的全流程管理,并通过挑战性的病例分享,为临床应对复杂二尖瓣病变提供宝贵借鉴,助力二尖瓣疾病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从共识落地到器械创新,从规范操作到极限挑战,二尖瓣专场的每一场讨论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让中国方案既接轨国际,又引领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国际多中心协作,将中国智慧转化为全球标准,为复杂二尖瓣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让‘中国创造’真正成为世界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变革引擎。”

 

 

 超声板块 

技术破壁,赋能结构性心脏病迈向绿色精准诊疗新时代

 

 

在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过程中,超声技术宛如精准导航,为临床决策指引方向。此次大会超声板块亮点频出,堪称一场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深度交融的学术盛宴。

 

沉浸式模拟训练,以“艺术+科技”重构学习体验

 

“超声技术非常依赖操作者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在会议中锤炼实战技术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设置了‘超声工作坊’。作为最贴近临床和实战的Session,我们在工作坊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超声板块组织者段福建教授介绍道。本次超声工作坊以“趣味互动+艺术融合”为特色,借助心腔内超声(ICE)、经食管超声(TEE)及智能体模,逼真还原TAVI、TEER等手术现场。比如,工作坊引入了经典的TEE模拟器,对二尖瓣脱垂患者,可以超声机模拟瓣膜切割、观察和测量。为迎接4D ICE未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工作坊特别准备相关模块,使与会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4D ICE带来的全新视角与操作体验。


这种训练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医生们能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反复实操,以便快速积累经验,提升操作的精准度与熟练度,有效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周期。

 

七大主题板块:探索超声未来无限可能

 

不同于超声工作坊的沉浸式体验,4月12日的超声专场将聚焦于学术汇报和数据分享。届时,大会将通过七大主题板块——“青春舞台”“超能力”“建标立准”“京港专场”“瓣影相随”“结构心声”“创智未来”,从临床应用到前沿探索,全方位展示超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在本次会议上,还将审议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超声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此标准规范进行超声操作,可获得高质量图像,从而帮助术者更精准地开展手术操作,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总之,超声专场7大板块贯穿了‘精准评估-智能引导-标准建立-技术下沉’全链条。随着4D ICE等新技术的推广,超声技术将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姿态,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推动整个心血管病诊疗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彩蛋时间

 

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单纯超声引导技术正以“零辐射、高精准”重塑治疗范式。在单纯超声引导下所开展的TAVR、PFO以及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是对技术创新的勇敢尝试,也是为患者安全与精准医疗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次会议上将通过手术直播、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单纯超声引导技术在TAVR、PFO以及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的临床优势、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当瓣膜、先心与超声三大精英团队巅峰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期待您一探究竟!

 

这场学术的春日盛宴,既有技术破土的铿锵,亦有智慧交融的温润。

 

4月7-13日,让我们以心为契,共赴这场“新芽与硕果”的对话,见证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在时代潮头书写新的万物生长!

 

大会直播

大会官网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