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精准“钳”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主任瓣膜团队成功完成复杂交界区MitraClip-TEER手术一例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孙志军主任的带领下,万继业教授、王传合教授及杨耀教授联合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交界区二尖瓣重度反流的MitraClip-TEER手术,标志着我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术前通过三维超声及影像融合技术精准评估反流机制,术中凭借娴熟的导管操作和实时影像导航,成功植入MitraClip夹合器,即刻实现反流显著减少,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恢复良好。

术中风采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2岁,5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夜间偶有憋醒,遂前往医院就诊,诊断为“二尖瓣脱垂”,建议手术治疗,患方拒绝,间断服用药物后症状好转,现以“胸闷气短5年,加重7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 ,近8年未服用药物控制。发现房颤,心衰7月余。
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全心大,二尖瓣关闭不全(DMR),二尖瓣A3P3-C2区腱索断裂、脱垂,二尖瓣反流(极重度,5+),三尖瓣反流(中度),估测中度肺动脉高压。
初步诊断
1.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腱索断裂
2.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3. 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 Ⅱ级)
4. 高血压3级(很高危)
万继业教授:手术难点及策略
交界区病变下方有复杂的腱索和乳头肌,不仅限制了操作的空间,而且器械缠绕或损伤瓣下结构的风险明显增高。要求术者穿刺点高度达到4.0cm以上,尽可能在左房完成定位,减少瓣下操作。从解剖结构来看,二尖瓣A3、P3脱垂累及C2交界区脱垂,脱垂宽度约12mm,脱垂高度约8mm,患者左室增大,计划先用一枚XTR二尖瓣夹完全解决交界处反流后,观察残余脱垂及反流情况,决定是否植入第二枚夹子。
考虑到患者一般状态较差,且患者拒绝外科,与家属沟通后,计划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TEER术前评估


术前瓣口面积8.39cm²
后叶长度9.5cm
全麻下食道超声明确二尖瓣反流及病变位置


术前Bicom切面
Bicom加彩


3D-ZOOM 显示P3-C2腱索断裂、脱垂,明显对合间距;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量反流
手术过程
全麻下穿刺右股静脉,在TEE指导下完成房间隔穿刺,穿刺处与二尖瓣瓣环距离4.95cm。将superstiff导丝送至左房,应用18F鞘管扩张穿刺部位,沿导丝将可操控导引导管送入左肺静脉。




交换导丝送到肺静脉
3D下房间隔穿刺位点约在3点钟方向


调整夹子位置,垂直于瓣环平面
调整夹子钟向

将夹子送到瓣下


瓣下打开夹子,钟向改变
将夹子反折,修正轴向


上彩确认夹子位置
开始捕捞


Gripper down 看到明显bouncing
夹子关小


夹子关紧后上彩
3D下组织桥稳定


释放夹子
夹子释放后反流降至轻度


3D下组织桥稳定
3D下上彩

术后平均压差为1mmHg
手术小结
团队历经2个小时高质量的完成了一台极具挑战的TEER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我院在复杂交界区反流介入治疗的技术空白,更为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国际领先的微创治疗选择。
孙志军主任表示: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简称MR)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在这种疾病中,心脏的二尖瓣无法正常关闭,导致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向左心房倒流。随着年龄的增长,MR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传统上,治疗MR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开胸手术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然而,许多患者因为年龄或其他合并症无法承受这样的大手术。为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名为“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的微创手术,成为了许多高危患者的新选择。TEER不需要开胸,也不需要心脏停跳,因此手术的风险和恢复时间比传统的瓣膜置换手术要小得多。对于那些因为年纪大或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TEER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选择。TEER手术通常只需要几天的住院时间,患者恢复速度快,且并发症风险较低。TEER可以显著减轻MR症状,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
“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团队丰富的经验和紧密的协作,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技术创新,推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迈向精准化、微创化。”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将持续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为更多心脏疾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专家简介
孙志军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万继业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王传合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杨耀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张坡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