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st Sievert教授:三尖瓣介入黎明已至

浏览量:2052

编者按

三尖瓣疾病的诊疗曾长期处于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盲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风险高、适用人群受限等局限性,这与庞大的患者群体需求形成了尖锐矛盾。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介入技术的不断突破,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迎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创新型三尖瓣介入装置相继问世,通过微创化、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成功突破了传统治疗的瓶颈,为三尖瓣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与生存曙光。

 

近日,德国法兰克福圣凯瑟琳医院心血管中心的Horst Sievert教授,以“三尖瓣介入黎明已至”为题,对此展开了系统阐述。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供临床参阅。

 

 

 

 

 

三尖瓣介入治疗器械发展

Horst Sievert教授指出,三尖瓣介入治疗器械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十几年前,当时临床上常用的器械为MitraClip。随着技术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研发出超过35种用于三尖瓣修复/置换的器械。然而,其中大多数器械仍处于研发阶段或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获得正式上市许可。

 

当前,三尖瓣介入治疗主要围绕瓣叶和腱索进行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治疗方式:一是直接对瓣叶或腱索进行修复;二是实施瓣环成形术,通过缩小瓣环直径改善瓣膜功能;三是植入间隔装置,以填充瓣叶间的间隙;四是异位植入,即将瓣膜植入下腔静脉(IVC)和上腔静脉(SVC);五是原位植入,将瓣膜精准植入三尖瓣的原生位置。与之相对应,常用的介入器械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瓣叶或腱索直接修复术相关器械、瓣环成形术相关器械、间隔装置植入相关器械、异位植入相关器械和原位植入相关器械。

 

 

1

瓣叶或腱索直接修复术相关器械—PASCAL、
DragonFly、MitraClip

DragonFly是由中国研发的医疗器械,与PASCAL和MitraClip相比,其显著特征在于配备可调节闭合角度臂与中央填充间隔器。当填充器受压后,会在臂的两侧膨胀,从而实现对反流口的有效封堵。值得注意的是,DragonFly中间填充物的宽度达12mm,明显宽于PASCAL的6mm;而MitraClip填充物宽度虽同样为12mm,但由于 DragonFly独特的设计结构,针对同一患者,使用DragonFly可能所需的夹子数量更少。

 

 

在DragonFly用于三尖瓣反流(TR)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方面,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该研究聚焦于严重三尖瓣反流(TR3+及以上)患者,实验组采用DragonFly-TR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技术,对照组则实施药物治疗。研究设定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三尖瓣再干预、心力衰竭等复合终点。该试验于2024 年9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是中国首个经导管治疗三尖瓣反流的随机对照(RCT)试验。此外,关于MitraClip的临床试验则通过抓取相邻瓣叶的腱索,改善瓣叶对合,其操作过程为通过旋转等逐步操作实现腱索的成功抓取。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显示,DragonFly在治疗TR方面具有明确的获益,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瓣环成形术相关器械——Cardioband TR、

TRAIPTA、MIA Device

瓣环成形术在外科治疗领域中,相对而言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但经导管治疗方式却面临诸多技术挑战,这对相关器械提出了更高的性能与安全要求。

 

(1)Cardioband TR目前有CE认证,但其最初是作为二尖瓣瓣环成形术技术开发的。

 

 

(2)TRAIPTA的操作路径是经右心耳(RAA)穿刺进入心包腔,随后沿房室沟输送环形植入物,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植入物张力进行调节。手术完成后,采用伞状封堵装置封闭右心耳穿刺创口。自2014年起,TRAIPTA已开展动物实验研究,目前正处于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3)MIA Device器械由PolyCor锚定装置和热塑性弹性体组成,主要机制是将多个锚定装置置于后隔联合与前-后联合之间的瓣环处,在联合处产生张力,目前在一项纳入31例患者的数据中显示,MIA Device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可显著减小瓣环尺寸,降低三尖瓣反流(TR)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4)三尖瓣桥接植入技术通过植入特定的桥接装置,能够为三尖瓣瓣环提供稳固支撑,优化三尖瓣的生理功能。

 

 

(5)K-Clip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器械,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在瓣叶交界处进行缝合,拉紧三尖瓣后叶,从而将原本的三个瓣叶结构重塑为双瓣叶形态。K-Clip夹子不仅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还能实现对三尖瓣后叶的可靠固定,为三尖瓣反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

 

 

 

3

间隔装置植入相关器械——Duo Croivalve、
Coramaze、Tilio、TriFlow及Pivot-TR

(1)Duo-Croivalve对合瓣膜系统主要锚定于上腔静脉,是一种具备可调节、可锁定和可分离特性的系统。该系统具有瓣膜对合功能,能够有效预防瓣周漏的发生。

 

 

 

(2)Coramaze是一种放置于右心房的锚定器,其锚定装置与间隔器之间通过灵活关节连接,这种设计使得间隔器能够在瓣叶间精准定位。

 

 

(3)TriFlow即三尖瓣血流优化器,在三尖瓣连合处设有3个锚定装置,并在中央配置“迷你瓣膜”。目前,该器械已完成首次人体试验(FIM),研究结果显示,其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三尖瓣反流,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Tilio主要用于在心房处固定器械,同时配备有心室固定臂。由此可见,Tilio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瓣膜植入器械,更类似于空间位阻器。该器械经右心房植入心室,完成最终放置。

 

 

(5)此外,Pivot-TR是一款来自韩国的器械。最初,Pivot-TR被设计为暂时性植入物,放置于三尖瓣位置;随着治疗理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桥接器械治疗模式,最终实现永久性植入,能够大幅降低三尖瓣反流(TR)的严重程度。

 

 

 

4

异位植入相关器械——Transcatheter 

CAVI–Tricvalve、Innovetric、Tricento

在异位植入技术发展初期,通常将相关器械放置于下腔静脉,但该方法目前已不再使用。当前主流的异位植入技术采用双瓣膜植入方式,即一个瓣膜植入下腔静脉,另一个瓣膜植入上腔静脉。临床研究表明,双瓣膜植入后,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压力显著降低,同时右心房压力有所升高。

 

 

Innovetric器械采用从下腔静脉(IVC)到上腔静脉(SVC)的植入路径,该器械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移位发生率较低,且操作相对简便,易于植入。

 

此外,Tricento公司正积极推进第二代器械的研发工作,有望进一步优化异位植入器械的性能与临床应用效果。

 

 

 

5

原位植入相关器械——Intrepid、V-Dyne、

Trisol、EVOQUE、Jenscare LuX-Valve、

TRiCares Topaz、Cardio Valve

(1)Intrepid系统最初是作为二尖瓣装置应用于三尖瓣位置,采用Intrepid 35Fr系统。第一代Intrepid TTVR系统针对三尖瓣位置进行优化,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方式,于 2024年3月完成首次人体研究;第二代Intrepid TTVR系统进一步改进,不仅优化了操控和释放性能,还将外径缩小至29Fr,并增加了瓣膜尺寸规格。

 

 

(2)Trisol采用单圆顶形瓣叶设计,其瓣叶逐渐闭合的特性有助于保留右心室功能。目前该器械采用经颈静脉入路,同时正在研究经股动脉入路的可行性。它配备31F输送系统,可在瓣叶上实现锚定,并且支持重新定位和回收操作。

 

 

 

(3)EVOQUE三尖瓣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配备28F鞘管,主要通过在瓣环、瓣叶和腱索上进行锚定来实现稳定植入。该瓣膜已获得CE认证和FDA批准,但其不具备回收性。

 

 

(4)Jenscare LuX-Valve采用经颈静脉入路,主要在瓣叶和室间隔处进行锚定,目前提供50mm、60mm和70mm三种瓣膜尺寸规格,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5)TRiCares Topaz瓣膜系统支持经股动脉或经颈静脉入路,使用29F鞘管,适用于不超过45mm的三尖瓣瓣环。该瓣膜采用猪心包材质的三尖瓣叶,通过在瓣叶上锚定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双支架设计,框架灵活性高,房室传导阻滞风险较低,于2022年完成首次人体植入。

 

 

(6)Cardio Valve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其心室突出程度最小(瓣膜高度仅15mm),主要在瓣叶上进行锚定,不产生径向力,并且配备袖套以防止瓣周漏,能够适配的最大瓣环直径达55mm。

 

 

(7)V-Dyne同样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配备28F鞘管,其独特的“侧方输送”方式使得输送系统无需进入右心室,具有可重新定位和回收的优势,提供50mm、60mm和 70mm三种瓣膜尺寸。

 

 

 

小结

当前,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的器械研发呈现出复杂且矛盾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新型器械研发迭代速度极快,材料科学、影像导航及微创技术的突破推动了介入器械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受限于三尖瓣解剖结构复杂性、瓣周病变多样性及长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技术瓶颈,器械研发的临床转化与大规模应用进展相对迟缓。尽管面临技术与临床的双重挑战,但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推进、循证医学证据的持续积累,三尖瓣介入器械领域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随着创新器械的持续涌现与优化,该领域将逐步构建起更安全、高效、个性化的治疗体系,最终为三尖瓣疾病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切实提升其生活质量与预后水平。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注来源!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