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 Asia | 东亚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与展望

浏览量:2015

在心血管疾病全球防控的格局中,东亚人群一直面临着独特的风险分析挑战。近期,由斯坦福大学Patricia K. Nguyen博士领衔,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东京应庆义塾大学Tomonori Okamura教授、首尔延世大学Hyeon Chang Kim教授等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一项综述性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预测模型的现状与局限。该研究近期发表在 JACC: Asia 期刊上,为东亚人群心血管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视角。

东亚国家心血管疾病标准化死亡率与原始死亡率比较(2019年)图A显示各国年龄标准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10万人口),图B显示原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10万人口)。

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开放数据库

 

现有的ASCVD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基于西方人群数据开发,当应用于东亚人群时常会出现风险预估不准确的情况。研究团队指出,东亚人群心血管疾病谱与西方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在中国和韩国,约48%和47%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卒中,而在美国非裔和白人人群中,冠心病则是主要死因。这种疾病谱的差异使得直接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的风险预测工具在东亚人群中往往导致风险高估。

心血管疾病死亡类型在总心血管疾病死亡中的比例图表展示中国、日本、韩国及整个东亚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构成比例,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分布,以及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在总卒中死亡中的比例。

数据表明中国和韩国卒中死亡比例较高(约48%和47%),而日本较低(39%)。

研究发现,即使在东亚三国之间,心血管疾病谱也存在差异。日本人卒中死亡率(占心血管死亡的39%)低于中国(48%)和韩国(47%)。在卒中亚型方面,中国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50%,而日本仅为36%,这也导致了治疗策略需要因地制宜。

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与死亡率模式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这要求我们建立适合本国人口特征的风险评估工具。

研究也关注了移居美国的东亚人群情况。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亚裔美国人卒中患病率与非裔西班牙裔白人相当(均为2.7%),但冠心病率较低(4.4%对5.7%)。然而,现有数据多将亚裔作为整体分析,缺乏对东亚裔美国人的特定研究。一项针对加州北部21722名亚裔人群的研究显示,东亚裔(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冠心病和卒中患病率(分别为2.07%和0.75%)明显低于非裔西班牙裔白人(3.9%和1.2%)。

东亚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比较,该图比较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和欧洲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中纳入的风险因素,包括酒精使用、血压、体重指数、胆固醇、慢性肾病、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身体活动等。实心圆表示所有风险评估工具中均包含的因素,半实心圆表示某些工具中包含的因素,空心圆表示未包含的因素,带粗边框的圆表示风险增强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日本和韩国各自开发了基于本国人群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中国基于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CMCS)和中国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项目(China-PAR)开发的风险评估工具,已被纳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日本则采用Suita评分,预测冠心病发病率,而非像美国和欧洲模型那样同时预测冠心病和卒中。韩国虽然有多个基于本国数据的风险模型,但临床指南中尚未全面采纳这些工具。

中国ASCVD风险评估工具,该表总结了中国开发的几种主要ASCVD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研究人群、预测因素、结局指标、风险预测时长、验证方法以及风险工具形式等信息。

日本ASCVD风险评估工具该表总结了日本开发的ASCVD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研究人群、预测因素(除年龄和性别外)、结局指标、风险预测时长、验证方法以及风险工具形式等。

韩国ASCVD风险评估工具该表总结了韩国开发的ASCVD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研究人群、预测因素、结局指标、风险预测时长、验证方法以及提供的风险工具形式等信息。

研究团队强调,现有的国家特定风险评估工具面临几个关键挑战:首先是外部验证不足,多数工具仅在本国人群中进行了内部验证;其次是实施和依从性问题,许多临床医生尚未广泛采用这些工具;此外,额外风险增强因素(如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对风险预测模型的改进作用研究不足。

 

更重要的是,研究指出这些国家特定工具是否适用于移居美国的东亚裔群体仍是未知数。移民后的生活方式、环境和文化因素变化可能显著影响心血管风险谱。例如,研究发现,与本土中国人相比,住在香港、台湾、新加坡、西欧和北美的华人有更高的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发生率。

 

针对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团队建议各国开展多国合作研究,建立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协议。同时,应进一步研究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东亚人群中的风险预测价值。研究特别呼吁美国临床试验和健康调查增加东亚裔参与者比例,并进行亚裔亚群数据的分类分析。通过建立更适合东亚人群的风险预测模型,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高风险个体,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最终降低东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1.Nguyen P K, Zhao D, Okamura T, et al.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ediction Model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s?[J]. JACC: Asia, 2025, 5(3_Part_1): 333-349.

 

 

     关注医谱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点击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0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