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开展川南地区首例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浏览量:1792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范忠才主任团队与超声医学科夏纪筑主任团队与手术室、麻醉科等默契配合,心内科术者叶强、诸波、查克岚和超声医生梁杉、彭雪莲成功为一名外科高危功能性二尖瓣极重度反流患者易女士实施MitraClip™系统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充分展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治疗水平,将使川南及周边地区的病友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诊疗。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团队成为四川省内少数能开展新技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的中心之一,未来将为川南地区的二尖瓣反流疾病患者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

 

 

患者易女士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恶心、干呕、头晕、乏力、腹胀、干咳不适,院外间断诊治(具体不详),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肿胀,为求诊治,遂前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脱垂、二尖瓣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 ;心脏增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III级;高血压2级。

 

术前极重度

术前彩超提示:LA:48*55mm、LVDs:58mm、EF值40%,全心增大、二尖瓣增厚,前叶长度28mm,后叶长度17mm,二尖瓣瓣环内径40*29mm,叶开放尚可,瓣口面积3D描测约4.4cm2,二尖瓣最大跨瓣压差10mmHg,平均跨瓣压差3mmHg,后叶A2+A3关闭时呈脱垂改变,腿索断裂。

 

经充分准备及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心血管内科范忠才主任、叶强主任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脏超声科、介入手术室等相关科室,拟为患者实施瓣膜领域领先的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

 

手术在全麻状态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通过MitraClip™独特的三层双调弯设计,经房间隔穿刺,顺利将导管送入左心房、左心室,到达二尖瓣病变位置,调整好角度抓取瓣叶。通过精准对位释放MitraClip™夹合器,使用两个夹子准确捕获并固定二尖瓣前后叶,流由极重度降至中度,明显减少,“缘对缘”技术使二尖瓣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位置精确,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控制流同时保证无狭窄,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应用MitraClip™高质量完成外科高危患者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充分展现了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治疗水平,将使川南及周边地区的病友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诊疗。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团队成为四川省内少数能开展新技术TEER的中心之一,未来将为川南地区的二尖瓣反流疾病患者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科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二尖瓣流是瓣膜病的主要疾病,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发生二尖瓣中、重度流,如果不加干预,一年内的死亡率便高达57%。然而,大多数年龄大、合并症疾病多的二尖瓣流患者对于常规外科开胸手术不耐受,TEER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TEER是经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在左室精准捕捞瓣叶,关闭钳夹,使前后叶接合从而减少或消除二尖瓣流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式。该术式无需开胸,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能够在避免体外循环风险的同时,更有术后恢复周期短的优势,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技术。

什么是MitraClip?

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治疗二尖瓣流在很多研究中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的治疗策略,MitraClip手术源于外科二尖瓣缘对缘缝合技术。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是无需进行开放式心脏手术的新型微创治疗法。

 

MitraClip是使用特制的二尖瓣夹合器,经股静脉进入,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及左心室,在三维超声及DSA引导下,使用二尖瓣夹合器夹住二尖瓣前、后叶中部,使二尖瓣在收缩期由大的单孔变成小的双孔,从而减少二尖瓣反流。

MitraClip手术适应证

1. 功能性或器质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2. 患者具有症状或者有心脏扩大、房颤或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3.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5mm,左室射血分数>25%,心功能稳定,可以平卧时耐受心导管手术;

4. 二尖瓣开放面积>4cm2(避免术后出现二尖瓣狭窄);

5. 二尖瓣初级腱索不能断裂(次级腱索断裂不受影响)。

Mitraclip手术并发症

早期曾出现过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脏穿孔导致心包填塞、局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全麻导致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夹合器脱落、损伤腱索及乳头肌、瓣叶或腱索撕裂、血栓栓塞、气体栓塞及其心内膜炎等并发症,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并发症发生概率也越来越小。

 

 

 专家简介 

范忠才 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博士,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

《临床危急重症杂志》、《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促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促会心律失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


 

 

 专家简介 

叶强 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CPDE)心电信息学会委员
中国医药信息学理事会(CMIA)心电信息学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医促会心脏重症与辅助支持专委会委员
成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泸州市心血管专委会委员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和心血管病学进展审稿人

心血管病学进展 青年编委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查看微信原文
关注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