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葛均波院士荣获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浏览量:2006

2023年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荣获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葛均波院士荣获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对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在中央领导亲切关怀下,在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何梁何利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规模大、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社会力量奖励,是推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力量,在国内外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2023年度该奖项共授予56位在数学力学、生命科学、农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或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获奖成就
01
引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创新

针对传统冠脉金属支架“永存体内”的固有缺陷,以国际首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为工作基础,历时15年,2013年成功研制我国首个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2020年批准上市,标志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国际首创“逆向导丝技术”,使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这一最复杂冠脉疾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目前已成为三大常规术式之一。2015年再创其姊妹技术“主动迎客技术”,显著提升了手术效率,目前已获得业界广泛应用。

02
开启我国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新时代
突破传统外科手术禁区,围绕心脏瓣膜全系统,探索高危患者微创介入治疗新方法。先后完成我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我国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亚洲首例经皮二尖瓣夹合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针对国外器械手术入路受限、操作复杂等问题,2018年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式”,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实现我国二尖瓣微创治疗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突破。2019年获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年度唯一终身成就奖。
03
深耕心脏损伤修复新理论新策略的全景式科学探索

针对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心肌损伤-心肌修复”全事件链,开展系列研究。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确立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心肌梗死全新的危险因素,同时,揭示了PCSK9等在促进血小板活化和心肌梗死发生中的新机制;阐明了细胞焦亡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机理,为心肌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提出并验证了线粒体代谢和巨噬细胞调控(Legumain、IL-35等)促进心肌损伤修复的新策略。成果发表于Circulation、 Circ Res等,多次受到编者按高度评价。

走近葛院士
大医精诚 大爱无疆

01

 

 “我做医生,年龄越大越胆小”

 

作为世界心血管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葛均波院士曾创造过多个心脏病领域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2019年,葛均波院士获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年度唯一终身成就奖。

 

面对过往成就和荣誉,葛均波院士说:“年轻的时候,治疗了一个病症会觉得很厉害,现在我会更加注重平衡——治疗以后给病人带来好处的同时会带来哪些坏处?我们怎么使这个方法能够更好,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的益处,我现在都会这样思考。”

 

 

“作为一个老大夫,现在我会思考怎么能用最小的花费解决最多的问题。所以做医生年龄大了以后,越小心、越胆小。”

 

02

 

假如你是我自己的母亲,

我可能就不一定建议放心脏支架

 

 

“其实有时候我们在临床遇到问题的时候,觉得好像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样,但回过头看,今年做的问题跟去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不久有一个八十几岁老阿姨专门来到中山医院看心内科门诊。葛均波院士说,“阿姨,假如你是我自己母亲的话,我可能就不一定建议放支架。”

 

“因为首先考虑阿姨这么大年龄没有高强度动作需要,血管狭窄的病症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放了支架以后,阿姨还要吃药,吃药带来的坏处并不比放支架带来的好处更少。所以我们可以平衡一下。”

 

这位阿姨听了葛均波院士设身处地的建议后,决定不放心脏支架,现在一直生活得很好。

 

葛均波院士介绍,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门诊病患是九十几岁甚至更高龄的人群,“这时,我们面对病人的时候就要系统考虑治疗方案了。”

 

 

老年病患是葛均波院士最近特别关注的群体。“我们的心脏有四个瓣膜,现在无论是国际国内都有微创的手段可以使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或者置换。”

 

葛均波院士突破了传统外科手术禁区,围绕心脏瓣膜全系统,探索高危患者微创介入治疗新方法。2021年,葛均波院士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医师奖。

 

“原来我们的心脏手术要开大刀,要体外循环。现在就好像把这个门拿下来,换上一个新的门框,装到一个遥控连着门框和门一起放进去。”葛均波院士用这样的比喻,“这样创伤就小,恢复又快,对好多器官疾病的病人打击就比较少。”

 

葛均波院士先后完成了我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我国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亚洲首例经皮二尖瓣夹合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针对国外器械手术入路受限、操作复杂等问题,2018年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式”及其微创器械ValveClamp,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平均27 min,国际同类157 min),实现我国二尖瓣微创治疗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突破,开启了我国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新时代。

 

“我们一直讲,医生其实不能够保证病人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让病人有限的生命当中,有尊严的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庭,或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这是我们医学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葛均波院士如是说。

 

03

 

研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心脏支架

 

针对传统冠脉金属支架“永存体内”的固有缺陷,以国际首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为工作基础,历时15年,2013年葛均波院士成功研制我国首个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Xinsorb,2020年批准上市,标志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这种支架植入3-5年后可完全降解,血管恢复自然状态,血管治疗失败率显著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可降解支架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23年获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

 

 

“其实做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最开始是2000年,那时候想法非常朴素,当时就想进口心脏支架这么贵,老百姓用不起,我们就想鼓励中国医疗创新,做出我们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支架,最起码能够帮助到一些病人。”

 

04

 

从临床出发,再回归到临床,

创新链实现闭环

 

“我曾提出过一个创新口号:From the doctors. By the doctors. For the doctors.”葛均波院士说。在医疗器械创新的全过程中,从最开始的临床医生“发现需求”“提出需求”到“器械发明”,再到“器械使用”及最后的“器械评估”,医生角色不可或缺。

 

为更好推动医学创新发展,2015年葛均波院士发起成立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这是国内首个以医生为主体的心血管器械及技术研发创新组织。经过八年多的发展,CCI已孵化三十几家初创公司,从最开始的仿制改进到现在实现原始创新。

 

“我们的目的还是为病患提供最好的、最优的治疗手段。”

 

“我们从一个专利或者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样品,然后做动物实验,证实它的安全性有效性,再回过来做临床,回归到临床闭环。希望通过打造创新合作平台,为创新者提供支持和便利,保护创新热情,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中国医学创新走向世界领先。”

 

创新医疗器械从概念到产品的关键路径被打通,实现闭环,从临床医生提出需求为起点,打通创新链。

 

“早在十几年前,那是我第一次被评为院士的时候,曾经有人问我,做了院士以后,你有何感想,以后做什么工作?”

 

“其实仔细想一想,拿到这一张‘纸’以后,是对你以前做的工作有一个专业的高度评价,但它不代表将来你能怎么样。我还是每天都在做这些日常的临床医生工作,接诊病人进行治疗,把病人送走,然后进行随访。”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会始终在精进考虑怎么能够使治疗方法更有效,怎么使病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这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对我来说也是一样。”葛均波如是说。

 

蓦然回首,木已成林。

 

 

 专家简介 

葛均波 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世界心脏联盟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中国医师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树兰医学奖、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担任《Cardiology Plus》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副主编、《Herz》副主编。
共发表SCI 收录的通讯作者论文604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2部,主编《内科学(第9版)》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6项。
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