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教授:TAVR冠脉堵塞高风险病例处理方法
冠状动脉阻塞(CO)是TAVR术中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35%-0.66%。此外,在TAVR术后也可能出现延迟性CO,大约有0.22%的患者会遭受这种情况。在发生CO的患者中,左冠阻塞发生的频率更高,约为90%。一旦出现CO,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即使采取补救措施,30天死亡率也可能达到8.3%~50%以上。因此,TAVR术中预防及正确处理CO至关重要。在2023年12月份召开的2023亚心国际心血管病大会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详尽阐述了CO常见原因、风险因素及术中评估,并结合实例分享了处理CO高风险患者的珍贵经验。
发生CO的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及生物瓣瓣叶阻塞开口、窦夹层及血肿、栓塞(血栓、脱落瓣膜组织、气栓等)以及植入支架的覆膜区域阻塞开口等。
解剖结构是导致CO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瓣叶因素:1)自身瓣叶过长,高于冠状动脉开口甚至窦管交界处的高度;2)靠近冠状动脉开口的瓣叶存在钙化团块;3)靠近冠状动脉开口的瓣叶过度增厚。
主动脉窦因素:1)冠状动脉开口高度低(<12 mm);2)瓦氏窦较小(<30 mm);3)窦管交界处高度低,且窦管交界直径较小;4)主动脉瓣叶之间融合难以打开或者瓣叶存在巨大团块,预计人工瓣膜移向对侧的冠状动脉开口;5)既往外科手术换瓣病史,如David和 Bentall手术术后冠状动脉开口低。
经导管瓣膜因素:1)瓣膜置入位置过高;2)自膨式瓣膜裙边不对称,裙边较高处对着冠状动脉开口。
如果CO发生在右冠,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持续低血压,超过一半患者会出现ST段抬高。如果发生在左冠,大多数患者会心脏停跳。虽然右冠阻塞后的表现不会像左冠阻塞一样紧急,但处理方面更加困难。
在TAVR术中使用预保护冠状动脉的术式,是应对CO高风险患者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包括冠脉内预置支架保护和冠脉导丝保护等。冠脉支架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烟囱支架技术、开口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
那么导丝保护和支架保护哪个效果更好?一项发表在JACC杂志上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36例行冠状动脉预保护的患者在3年的随访中,接受支架保护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脏死亡率低于仅接受导丝保护者,但是并无统计学差异。支架保护的患者中有78.9%行烟囱支架保护。但是作者未报道植入支架的类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五、实际案例
病例一 开窗支架
患者CT分析提示,右三叶瓣、右冠瓣和无冠瓣有明显的钙化融合,虽然显示左冠比其对开的瓣叶稍长,右冠反而开口稍有不足,但因为存在右无融合,会把整个瓣膜往左冠窦的方向推移,所以风险主要来自于左冠。瓣环直径24mm,考虑使用26或29号瓣膜。
术中采用20mm球囊预扩张主动脉瓣,显示右无融合钙化较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预埋3.5*15高压球囊,选择Venus-A23号瓣膜,左冠使用导丝球囊保护。
瓣膜释放后复查造影,发现左冠开口严重狭窄,多投照角度造影发现主干开口受累,因此在原有保护导丝球囊不撤除的情况下,增加一条左3.5mm指引导丝掏网眼。
先用3.5的高压打开通路,再植入4.0*16冠脉支架并充分后扩。
最后左主干完全打开。
开窗支架一般在对冠脉开口有影响,但未完全堵死的情况下选择。
病例二 左冠烟囱支架
患者CT分析提示,瓣环直径24.7mm,右冠瓣和无冠瓣有钙化融合脊,左冠对开的瓣叶较长且肥厚。左冠阻塞风险较高,选择左冠烟囱支架策略。
首先进行冠脉造影,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支架大小及支架长度。然后使用合适大小的球囊预扩。该病例选择的是22mm球囊。预扩后发现左冠完全不显影,整个左冠窦全部堵死。这种情况下不考虑使用导丝球囊保护策略,而是烟囱支架策略。于是在前降支中段预埋4.0*18冠脉支架,使用左3.5指引导丝,释放Venus-A26号瓣膜。在瓣膜释放之前,注意一定要将指引导丝撤离冠脉开口。
血压回升后定位冠脉支架。采用左冠切线位,先用猪尾或冠脉指引进行选择性的造影来验证左主干开口情况,再定位冠脉支架。注意支架外露一定要留够4-5mm,基本跨过窦管结合部(STJ),然后释放。
充分扩张左主干支架后,马上使用支架球囊后扩张,扩张完后退1-2mm,再做一次后扩,将支架球囊留在里面,然后完全释放瓣膜。再次扩张左主干支架,并复查造影。
病例三 右冠烟囱支架
患者CT分析提示,左无融合,右冠高度13.3mm,右冠窦和STJ较小。判断右冠阻塞风险较高。
当判断出右冠阻塞风险较高时,就要做好右冠保护。该患者在球囊预扩张后,右冠不显影,考虑采用烟囱支架保护策略,在右冠中段预置一个偏长的支架(28-30mm),因为支架可能需要外露更长的距离才能跨越STJ。瓣膜到达工作位后,右冠支架外露约10mm,释放支架,后扩张。再次扩张后完全释放瓣膜,右冠血流恢复通畅。
病例四 瓣中瓣左主干开窗支架
该病例使用25mm球囊扩张后,植入29号瓣膜,结果瓣膜出现移位,但是左冠未阻塞,综合考虑后决定植入瓣中瓣,选择26号瓣膜。植入后左冠开口重度狭窄。将导丝球囊置入前降支,植入4.0*18mm冠脉支架,增加左3.5mm指引导丝掏网眼,再后扩。复查造影,左冠恢复血流。
❖ 对于CO高风险病例而言,术前充分进行CT评估至关重要,并提前考虑好冠脉保护方案。
❖ CT后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预扩张,判断阻塞情况,最终确定保护方案。
❖ 球囊预扩冠脉不显影,一般考虑烟囱支架的可能性大。
❖ 球囊预扩冠脉显影但冠脉开口有影响,考虑冠脉导丝球囊保护。
❖ 意料之外的冠脉堵塞,第一时间考虑ECMO支持,同时尝试PCI。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https://file.docbook.com.cn/upload_tmp/20240124/1706090280997.jpeg)
![](https://file.docbook.com.cn/upload_tmp/20240124/1706090295347.jpeg)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