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擎领•世界同频|CSHC2024:高质量推进中国原创结构心可降解新技术规范化发展、全球化普及,构建世界健康共同体
谱新篇——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推广项目: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培训2024年度正式启动
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

鉴于缺乏充足医疗设备和设施,相当部分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机会极为有限,仅能满足部分患者的临床需求。在此大背景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提出的全球首创“无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PAN’s Procedue)凭借“不开胸、无放射线、不全身麻醉”等特点,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易于接受、更经济的治疗方式。该技术于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上市元年)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推广。2023年,技术入选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广项目,并受邀到25个国家进行手术演示交流,项目成果已推广覆盖68个国家的1,042家医疗机构,有力服务了医疗外交及“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传递中国原创技术的新强音。
高位嫁接“国家队”,链接世界——高质量推进中国原创结构心可降解新技术规范化发展、全球化普及
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
患者为23岁男性,三个月前突发脑梗,一过性的左侧肢体无力,经外院核磁提示为脑梗且右心声学造影强阳性,符合PFO封堵指征。术前,潘湘斌教授向国内外同道详细介绍了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的创新设计特点。随着手术进展的推进,潘湘斌教授step-by-step引导与会专家,通过观察超声实时监测成像,结合术中规范操作,学习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技巧;同时,在潘湘斌教授指导下,美国康奈尔大学Ziyad Hijazi教授与土耳其心脏协会Ahmet Celebi教授亲身体验如何在超声引导下将器械安全推送至缺损位置。

在TTE指导下,术中顺利建立工作路径,并遵循规范化“5s操作”和“3推3锁操作”标准,成功将一枚24 m×24 mm 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精准释放于卵圆孔未闭处,经超声评估显示,封堵器紧贴房间隔,无残余分流,手术圆满结束!
本例手术的顺利开展是中国原创纯超声引导技术与创新可降解封堵器械完美契合的最终成果,优异的介入效果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赞扬。中国原创技术和器械正走出国门,以优秀创新实力撬动国际结构心行业的高速发展!
欧阳文斌教授:生物可降解VSD/PFO封堵器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器械材料和设计创新,我国原创的全降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和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欧阳文斌教授详细介绍了该两款封堵器的独特设计,并分享了两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随访结果。该两项研究分别比较了可降解VSD/PFO封堵器与临床常见金属封堵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两款封堵器均取得了不劣于已上市金属封堵器产品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即刻封堵效果,且可降解封堵器的6个月随访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金属封堵器。经进一步超声评估发现,可降解封堵器的降解周期吻合体内组织修复周期,与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在组织包裹并完成封堵需求后实现逐步降解,最终在12个月左右基本降解完成。作为兼具安全、稳定、可靠特点的新型可降解器械,其将为患者带来持续的远期获益。
胡海波教授:单纯TTE引导下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术规范化流程
随着我国PFO介入手术量的逐年递增,传统金属封堵器的潜在风险愈发突显。胡海波教授从操作异同点、术前筛查、选伞策略、过隔和装载操作、术后用药和随访等多个维度出发,着重分享了如何通过“5S操作”+“3推3锁操作”以正确应用可降解封堵器这一“黑科技”,有效解决金属封堵器的诸多痛点问题。结合自身实战经验,胡海波教授进一步讲解了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术的实战技巧:推送封堵器通过房间隔时,可采用导管直接通过法或导管配合导丝通过法;释放左盘面时,通过牵拉成型线使其从“灯笼状”变为“盘状”,再后撤钢缆,让左盘面贴合房间隔;待右盘面释放后牵拉成型线,此时,超声监测可见右盘面随房间隔摆动,若封堵器双盘面贴合良好且形态合适,便可准备锁定;成形锁定后,可降解PFO封堵器较扁平,与金属封堵器的厚度无明显差异。
马杰教授:可降解封堵器的应用体会——单中心经验
作为河北省首个开展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的临床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团队在该领域积累有丰富手术经验,植入例数已累计近百例。马杰教授向众与会专家生动演绎了其“首例突破”、“百例植入”的心路旅程。围绕其中心经验,马杰教授对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的应用策略作出精要概述:无创过隔、器械装载旋拧技巧、双段收紧、双重确认、超声下封堵器释放、评估等。同时,分享了一例一站式MemoSorb®全降解VSD封堵器及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挑战性病例,为36岁年轻女性患者同时植入两款可降解封堵器。术后超声示,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处均封堵完全,两个封堵器牢牢贴附住间隔,形态位置稳定,无残分。截至目前,该例患者随访结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器械封堵有效性及安全性俱佳。最后,马杰教授指出,未来还应着重探索可降解PFO封堵器的内皮化速度、术后症状表现、术后最佳抗栓强度和手术指征,进一步完善其应用策略,以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黄柳柳教授: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膜周VSD介入封堵——全降解封堵器置入初步应用经验
为解决放射线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潘湘斌教授团队于2018年首次提出单纯超声引导的手术策略(PAN’s Procedure),并成功发表于J Thorac Dis。在潘湘斌教授指导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团队于2018年成功开展院内首例单纯超声引导介入封堵术。基于其实战经验,黄柳柳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策略的独特临床优势和介入标准,同时,通过两例实战病例详解,进一步展示了其操作要点。经长期临床积累,通过PAN’s Procedure开展全降解封堵器封堵膜周V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需注意的是,由于术中需经股动脉逆行送入器械,输送鞘尺寸应与外周血管相匹配以避免入路并发症;同时,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器械设计和介入技术,以避免封堵器相关并发症。
徐吉喆教授:全可降解封堵器在PDA封堵中的应用
病例荟萃——熟能生巧 例例生辉
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
随后,王平教授在病例分享过程中,再次详细展示了“贴、扣、锁、剪、撤”五大关键步骤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并强调指出,可在左盘贴靠房间隔时、锁定前、锁定后及释放封堵器后,反复进行鞘管造影以了解封堵器位置及封堵效果。
通过一例DSA+TTE指导下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术,移康教授则生动演绎了导丝引导下无创过隔、器械装载及排气、器械释放及贴壁、成型锁定技评估等多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同时,移康教授结合大量DSA和TTE成像,再度重申术前、术中超声评估于可降解封堵器选型、释放的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应时刻保持谨慎态度,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并积极进行影像学成像,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保障。
总 结
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
聚中国之智慧,汇原创之力量,本届结构心大会通过实战演示、理论讲座、病例分享等多维环节,向全球大咖学者展示了无放射线介入技术与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为世界结构心领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加的当下,结构心领域生物可降解技术等一系列中国原创正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让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变得更可及、更安全、更有效。伴随着中国原创介入技术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推广,将全面带动原创介入器械国际化进程,加速创新可降解技术全球化普及,擎领国际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与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未来,在联合国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原创介入技术和器械将继续向更多国家伸出援手,打通一条国际生命之路,成为全球范围内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心”之所向!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