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C 2024 | 速览2024儒道心学会议10大亮点


志合越山海,聚力共前行!第六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CTCC 2024)定于8月15-18日在安徽合肥举办。期待与您偕行,以协作共赢之势,乘长三角一体化之东风,在三国故里、科教名城、创新高地安徽合肥,共同书写心血管健康新篇章。
大会报名通道现已开启,报名方式敬请留意文末报名通道。
本次大会拟授予全国I类学分5分,为电子学分,更多详情请查询下方大会微网站!
回望来时路,阔步新征程
为响应号召,顺应大健康方向,契合汇聚、合作、共赢理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卫生健康委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悉心指导下,儒道心学会议于2019年在安徽应运而生。
6年来,会议不仅邀请到大批全国心血管领域一流专家学者到安徽传经送宝,还汇聚了包括历届大会执行主席严激教授、林先和教授、王洪巨教授、马礼坤教授在内的安徽全省知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大家携手并进,现如今,儒道心学会议已经成长为立足安徽、面向全国、链接国际的高规格、高水平学术平台。

第六届大会执行主席
马礼坤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第一&三届大会执行主席
严激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忆五载峥嵘岁月,栉风沐雨铸辉煌
筚路蓝缕,扬帆启航:第一届儒道心学会议(CTCC 2019)首次办会即刷新了安徽省心血管会议新纪录,成为安徽心血管界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合作共赢,蓄力远航:第二届儒道心学会议(CTCC 2020)与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年会 (CCCP 2020) 强强联合,在安徽心血管界再次刷新记录,在业内引发热烈反响。
乘风破浪,中流击水:CTCC 2021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安徽心血管学界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无论是规模、数量、质量还是学术影响力都渐入佳境,成为“健康安徽梦,健康中国梦”的追梦者。
驶入蓝海,享誉内外:CTCC 2022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办会,会议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成功突破时空界限,使得“儒道心声”一举响彻海内外,传播东方智慧。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5年为期,成为标榜:经过五年发展,儒道心学会议大获成功,成为安徽省心血管学科发展的风向标。
总之,从2019到2023,经历5个春夏秋冬,会议结出丰硕成果,在为安徽卫生健康事业带来先进技术理念和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安徽心血管诊疗工作全面接轨沪苏浙,为安徽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进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了活力。
岁序更新,进入2024,第六届儒道心学会议(CTCC 2024)即将再次上演精彩的一幕。
初心依旧谋发展,砥砺深耕谱新篇
现如今,放眼全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比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负担加重,拐点仍未出现,具体到安徽省,心血管病病死率仍在上升,并且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学科发展和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基于安徽现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一体化”并对标沪苏浙,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这是摆在所有安徽心血管人面前的重大责任,也是新时期的新使命。
为此,在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第六届儒道心学会议,上应号召、下合民情,将主动联合全国心血管学科同仁,全面系统解读当前我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现状,进一步立足安徽,因地制宜,制定安徽心血管病防控的中长期规划,指引学科发展,力推安徽心血管病防控能力向沪苏浙“看齐”,以满足安徽全省人民的生命健康需求。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面向未来,安徽所有心血管人将牢牢把握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第六届儒道心学会议为新的契机和平台,诚邀国内外医学同仁前来安徽传经送宝,共同开辟心血管疾病防控事业的新赛道、蓄积新动能,让“儒道心学”走得更高、更远,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健康福祉。
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亮点抢“鲜”看
第六届儒道心学会议共设有十五个分论坛,通过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病例大赛、手术转播、儒道心讲台等多种形式,向与会者们传播前沿、新颖、实用的学术干货。大会即将启幕,接下来,请跟随大会执行主席马礼坤教授一起前瞻会议10大亮点:
一、“利器”在手,“心病”无忧
正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包括“冠心病论坛”“节律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心力衰竭论坛-非药物治疗前沿”等多个学术版块,期间将为与会者们呈现众多先进器械的进展以及应用策略,包括心室收缩调节器CCM,CRT,VA-ECMO,IMPELA,ECPELA,左心室辅助装置等,让这些利器,成为心血管医生的左膀右臂。
二、以学科中心为抓手,完善体系建设
加强心血管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诊疗能力,解决区域救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势在必行。为此,大会多措并举,尤其在讲题上下了大功夫。
比如,专门开设了“冠心病论坛-急诊PCI与胸痛版块”“心衰中心专场”“心脏康复学科建设”“泛血管疾病全流程管理”“结构性心脏病论坛”“高血压论坛”等学术版块将分别分享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高血压中心建设现状、成果、经验,并展望未来。
多个学科中心“齐头并进”,势必引领安徽乃至全国心血管防治工作体系化发展之路。
三、技术再提升,同治化发展
打造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平台是会议长期以来的坚守,并以此推进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在安徽的同质化进程。
比如,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策略与技术”板块,将帮助与会者们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全套技能”。在“心脏危重症论坛-临床疑难少见病”版块,则聚焦暴发性心肌炎、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疑难危重情况,提升与会者们解决临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四、历久弥新,聚焦前沿
大会紧跟科技进步与医学新进展,探索并分享业内新理念、新技术、新疗法。比如,心脏炎症与抗炎治疗,高血压精准化诊疗,特别是高血压介入(如RDN)治疗,ASCVD干预新靶点,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新趋势,结构性心脏病影像学热点,安全抗栓新风向等,期间最前沿的资讯与动态分享,将帮助与会者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
五、创新引领,树“心”风尚
大会“创新与转化论坛”旨在鼓励原始创新,并且内容设计上还侧重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医生打通“医学创新的各种关卡”。“心血管基础研究论坛”主打在医学最深奥处探秘,并尝试与“造物主展开对话”,话题诸如,造血干细胞与心脏衰老,高精准RNA编辑器靶向调控等。
不仅如此,大会期间还穿插着一些最前端话题,比如,AI、医疗机器人、深度学习等,相信期间的精彩内容,将帮助与会者们触碰到医学创新的“脉动”。
六、兼容并包、融合发展
徽文化讲究交叉融合,而会议也在致力于探索并引领一条“兼容并包、融合发展”的道路。比如,在论坛与讲题设计上,“血脂与代谢论坛”和“心血管代谢前沿峰会”,将探讨联合降脂新趋势。
包括期间的一些跨界讲题,比如,泛血管时代三高共管,心肾代谢综合征,肠心交互,心-肝交流对话,心脏-肾脏-代谢综合征等,将助推安徽心血管病防控再进阶。
七、发扬儒道与人文精神,回归医学本源
“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价值医疗”的办会初心,使得会议独具特色,本届会议将继续回归“以人为本”的医学本源,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医术医学技术相融相通。
比如,期间将探讨“一站式手术”,为患者提供尽可能的便利。还有,探讨“患位思考,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与患者安全”,引领心血管护理人文实践。期间还将举办“2024年世界心脏日启动会”活动,传播科普知识,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八、夯实基础,培植新质生产力
大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与基层医疗发展,期间会开设基础电生理、冠心病论坛典型病例专场、心脏康复与慢病管理论坛、抗栓论坛等,在基层培养心血管专科人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更好地救治,从而引领心血管社区管理和慢病防治新模式。
九、赓续传承,中西并重
“赓续传承”是会议一贯坚持的理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少不了中医中药。大会专门设有“中西医结合论坛”,期间将深度探讨中医循证之旅,同时聚焦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血管病的新策略,推动经典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创新。
十、以比赛促学,以实践促行
为更好地提升临床医护实操技能,每年“儒道心学”都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今年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典型案例比赛”期间就有很多看点。
此外,“CTOCC手术转播”板块也有很多精彩,通过手术转播+讨论方式,提升实操能力。
还有,在“冠心病论坛-病例专场”,通过经典病例解析,将开拓临床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共携硕果同奔赴,集思广益启新篇
第六届儒道心学会议即将启幕,会议响应国家心血管疾病创新导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健康为愿景,创新为动力,聚焦学科发展前沿,立足安徽,传承儒道经典,回归医学本源,聆听人文曙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辐射全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期待与你一起,走向汇聚合作共赢之路,共谋安徽、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心血管诊疗发展新篇章。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