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风险患者保驾护航!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率先在浙江地区完成新型左心室辅助器械iVAC 2L保护下的高风险PCI手术

浏览量:1229

2025年1月1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专家、心脏中心主任陈晓敏教授带领冠心病介入团队成功应用新型左心室辅助器械iVAC 2L,为一例高风险患者完成高难度PCI治疗。这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25年完成的第一例左心室辅助器械保护下的高难度PCI手术,也是浙江省第一家独立应用搏动式左心室辅助装置iVAC 2L进行高风险PCI手术的医院。

 

 

在iVAC 2L辅助下进行高危PCI手术的是一位59岁男性,因“咳嗽咳痰1周,胸闷气促3天,加重5小时”入院,一度胸闷气急无法缓解,夜间甚至要一直坐着,入睡非常困难。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

 

心脏超声提示严重的左心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30%(正常为50%以上)。患者冠脉造影提示严重的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末段50%狭窄、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阻塞性病变、回旋支近段80%左右狭窄、中段起次全闭塞、右冠弥漫性病变伴多处病变70%-80%狭窄。

 

该患者属于临床上常说的“CHIP(复杂高危有治疗指征的患者)”范畴。这类患者通常因病情复杂且严重,在PCI治疗时存在极高的围术期风险,如卒中、急性肾损伤,甚至心源性休克、死亡。因此,在有效且安全的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的辅助下完成PCI手术是最佳诊疗方案。

 

 

手术开始后,陈晓敏教授团队运用血管腔内技术将辅助装置iVAC 2L放置到患者左心室内,随即启动机器,让iVAC 2L进行工作,在帮助患者降低左心室后负荷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有效心输出量,为患者接受PCI高风险操作期间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帮助患者顺利完成了计划内的完全血运重建。从放置iVAC 2L,到PCI手术,再到撤除iVAC 2L,手术耗时不到3小时,创面也仅仅只有腿部和手腕上小小的穿刺口。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平稳出院。

 

陈晓敏 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VAC 2L左心室辅助装置作为一款预防性保护措施,是术者确保更安全的治疗效果的有力“武器”,这类辅助装置为患者带去的血流动力学保障,让医生在处理复杂、高难度冠脉病变时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病变本身。iVAC 2L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使用标志着科室成为浙江省具有最全面循环辅助系统的团队之一,充分具备了为更多高危复杂的患者保驾护航的能力!

 

 

 专家简介 

陈晓敏 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专家,心脏中心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宁波市A类专家、宁波市卫生名医、首批宁波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宁波医疗卫生双优人才奖、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国家认证胸痛中心担任中心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负责人兼导师

美国心脏病学院资深会员(FACC)

浙江省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层单位负责人

浙江省首批区域专病中心心血管病学带头人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血管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

浙江省心血管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常务委员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宁波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委、宁波市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

宁波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点负责人兼导师

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宁波医院站导师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