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C 2025 | 交叉创新专场、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亮点速递!
“北平的四月,春意正酣,海棠花与玉兰花相映成趣,争相盛放,唤醒了满园的学术春色。”
2025年4月7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手术转播板块已率先于线上拉开帷幕。而备受瞩目的交叉创新专场与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也将相继于4月12日正式亮相登场。
专场诸多精彩,医谱学术带您先睹为快!
交叉创新专场
期待通过这场学术盛宴,能激发出更多跨领域的合作灵感,共同推动心脏疾病诊疗的“心”未来!
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正经历着从“局部突破”到“系统重构”的范式转变。传统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在复杂病例前愈发凸显,而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正在重塑疾病干预的底层逻辑。基于此,大会率先而为,精心设立交叉创新专场,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多学科对话的平台,让基因编辑的精准调控、AI算法的智能决策、新型生物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等前沿技术,与临床需求产生化学反应,在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的同时,催生“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学术层面,大会围绕着“交叉创新”精心设置了多个板块:既有基础研究的“无人区”探索,也直面临床转化的痛点。例如,对心力衰竭应激反应机理的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心肌重构动态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基因编辑技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有望开启“定制化治疗”新纪元;AI辅助诊疗系统的临床验证,则助力诊疗模式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变。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来自国内外的多个行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将再次齐聚,带来“东西方智慧的碰撞”。
相信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必将推动我国精准医疗迈向更高水平,也为解决复杂心脏疾病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期待未来我们能打造出一个“永不落幕的创新生态”,并通过持续的交叉创新,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4月12日星期六 08:00-12:00 会场五,交叉创新专场
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
希望通过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让每一位临床医生不仅成为手术高手,更能成长为研究设计的“战略家”——用科学的方法推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从“跟跑”到“领跑”
本届大会首次将临床研究及方法学设为专场,正是为了回应当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重技术、轻研究”的痛点。大会特别邀请了国内顶尖的临床研究专家,从研究设计的初始环节入手,深入到研究落地执行阶段,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临床研究全链条解决方案。
本次专场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其一,实现全流程覆盖,从研究设计的构思规划,到数据管理的实际操作,形成了一套闭环式指导体系;其二,秉持源于真实世界的理念,引入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论,并紧密结合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场景,助力研究者打破传统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其三,具备国际化视野,大会积极引入先进研究范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推动其应用。尤为重要的是,专场将发布多项在研课题的分中心招募计划,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直接参与前沿研究的宝贵契机。
上半场的议程聚焦于“临床研究设计”。深入解析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优效/非劣效研究的设计精髓,同时探讨单臂试验设计及统计学考量,以及真实世界研究设计中的统计学问题。
下半场则直击研究者普遍面临的“数据焦虑”问题。届时,专场不仅详细讲解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的底层逻辑,还将重点演示WinRatio创新统计方法在器械试验中的应用。此外,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介绍数据管理流程与核查要点,帮助研究者开展高质量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专场特别设置了“药物与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管理实施要点”专题发言,针对药械临床研究过程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解读。
期待通过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的学习,各位参会者能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同时,也预祝第六届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圆满成功,未来越办越好,持续推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发展!
4月12日星期六13:30-17:25 会场五,临床研究与方法学专场
大幕将起
以学术之春,共筑健康中国
CSHC 2025以国际化的前沿视野,对学术交流环节进行了系统性的筹谋:聚焦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一系列关键议题、前沿科技成果,从理论突破到临床应用,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研讨,力求通过高层次的学术对话,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进步提供强大助力。
风起,海棠灼灼似锦
风渐,玉兰亭亭而立
风盛,巨轮扬帆远航......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学科融合与科研深耕,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防治事业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届时,定能向全球传递出更多承载东方智慧、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盛宴将启
4月7-13日
与您相约北京,不见不散!


编辑/lianger;审校/XY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