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团队揭示HFpEF新机制与治疗靶点:心脏淋巴系统BCAA代谢缺陷驱动HFpEF

浏览量:1009

 

近日,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团队在心血管医学顶级期刊《Circulation》发表题为“Lymphatic Endothelial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Catabolic Defects Undermine Cardiac Lymphatic Integrity and Drive HFpEF(淋巴管内皮细胞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破坏心脏淋巴管完整性并驱动HFpEF)”,揭示了心脏淋巴系统与HFpEF之间的作用机制。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指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通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0%),但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且症状较为隐匿,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心衰领域的一大挑战。由于其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因此,了解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我们研究了合并肥胖和高血压的HFpEF小鼠模型及HFpEF患者心脏组织中淋巴系统的变化。通过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及多种分子技术,探究了心脏淋巴系统在HFpEF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果

HFpEF小鼠心脏淋巴系统存在显著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淋巴内皮细胞(LEC)密度降低、血管断裂、分支连接减少及引流功能受损。HFpEF患者心脏组织中LEC数量和标志物表达也下降。通过腺相关病毒表达选择性激活VEGFR3的VEGFCC156S刺激淋巴管生成,可恢复淋巴系统完整性并显著缓解HFpEF。代谢组学分析发现,HFpEF心脏LEC中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缺陷是主要代谢特征。过表达BCKDK(抑制BCAA分解限速酶BCKDH)会导致LEC自发性淋巴管生成缺陷,而诱导性敲除LEC中的Bckdk基因可增强BCAA分解代谢,保护心脏淋巴系统并预防HFpEF。机制上,BCAA分解缺陷通过Src激酶引起VEGFR3胞内磷酸化,导致其被溶酶体降解而非转运至细胞膜,从而抑制下游Akt激活和葡萄糖利用,阻碍淋巴管生成。

 

 

结论

 

本研究证明LEC中BCAA分解代谢缺陷导致的心脏淋巴系统破坏是HFpEF的关键因素,揭示了BCAA代谢调控淋巴生物学的新机制,提示维持心脏淋巴完整性可能是HFpEF的新治疗策略。

 

讨论

HFpEF因其日益增长的患病率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本研究聚焦于心脏淋巴血管系统(维持心脏稳态的关键循环系统)在HFpEF中的改变、作用及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发现。  

 

首先,此研究全面揭示了HFpEF相关的心脏淋巴血管病理改变。肥胖会导致人类和动物模型外周淋巴系统稀疏和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动物模型则表现为代偿性淋巴管生成和皮肤肾脏的淋巴引流增强。但对于肥胖与高血压共同诱发的HFpEF,其心脏淋巴系统改变尚不明确。我们发现HFpEF心脏存在淋巴管生成缺陷,表现为淋巴管体积减少、血管断裂和毛细血管LEC数量减少,这一现象在HFpEF患者心肌组织中得到证实。在肥胖高血压双因素小鼠模型中,这些淋巴异常早在舒张功能障碍和运动能力下降前就已出现,表明淋巴管生成缺陷是HFpEF进展的早期事件。HFpEF小鼠心脏持续表现出间质液和炎症细胞引流功能障碍,这可能是HFpEF常见的心脏水肿和炎症的重要原因。与压力负荷或慢性缺血诱导的HFrEF心脏中代偿性淋巴管生成不同,HFpEF心脏的淋巴系统改变具有显著差异,提示心脏淋巴系统缺失和功能障碍是区分HFpEF与HFrEF的独特病理生理机制。  

 

其次,我们证实刺激淋巴管生成是改善HFpEF心脏淋巴损伤的有效策略。主要表达于LEC的VEGFR3与其配体VEGFC结合后,可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促进LEC增殖、迁移、分化和出芽来形成新淋巴管[30]。这一过程不仅在淋巴发育中至关重要,在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和HFrEF等心血管疾病中也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选择性激活VEGFR3(而非VEGFR2)的VEGFCC156S,在不影响血管生成的前提下促进淋巴管生成[16]。这种靶向治疗有效修复了HFpEF心脏淋巴血管,显著改善心肌肥厚、纤维化、水肿和炎症,同时缓解舒张功能障碍和心衰症状。这些数据不仅证实心脏淋巴系统破坏与HFpEF的因果关系,更表明靶向VEGFC/VEGFR3轴促进淋巴管生成是HFpEF的潜在治疗策略。  

 

第三,本研究首次揭示了BCAA分解代谢对维持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血管稳态的重要作用。BCAA作为必需氨基酸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心脏代谢疾病,但其在LEC中的作用尚未被探索。我们发现BCAA分解代谢缺陷是HFpEF心脏LEC的重要代谢特征,体外实验也证实这一缺陷可直接导致自发性淋巴管生成障碍。通过诱导性LEC特异性Bckdk基因敲除小鼠,我们在体验证了LEC中BCAA分解代谢对维持淋巴管生成(尤其在HFpEF背景下)的必要性。既往研究主要关注LEC中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而本研究首次确立了BCAA分解代谢在淋巴管生成中的关键作用,为淋巴生物学的代谢调控开辟了新维度。  

 

第四,我们阐明了BCAA分解代谢缺陷导致淋巴管生成障碍的具体机制。近期研究发现Src激酶可通过非配体依赖方式磷酸化胞内VEGFR3,使其被溶酶体降解而非转运至细胞膜。本研究证明BCAA分解代谢缺陷会增强Src激酶介导的VEGFR3非配体依赖性磷酸化,减少膜表面VEGFR3可用性,进而阻碍下游Akt激活和葡萄糖代谢,最终抑制VEGFC诱导的淋巴管生成。这些发现揭示了BCAA分解代谢通过调控LEC对VEGFC-VEGFR3促淋巴管生成信号的响应性来维持淋巴稳态的分子机制。  

 

需要关注的是,关于淋巴管生成是否对心肌保护必要的争论仍在持续。基因敲除VEGFC/VEGFD/VEGFR3等消除淋巴管生成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有限,但在慢性血流动力学应激中,阻断VEGFR3信号会导致淋巴稀疏并加剧心脏炎症和血管周围纤维化。这种复杂性提示在开发淋巴靶向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时机、剂量和特定心脏病理背景。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刺激淋巴管生成对所有心脏疾病都有益,其治疗价值取决于特定病理背景下淋巴血管的特征和病理生理作用。治疗方案应根据疾病特异性需求精准设计,结合淋巴生物学进展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LEC中BCAA分解代谢缺陷导致的心脏淋巴系统破坏是HFpEF发病的关键环节。这些发现不仅强调了心脏淋巴完整性对HFpEF的重要性,更首次揭示了BCAA分解代谢调控淋巴稳态的新机制,为包括HFpEF在内的淋巴相关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陶凌教授课题组深耕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在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不仅在Lancet、BMJ、Circulation、Eur Heart J和Circ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研究成果,更培养了一支锐意进取、创新力强的青年科研人才梯队。面向国家重大慢病防治战略需求,课题组将继续聚焦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精准干预这一国际科技前沿,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级和学术影响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陶凌  教授

西京医院

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团队奖、第五届树兰医学青年奖、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担任中国医促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学副主委、陕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委。以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科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科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863等国家级课题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4篇,包括Lancet、BMJ、Circulation(6篇)、Eur Heart J、Circ Res(3篇)等,被写入59部国际专著,授权国家专利19项。

 

 

张富洋  教授

西京医院

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工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和青年项目以及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课题。作为陶凌教授团队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Circulation (2篇)、Circ Re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a、Cardiovas Res和Diabetes等高水平SCI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入选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空军军医大学领航行动人才计划,被美国华裔心脏病学会(CAAC)授予青年研究者奖。担任国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标准化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分会青年常务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学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和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Vessel plus和《心脏杂志》等期刊编委。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