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雅会 | 生物可降解封堵技术"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持续引领临床新趋势

“生物可降解”引领结构心介入领域发展方向
2025湘雅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结构性心脏病论坛


在结构性心脏病论坛,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何奔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刘煜昊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震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全面介绍了中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他指出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已实现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超越,技术成熟度、国产器械创新及临床规模均居国际前列。上海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全面介绍先心病介入器材研制现状与进展,他重点分享三款已上市MemoSorb封堵器——全降解VSD、可降解PFO、ASD封堵器的临床研究和上市后应用进展,并结合上市后临床应用典型病例,展现了国产可降解系列封堵器应用于PFO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D合并膨出瘤、多出口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静脉瘘等多样化临床场景的优异表现,强调了“可降解”是先心病介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带来PFO介入治疗相关领域进展,他表示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疗效确切,发展态势方兴未艾,目前,国内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临床植入已超5000例,中国先心病封堵治疗已进入“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时代;在保障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安全性方面,张教授强调“坚持PASCAL,尊重临床相关性”的入选标准,并加强PFO封堵术后管理及减少术后再发卒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胡海波教授分享可降解封堵器研发与临床应用中国方案。他指出,面对金属封堵器不可降解、伴随终身的临床痛点,中国研发团队攻克了降解矛盾、成型难、放射线下不可见三大难题,研制出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目前三款国产原研可降解封堵器均已成功上市,可降解封堵器与超声引导技术的“双剑合璧”,确保了手术的精准与安全性,为中国乃至全球先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2025湘雅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生物可降解PFO封堵论坛


在可降解封堵器论坛1,特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程应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强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轶维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方晗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首先解读了近期发布的《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应用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系统介绍了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特性、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技巧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旨在规范诊疗及保障可降解PFO封堵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张教授再次强调,镍钛合金封堵器表面改性,虽可以减少镍离子的析出,但仍改变不了结构,不可降解材料带来的晚期潜在并发症不容忽视,并会阻碍经房间隔的介入治疗,结构心介入“可降解”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曹进教授解读了近期发布的《中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操作专家建议》,该共识从临床适应证选择、规范化操作流程方面给出了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临床操作专家建议,从而规范临床诊疗。张教授重点介绍了国产已上市可降解PFO封堵器材料应用广泛、降解产物安全、降解可同步控制的产品特性,并强调可降解PFO封堵术前必须经过TEE评估,以及术中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和“5S”规范操作法(一贴、二扣、三锁、四剪、五撤)的重要性,严谨、规范的步骤标准,进一步确保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刚成教授全面梳理了PFO介入治疗新器械研究现状与进展。全球首款MemoSorb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已被验证封堵效果非劣于已上市金属PFO封堵器,兼具良好安全性,患者植入后持续受益,引领无植入时代。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马杰教授分享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临床应用中心经验,其团队在河北省率先开展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应用,至今已行2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手术结果。马教授分享应用体验:可降解封堵器可紧密贴合组织,顺应心脏的运动,促进内皮修复;能够实现安全无痕降解,植入无残留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不影响未来心脏病其他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结合本院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细致分享了单纯超声引导可降解PFO封堵器临床应用要点:
①输送鞘选择:尽量选择大一些的鞘(14F或16F),推送回收空间大;②封堵器螺杆螺母的组装:不宜太紧或太松,需要体外牵拉测试;③装载输送封堵器过程中反复冲洗排气:最后备50ml注射器、长水盘;④避免成型线与推送杆缠绕:专人负责成型线控制;⑤双盘锁定前封堵器位置的判定:通过超声多切面判断、推拉后右盘动左盘不动;⑥是否锁定牢固的判断:推拉试验、即刻鞘管内右心声学造影、透视下4个Mark点的位置形态(小菱形);⑦先剪线撤线再释放螺杆;⑧旋螺杆释放封堵器:切记回拉动作,多旋转几圈让螺杆自然分离。
2025湘雅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生物可降解ASD/VSD论坛


在可降解封堵器论坛2,特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钱招昕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刘煜昊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白元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刚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晓彬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上海长海医院白元教授分享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他首先强调了研制可降解封堵器械的必要性,指出ASD介入封堵的理想状态是将封堵器作为“支具”,在诱导自身组织修复缺损后,支具“抽身而退”,不留下伴随终生的“金属影”,最大程度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目前长海医院已完成十多例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植入手术,并取得了良好手术结果。白教授总结可降解ASD封堵器的使用体会:1、患者选择:①缺损不宜过大(建议25mm以内);②经胸超声图像清晰、声窗好;③依从性高,能坚持随访。2、植入过程:①选伞尽量精准,可以金属伞先试;②股静脉穿刺处要无阻力;③锁紧前确认和锁紧后确认同样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分享单纯超声引导可降解ASD封堵器临床应用经验。他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可降解ASD封堵器在封堵效果上非劣于已上市金属ASD封堵器产品,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封堵器成功率98.2%,与金属封堵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单纯超声引导技术+可降解ASD封堵器实现了最佳绿色介入技术+器械的“双剑合璧”,将会在临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3、伴随ASD封堵器降解,可真正达到介入无残留的生理性修复效果,将给患者带来更长远的临床获益,规范化操作带来更好预后。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沈群山教授分享了全降解VSD封堵器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他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全降解VSD封堵器上市前108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封堵成功率、手术技术成功率、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试验期间未发生III°传导阻滞,不影响瓣膜功能,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目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已植入30例全降解VSD封堵器,绝大多数为膜周部室缺,其中复杂病例包括膜部瘤、长隧道、靠近瓣膜等11例,术中全部为经股静脉路径使用腰高5的封堵器,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个月随访时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及心律失常。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璐教授分享了全降解VSD封堵器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目前其中心已植入15例全降解VSD封堵器,其中12例为膜周部室缺、1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2例为嵴下型,术后随访结果良好。何教授最后结合精彩实战病例,展现了全降解VSD封堵器适应组织的临床优势,其结合成形锁定装置,即可适应复杂VSD形态,同时又可保证封堵稳定,最大限度降低术后残余分流风险。
2025湘雅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
为期一天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与可降解封堵器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封堵器可降解化是先心介入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作为已经过临床验证的创新成果,伴随多中心应用开展及积累,其临床表现和广泛的应用实践成果已获得国内外临床专家的高度认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项最新生物可降解PFO封堵专家共识(标准)制定,也将反哺于可降解规范化发展,呵护中国原创新技术走得更长远。最后,期待更多中青年医师加入到创新可降解封堵术的规范化培训中来,共同推动该项技术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更高的临床需求,切切实实造福广大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 End -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点击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