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26期丨多发性骨髓瘤引发心脏淀粉样变?罕见胸痛病例的诊治过程揭晓!

浏览量:3059

2025年10月2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重磅推出的《北三心声》栏目——第26期精彩再度袭来。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罕见胸痛患者,怀疑多发性骨髓瘤引发心脏淀粉样变性,下一步诊治该何去何从?

 

让我们紧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位权威专家的诊疗思路,深度剖析这一特殊病例病情,共同探寻下一步精准、科学的治疗方案。

 

 

 

病例信息

 

患者66岁男性,主诉胸痛5小时。

 

◾ 现病史

患者5小时前饮酒后出现胸痛,主要位于心前区,程度中等忍受,为持续性钝痛,伴大汗、乏力,无放射痛,无憋气、咯血、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头晕等不适,自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查心肌酶、肌钙蛋白未见明显异常,NTproBNP 1410pg/mL,查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前壁V3-V6导联T波倒置,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

 

急诊冠脉造影见:LM:正常;LAD:近中段狭窄20%-30%,轻度钙化,中远段长段浅肌桥;LCX:正常;RCA:正常,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近3月小便泡沫增多,尿量正常,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上下滑动查看▲

 

◾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最高165/90mmHg,厄贝沙坦75mg qd,未规律监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3月余,未系统诊治;腕管综合征5年余。

• 个人史:吸烟史30余年,1包/天,饮酒史30余年,未戒烟戒酒。

• 家族史:否认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 入院检查

• 一般体征及心界表格

 

• 常规化验

 

• 常规检查

 

• 生命体征监测

 

• H2FPEF评分

 

▲上下滑动查看▲

 

◾ 入院诊断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腕管综合征

 

病例小结

 

患者66岁老年男性,急性病程胸痛5个小时入院就诊。考虑到患者年龄、性别,及其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首先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行冠脉造影排除大血管狭窄后,行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CFR值1.88,确诊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初步考虑患者胸痛症状与CMVD相关。

 

同时针对患者室间隔增厚情况(室间隔11mm、左室后壁10mm、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 心脏核磁

 

• 实验室检查

 

• 骨髓形态学

 

• 骨髓活检

 

• 焦磷酸盐显像

 

• 器官受累评估-心脏(心内膜心肌活检)

 

• 器官受累评估-肾脏(肾超声、蛋白定量)

 

• 器官受累评估-神经(腕管综合征)

 

• 器官受累评估-外周关节(超声)

 

• 器官受累评估-外周关节(病理验证关节损害)

 

▲上下滑动查看▲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余年高血压病史,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入院后监测血压均在目标范围内,不存在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情况,不能完全解释患者室间隔增厚原因。

 

➤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室壁厚度≥15 mm,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诊断标准为舒张末期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1.5,与该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不符。考虑到可能为对称性肥厚或者特殊部位如心尖部肥厚等,故完善了心脏核磁进一步明确诊断。

 

➤法布雷病:患者无家族史,无神经系统、皮肤等病变,进一步完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筛查明确诊断。

 

➤系统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患者曾于血液科门诊就诊查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且蛋白尿3月余,入院查尿蛋白定量1359.4mg/24h,加之不明原因的NT-proBNP升高(1410pg/mL),追问其病史存在多关节不适腕管综合征, 考虑“淀粉样变性”可能,遂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检查。骨髓穿刺结果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心内膜心肌活检提示心肌细胞轻-中度变性伴间质淀粉样物质沉积,以免疫球蛋白轻链λ免疫阳性为主,结合临床及骨髓穿刺病理结果,符合浆细胞肿瘤引起的AL型淀粉样变性。

 

综上,考虑患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AL型淀粉样变性(心脏、肾脏、关节滑膜、神经受累),于血液内科行V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

 

查房目的

1.心脏淀粉样变性诊断是否可以明确?

2.胸痛症状与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关系?

 

1

心脏超声、核磁及病理分析

 

➤心脏超声分析:超声心动图是筛查心脏淀粉样变性(CA)的重要工具,当出现左心室厚度>12mm以及Ⅱ级以上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降低伴心尖保留现象等“红旗征”时,需要高度怀疑CA可能。本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仅室间隔基底段增厚,存在舒张功能障碍但并未达到充盈受限,无特异性CA表现,应变超声心动图“心尖保留”模式不明显。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考虑可能为CA早期阶段。

 

▲心脏淀粉样变性超声心动图“红旗征”▲

 

➤心脏核磁分析:心肌淀粉样变性的典型心脏核磁延迟强化特点为室间隔出现“斑马征”,严重者左室壁呈现弥漫且透壁性强化。此例患者仅存在轻度的室壁增厚;室间隔存在明显的肌壁间延迟;短轴位图像看存在淀粉样变性特点,心肌与血池分界不清;总T1值明显升高(1376±113ms),从基底到心尖段T1值逐渐降低。虽然患者心脏核磁提示心肌不厚,但是有无法解释的T1值升高,综合患者临床筛查结果,考虑CA可能。

 

➤病理分析:本例患者心尖部心肌活检主要表现为部分心肌细胞水肿、变性、肌浆凝聚;间质多处小灶状淀粉样物质沉积伴小灶状纤维化;免疫组化提示以λ免疫球蛋白轻链为主,结合临床及骨髓穿刺结果,符合浆细胞肿瘤引起的AL型淀粉样变性。

 

2

血液内科分析

 

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影响许多器官的淀粉样蛋白沉积过程为特征,是克隆性浆细胞病的结果,由较小和低增殖的骨髓浆细胞克隆分泌不稳定的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引起,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肾脏(74%)、心脏(60%)、肝脏(27%)、胃肠道(10%-20%)及自主神经系统(18%)等,65岁以上人群风险最高。《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中指出,当患者出现室间隔增厚、舌体肥大、眶周紫癜、腕管综合征等表现,需要高度警惕AL型淀粉样变性造成的器官受累。

 

▲AL型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根据是否合并血液肿瘤,可将AL型淀粉样变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AL型淀粉样变性继发于其他浆细胞/B细胞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部分能分泌球蛋白的套细胞淋巴瘤。其他类型的淀粉样变性如ATTR型心脏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脏和神经系统,可通过心肌焦磷酸盐核素显像鉴别。本例患者心肌焦磷酸盐核素显像不符合ATTR型心脏淀粉样变性。遗传性AL型淀粉样变性较为罕见,需借助基因分析进一步确诊,无浆细胞病,无需化疗。

 

本例患者IgA-λ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明确。依据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2025)》AL型淀粉样变及器官受累的诊断,该患者存在肾脏、心脏、神经系统及关节滑膜的受累。

 

 

下一个治疗周期计划在VCD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靶向CD38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后续进行疗效评估,若4个治疗周期后能达到PR(部分缓解)及以上缓解,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家属支持的情况下,建议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改善其预后。

 

3

心内科分析

 

首先从冠脉微循环角度分析,该患者胸痛症状与心脏淀粉样变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淀粉样变性不仅会对心肌细胞造成破坏,还可能会在血管内膜沉积,影响冠脉微血管功能。另外淀粉样变性可能会累及神经系统,造成儿茶酚胺增多,进而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等。最新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也明确指出,在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CMVD中,合并心肌肥厚的CMVD多见于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心脏淀粉样变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法布雷病等。临床对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要注意应用CFR等技术进行CMVD的评估,只有精准诊断,才能精准治疗。

 

其次对于胸痛患者,临床心血管医师应详细评估其病史,明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得益于对本例患者病史的细致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团队精准识别出“心脏淀粉样变性”并完善后续检查,经多学科协作明确病因及预后情况,将患者转至血液内科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病因治疗,充分彰显了医院科室在心脏病诊疗方面的学科建设水平。

 

此外,于心内科就诊的很多患者都存在心肌肥厚,不能简单认为就是肥厚型心肌病,一定要规范诊疗思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筛查。

 

-end-

 

?扫码观看第26期视频回放?

图源:视频截图,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3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