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瓣膜谋发展,解读行业新标准 | 2021CCHC瓣膜中心建设与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简称“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苏州工业园区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和中国县域医院长联盟主办的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于12月17日-19日在江苏·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日程以线下+线上的形式进行。
12月18日举行的瓣膜中心建设与发展论坛围绕学科中心建设,从标准解读,建设经验,建设难点,关键环节等各维度,从管理,流程,执行等多方面,由学科带头人及专家分享了如何规范、标准、专业化建设瓣膜中心,为有意向建设瓣膜中心的医院铺设了规范合理的建设之路。
本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小柯教授、上海中山医院魏来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张申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政斌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2021瓣膜领域最新热点盘点

王建安教授主要从2021ESC瓣膜指南发布、无症状重度AS、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EER、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置换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2021 ESC/EACTS指南中提到,年龄<75岁且外科手术低危或不适合行经股动脉TAVR的患者首选SAVR,年龄>75岁或外科手术高危且适合股动脉TAVR的患者首选TAVR。其他患者根据情况选择SAVR或TAVR(个体化治疗)。
瓣膜中心能提供7天×24小时的心内科和心外科业务服务,心脏团队包括介入、外科、影像、超声、麻醉、心衰、重症等多个学科,可以及时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术前评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TEER: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

周达新教授主要从技术起源、正式命名、技术优缺点、技术更新、未来方向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TEER优点包括:符合医学原理、植入物少、靶点精确、容易实现导管化、可多次干预。TEER局限性包括:操作相对复杂,经静脉途径缘对缘器械操作相对复杂,学习曲线相对较长限制其目前临床推广;效果差于外科,外科手术是综合性手术,包括瓣环环缩、瓣叶修复、腱索植入等多项技术,故其综合效果要好于单一的缘对缘技术;适应证限制,并非所有患者都可行缘对缘修复,相当部分患者不合适(瓣膜狭窄、瓣膜钙化、裂缺、穿孔、瓣叶短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以小治大,简洁如一:VC系列二尖瓣修复技术
ValveClasp ①拥有全球性创新性夹合器核心专利设计。延续了Valve Clamp以小治大”核心理念,创新性地提出可扩展臂设计,从而产生更大的夹合面积及更好的力学效应。单个夹子即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克服目前产品二个夹子植入率过高(60%以上)的弊端,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减少手术时间。②采用强大机械锁定装置,避免了弹性自锁定夹子锁定力不够容易脱落的弊端。③拥有分别捕获、心房测压等功能。④使用简化式的输送系统设计。最大程度减少操作手柄上按钮,使得医生学习曲线更短,操作更简单。
VC系列( Valve Clamp、 Valve Clasp,v- Close)二尖瓣修复技术秉承了“以小治大、简洁如一”的设计理念,且已得到了临床实践验证。以小治大是用尽量小的器械达到尽量大的对合效果;简洁如一是尽量减少器械按键,减少操作步骤。目前新一代技术( Valve Clos)已在开发中。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方林教授: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置换进展及实践

大量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单纯三尖瓣手术死亡率高。三尖瓣关闭不全目前药物治疗远期效果不佳,外科治疗手术风险巨大,介入治疗开始缓慢起步。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主要为,介入三尖瓣成形:缩小三尖瓣瓣环,夹闭器对合瓣叶;介入三尖瓣置换:原位置换,异位置换。传统介入瓣装置的锚定机制大于自体瓣环而产生的径向支撑力,必须oversize,瓣环收缩对植入物产生压迫-组织损伤,三尖瓣位置易导致传导束受损。
鉴于常规外科手术的高风险性,三尖瓣的介入干预将成为今后临床治疗主要手段。TR及其引发的全身器官损害,是TR治疗的关键点。TR综合征概念,有利于进行临床分型、分类、分级。
结束语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未来瓣膜中心将持续做好“桥梁”工作,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单位认识瓣膜中心,了解瓣膜中心,加入到瓣膜中心的建设中,加强全国范围内中心的质控与合作,向世界发出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技术声音。瓣膜中心建设与发展论坛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