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魅丽RDN不平凡,魅丽纬叶Netrod®@CIT2023专题会发布中国行动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布与欧洲指南对RDN治疗推荐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2023年,RDN强势来袭,高血压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三驾马车”的新格局逐渐明晰,而RDN这种微创介入的方式更以其绝对优势独占鳌头,解决了药物无法根治、效果欠佳或依从性差的慢病治疗现状,提高了达标率、降低了致死率和致残率。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RDN开启了高血压介入新纪元!
2013年上海魅丽纬叶科技有限公司起步于心血管领域,以医学和电子工程学为基础源头创新,进入RDN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的征程。十年磨一剑,2023年,上海魅丽纬叶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在国际及国内舞台上大放异彩。2023年7月1日,正值第二十一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召开期间,魅丽纬叶Netrod®@CIT2023专题会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群贤毕至,见证了魅力RDN的不凡!
会议伊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对本场专题会进行了开场发言。
本场专题会汇聚了心血管领域的诸多专家和学者,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周玉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教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月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北京医院于雪教授,以及南京医科大学朱国庆教授进行学术授课。会议在每场专题授课结束后,主持专家紧接着都就授课内容发起了兼具临床实践热点与临床价值意义的话题讨论,同时,与会学者也就国际指南并结合我国本土研究提出各自疑问,会议现场处处彰显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Netrod®——HTN临床循证对未被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启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月平教授
研究结果:Netrod®-HTN临床试验结果——高达标,高应答,诊室与动态血压一致降低。
“十年磨一剑,降压硬道理”。魅丽纬叶Netrod®-HTN临床研究历经7年,在25家中心的专家共同努力下,Euro PCR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Netrod®临床试验有着三大重要亮点:
· 第一,强效降压,与基线相比,主要研究终点显示,6个月RDN组诊室收缩压可以下降25.2mmHg,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下降12.6mmHg,降压效果显著。
· 第二,高达标率,术后6个月诊室SBP达标率RDN组64.7%,对照组7.7%,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未发生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
· 第三,高应答率,血压降低5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93.4%,10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89%,相比于同类研究,整体应答率更高。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临床策略:选择合适的人群。基于回顾性研究发现:亚洲人种、盐敏感性高血压、相对年轻、基础心率偏快(≥74次/分)、基础血压过高(>160/100mmHg)等,可能是RDN应答的预测指标,仍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手术策略:分支、主干与副肾动脉的充分消融。消融策略契合主流趋势,需要进一步探索消融点和血压下降的量效关系,在临床试验过程中,Netrod®-HTN平均每位患者的消融点数为33个,左右肾动脉消融数量无差异,实现最佳消融策略。
1.设置标准药物,控制药物依从性,减少药物的混杂影响;
2.受试者采用2: 1随机分组;
3.选择血压下降作为主要硬终点指标,杜绝其他替代软终点的假阳性可能,力求直接呈现RDN降压疗效。
正是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才使得最终试验取得了高达标,高应答,诊室与动态血压一致降低的结果。李教授表示,未来魅丽纬叶团队将与业界一同探索特殊患者群体(心衰、心律失常、妊高症、肾性高血压……),进行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最主要是做基础研究来寻找简单、可靠、有效的预测因素,更加精准筛选RDN适应人群,并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问:一个好的RDN临床试验应该具备何种有效性终点的设定?
答:好的RDN临床试验应该具备的优效型的方法。
“说到底,RDN是降压的技术,研究器械降压效果如何,一定是个优效设计且以血压下降为目的的终点。”当然,临床达到优效性终点需要控制很多混杂因素,既往研究中可以看出,药物是个非常重要的混杂因素,若没有很好控制药物偏移,结果就不理想。同时,欧洲新指南指出,诊室血压测量(OBPM)仍然是目前检测和管理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血压的准确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基石,精准的设备和测量方法将对后续的治疗和评估产生重大的影响。
问:从单电极到多电极,器械的发展对于消融效果会带来哪些影响?
答:针对这个问题,卢成志教授回答道:“单电极到多电极,首先进一步保证了消融的安全性,传统的单电极,控制性差,容易伤害血管壁,造成夹层,多电极消融采用透壁消融能量,更加安全;其次增加了消融的全面性,大头电极只能消融主干,多电极导管适应更小直径的血管,消融更彻底。”
在全球的注册性研究中,大多数患者还都是选用早期单电极导管,血压下降幅度也比较明显。当然,效率更高的还是多电极导管,它不但能保证360度多象限的消融效果,而且可以把分支消融的更彻底,所以目前来看多电极导管更具优势,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解剖生理基础及RDN疗法作用机制
南京医科大学朱国庆教授
朱教授分享,RDN治疗高血压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肾脏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发生发展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肾交感神经活动(传出)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促进高血压发生和病程进展。肾传入神经活动可反射性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和心脏收缩力加强,加重高血压。综上所述,RDN通过去除肾交感神经(传出、传入),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和血压而发挥治疗作用。
从解剖学而言,学界未见迷走神经有分支进入肾脏的报道;从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来分析,未见肾脏存在副交感神经调节血压或涉及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报道,肾动脉周围不存在副交感神经学界的主流观点,由此,RDN产品设计和治疗效果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的消融交感神经节后神经;追求与外科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等效,卧位诊室收缩压降幅50-60 mmHg;尽可能保护好血管。
问:从近年多项循证如何来看待RDN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答:HTN-3临床试验取得了阴性的结果,这对RDN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而我国的Netrod®-HTN原创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高应答率,血压降低5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93.4%,10mmHg以上应答率达到89%。
针对国外内的差异性结果,朱教授从神经解剖学给出解释。“对于应答不强烈或非应答患者而言,考虑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所选择的患者本身,如果其交感神经水平比较高,效果相对会比较好;而交感神经不是发病起最主要关键作用的,效果则会相对差一些。例如继发性高血压,原发的原因没有消除或者交感神经水平不是很高的,有可能是效果要差一些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并未把交感神经全部消融,只消融了其中一部分或者大部分,就有可能导致效果会更差。例如,早期很多研究结果的单点销毁,就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做到全方位销毁。”新一代RDN导管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采用独特的网篮状设计,可适应3-12mm不同形态的血管,充分消融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同时避免损伤血管壁,更好地平衡了RDN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RDN关键成功因素及适宜人群探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
RDN关键成功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RDN射频消融的能量选择,是安全性的关键。区别于以往的固定功率模式消融,新一代的RDN产品采用自适应功率温控模式,效果如同隔山打牛,适合神经热凝术,神经损毁温度低于血管内皮损伤温度,在温控保护+适合功率的自适应模式不损伤血管同时可以损毁神经。
2.消融策略的选择:良好的麻醉、良好的患者状态,术中选择抗凝药物的同时,静脉麻醉镇痛、镇静药物的科学使用,大大提高手术中患者的体验感。
3.器械设计的迭代:良好贴壁+连续能量场是实现成功消融的保证,产品也因此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设备”认证,获CE认证、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称号。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采用独特的三维可控扩张网篮+独立六电极六通道+四象限消融,可以实现全象限、不同直径(3mm-12mm)血管,分支和主干的充分消融,并形成独特的连续能量场,操作过程中设备能及时提供温控式智能反馈及保护,与其它产品相比,大大提高了消融效率及消融效果,一台手术时间可以控制在平均40分钟左右,手术时间短,消融效率高。
Netrod®第三代网篮六电极RDN消融系统是第一个基于肾动脉血管结构进行全新设计的RDN产品;
Netrod®第三代网篮六电极RDN消融系统于2021年获得美国FDA“突破性设备”认证,国内唯一获此认证的射频RDN产品。
关于适宜人群的选择,刘健教授认为,我们更应关注到患者精准、患者获益和长期获益问题,例如精准患者,排除继发;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交感损伤的评价,血压控制与达标;关注高血压治疗之外的高交感获益,心衰、房颤、CKD、COPD等;以及长期观察预后。
RDN在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北京医院于雪教授
目前,高血压人群基数大、控制率低、危害大,而RDN以其独特机制、有效降压俨然成为高血压学术发展的风向标。高血压的治疗也将形成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的“三驾马车”新格局。
RDN深度发展可能带来学科发展的格局变化。RDN技术从三级医院严格把关开展,技术辐射至医联体,辐射基层,开展教育,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药物资料、排查继发、严格手术,不仅RDN患者受益,倒推整个体系发展。RDN深度发展可能带来学科发展的动力变化。RDN技术发展三级医院辐射状,带动医联体层级联动、激活学术;赋能基层有利于高血压工作基础防治,规范发展真正实现高血压达标与技术拓展;高血压人群基数大,借力RDN赋能辐射基层,激活医联体组织,更重要扩增患者来源成为促进科室持续发展的总要动力。RDN深度发展可能带来学科发展变化之更加注重闭环患者管理。
在本次专题会的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总结道:
1.对于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的患者,RDN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RDN的真正目的除了降压之外,很可能是降低高血压急症的发生风险,这种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后,会降低后期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甚至心肌梗死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等危险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而言是最大的获益,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临床证据来支持。”
2.提升治疗效率,多科室融合,令患者获益
RDN疗法由于高血压患者基数庞大,适应需求人群多,RDN手术规模将会在未来5年会有非常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疾病治疗的需求,RDN的体系化建设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多中心临床试验我们组建了MDT多学科团队,由拥有冠脉PCI执照,电生理、结构的临床医师协力合作,与高血压医师、内科医师以及全科医师一同成立高血压介入治疗团队,在未来,RDN手术将联合多科室共同协作,进一步提升效率,促进学科发展,通过介入手术提高血压达标率,让更多患者获益。
3.体系规范,培训认证,我们在行动。
将优秀经验进行传承是我们每一位从医人的职责和使命。路途虽遥远,但有指明灯就会为我们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未来,RDN的治疗势必会进入学科化发展的体系建设过程,我们也将共同见证全国所有中心和学者所搭建的这座坚固学术桥梁,期待RDN疗法能为未被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止于黑暗。
十年磨一剑,降压硬道理。Netrod®网状多电极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在RDN降压的道路上将带来里程碑式的改变!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